书城管理从3万到1000万的网店经营
10472200000048

第48章 网店成功案例之——得到风险投资商青睐的“红孩子”

“红孩子”这个名字在近几年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尤其是对于那些妈妈或者准妈妈们来说,“红孩子”这个名字就更熟悉不过了。因为,宝宝每天的吃、穿、住、行,几乎都可以在“红孩子”上解决。

原来,红孩子是通过把B2C电子商务模式引入母婴产品这个细分市场,向目标客户发放产品目录,网上叫卖婴儿产品,电话订货,货到付款,还比市场价格便宜。红孩子采用这种以网络零售业为主,借助网络开展在线销售活动,三年便迅速崛起于国内B2C(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电子商务)行业。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创办这样一个专卖母婴用品网站的居然是四个大男人。谈到创业初衷,徐沛欣笑着说:“刚做了一年多的爸爸,感到买母婴用品很不方便。”

这是2004年初的一个晚上,徐沛欣、杨涛、李阳和郭涛几个朋友下班之后在北京京瑞饭店的咖啡厅聚会,聊起国内的B2C行业。当时,徐沛欣正在做投资,而另外三个人也都曾在慧聪担任过高管,也都自己创办过公司。

而在当时的中国,C2C、B2B非常火暴,而B2C却陷入低谷。四个人在一番深入的讨论后,一致认为B2C行业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中国的B2C市场广阔,大有前途。四个人谋划着建立一个以目录和互联网为销售平台的商业模式,然而卖什么样的产品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我们三个都刚有了孩子,能亲身感受到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我们也亲身感受到这个市场有什么问题,我们会碰到什么问题。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改变中国老百姓购买方式的一站式购物服务。”徐沛欣说。当他们探讨完各种细节,已是次日的凌晨五点。

就这样,在经过充分的论证与考察后,徐沛欣、杨涛、李阳和郭涛四人拿出自己的家底,共投入120万元,红孩子母婴网站亮相,成立了北京红孩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红孩子不设门市店,完全通过“电话订购及网络订购”的形式,从而就避免了昂贵的场地租金等费用,也减少了各级经销商与代理商等中间环节,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让利于消费者。

但是在公司开创之初,产品却不被消费者信任,很少有人问津,于是,徐沛欣主动到医院等场所发放公司产品目录,亲自送货上门,甚至采用比市面价格低10%的营销策略。

为了扩大客户群,徐沛欣曾对婴儿奶粉进行降价,竟遭三家知名奶粉品牌的封杀。一个月里,他和员工都是到大超市里进奶粉,再贴钱卖给顾客。一个月后,红孩子被市场认可。低价策略帮红孩子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就连供货商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其实对于这些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徐沛欣和他的同伴都预见到了。徐沛欣说:“对于创业者来讲,你的商业模式每走一步都会有困难,你必须提前想到,而且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对策,对前景的认知要有坚定的信念。”

针对母婴产品,“红孩子”还做了很多适应市场的措施。“红孩子”采取了“网和刊”的模式,将母婴产品目录刊物精准地送到每一个孕妇手上,并带回她们的家庭住址、电话等第一手资料。

“网上的直销业务其实并不是‘红孩子’的发展重点,‘红孩子’网站更多是个社区概念。只要把内容做好,肯定会有价值。”创始人之一的李阳说。

此外,“红孩子”从一开始便着手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而母婴市场最早的进入者乐友却是在成立3年之后才动手。公司成立之初有50个员工,其中50%是做物流的仓库配单员,实行倒班制,晚班到凌晨两点,保证当日21点的订单能在次日上班前到达配送员手中。

考虑到孕妇们的上网时间不多,“红孩子”还建立了呼叫中心。“我们发现,傍晚下班后才是购物的高峰期。”该公司负责市场的一位员工说,在呼叫中心人力的安排上,“红孩子”也考虑了这一点。

2005年,“红孩子”的交易量以每个季度38%的速度增长,到年底,“红孩子”拥有1.2万个网上注册用户,营业额已经达到4000万元,供应商们陆续向“红孩子”供货。

到了2005年下半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B2C市场的不断抬头,迅速成长的红孩子进行市场融资的条件也逐渐成熟起来。

“红孩子”的首轮融资一波三折,带有一点传奇的味道。“在跟北极光谈之前,我们找了四个月时间。”徐沛欣回忆说,四个月里,“红孩子”找过四五家VC,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迟迟定不下来。这中间既有讨价还价,也有“红孩子”对于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VC进入的顾虑。

但是,红孩子此后的融资经历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当时一直都在寻找投资项目的北极光创投的合伙人邓峰,在一次午饭前突然听人提到正在融资的红孩子,邓锋于是说:“他们要是还没吃饭,就来吧!我们吃工作午餐。”就这样,“红孩子”的几位创始人和邓锋在会议室一边吃着工作餐,一边谈项目。一顿饭的工夫——半个小时,邓锋就基本决定了投资意向。

徐沛欣凭借膨胀的创业激情,2005年顺利拿到了北极光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后,红孩子开始了急剧扩张,不断在各地开设分公司。

2006年10月,红孩子完成了第二次融资,相对于首次融资四个月的艰难寻找,第二轮则简单迅速得多。二融是一次内部融资,邓锋按照协议追加了部分投资,另外北极光的有限合伙人美国风投公司NEA也投了一部分,一共500万美元。

资金充裕的红孩子,开始了更快速的扩张与发展,截止到2007年6月,红孩子的顾客已达到了60万,预计全年的销售额将会突破6亿元。

由于市场上的良好表现,红孩子再次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垂青,2007年第三季度,红孩子又获得了凯鹏华盈基金(KPCB China)的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