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105

第105章 义之与比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只以道义为准就行了。”

“故事”

鸣鼓攻之

季孙相国的财产多于周公,比周公富裕。冉求作为季孙的家臣,在季孙氏属地费邑附近的莒国实施田赋,搜刮民财,为季孙氏增加了更多的财富……

“冉求不是孔子的弟子吗?他以民脂民膏讨好季孙氏,距仁德太远了!”

孔子在鲁都大街上听到这些舆论之后,气得七窍生烟。回到学堂,义愤填膺地对几位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对他鸣鼓攻之!你们要大张旗鼓地攻击他!”

次日,孔子命弟子带着鼓,与有若、樊迟、公良瑞、曾参乘马车去冉求任职的莒国(即鲁国的一个小附属国)。

在莒国南门外,弟子们击鼓一阵又一阵,把冉求批评一通又一通……

莒城南门守护人向冉求报告说:“你的老师和同学在南门击鼓,怒气冲冲地评说你实行田赋的过错,已有一个时辰了。”

冉求命家人立即准备酒饭,并对下属说:“原来我老师和同学对我误解了,才专门击鼓声讨我。现在,他们骂累了,也该消消气了。尔等快随我出城迎接。”冉求来到南门,亲自开门,快步向老师走去……

孔子一见冉求,怒容满面地说:“对你我已说过,‘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我听说你辅佐莒公之后,向季孙相国纳贡赋比以前多了,多刮黎民血汗讨好季孙氏!你把仁义道德全丢了!有何面目见我!”

师弟们轮流发言,批评得也很激烈……

而冉求不争不辩,虚心听取。待老师和师弟都说完了,这才躬身施礼道:“老师和各位师弟远道而来,一路辛劳,冉求不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门人禀报,我已命家人准备酒饭,快到家里歇息就餐。趁此机会,我亦可向老师禀报来莒为政情况,请老师和师弟们赐教。”

好话暖人解怨,孔子和弟子们的怒气有所缓解。孔子说:“就这样,坐下来,便于把话说透。”

酒饭过后,冉求汇报说:“老师和师弟们鸣鼓责骂我,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整天下乡穷忙,没能抽空回去向老师禀报,大家听到舆论,误会了,这都怨我不会办事。”冉求喝了一口茶,接着说:“情况是这样的,以前,莒国实行的也是周朝的井田制:把地块共分为九块,八块作为私田分给农民,农民承担劳役地租,一块当做公田由农民耕种,其收入作为租税上缴公家。结果,百姓劳役地租沉重,农民苦不堪言,而公田地荒减产,上缴很少,季孙氏想借此加重劳役地租。在这种情况下,我推行了初税亩,改劳役地租为实物地租,以土地面积为标准,庄户人家根据自己种地的多少,向田主纳税。这样一来,农民人身自由了,干活有劲了,早起晚睡,四季不闲,耕作及时,管理得当,庄稼长得好,连片的土地都丰收。当然,按规定,纳粮(即赋税)稍多了一些,但相应地,农民家里的粮食也增多了,比以前富足了,不再挨饿了。这样做,庄户人家满意,季孙氏也满意,不是一举两得吗?”

大家听了,默不作声。

停了一会儿,公良孺说了一句:“这情况与在曲阜大街上听到的可不一样啊!”对此,孔子也不加可否,只说了一句:“返回!”冉求送些盘缠,又把老师和师弟送出莒城。

离开莒城,孔子下乡私访。多数农民的反映与冉求说的一样,家里的粮食多了,比以前富裕了。看来,农民对初税亩比较满意,都说冉求治政有方。但也有个别人仍然留恋井田制。

回曲阜的路上,有若问:“老师,您看冉求的做法对吗?”

孔子面容严肃,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轻轻地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必拘泥于一个模式,应向好的方面发展。君子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做的道理,应根据实际,怎样做合适便怎样去做。”

曾参说:“从老师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又学到了新的东西!”

公良孺问:“冉求是从政的优秀人才吗?”

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樊迟逗趣说:“看来,我们对冉求‘鸣鼓攻之’,还很有收获哩!”

弟子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孔子也笑出了声。

学才能适应

很久很久以前,有弟兄两人,各置办了一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是戒律所允许的。”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裸人国。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来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了,说:“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

裸人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裸人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正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都买下来了,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而他的哥哥来了之后,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不对,那也不好。他的言行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把他狠揍了一顿,抢走了他的全部财物。多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