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妃嫔浮华录
10462500000025

第25章 千古一帝的至爱赫舍里

历史反光镜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年仅11周岁的康熙皇帝大婚,迎娶了比他年长3个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册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虽然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但幸运的是,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皇后恩爱甜蜜,感情颇深。

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康熙与赫舍里氏的第一个孩子夭折。这时康熙在赤城汤泉陪伴祖母,惊闻噩耗,郁闷难解,大臣反复劝他节哀。此前,康熙并非没有孩子夭折,但他一向擅长控制,将情绪掩饰得很好。此次震动之大,不能说没有赫舍里的因素。而赫舍里痛惜稚子,身体从此变得孱弱多病,终于在这一年的秋冬交替时病倒了。此时,康熙又不在宫中,但他听闻中宫有恙时,立即自遵化快马加鞭,仅用一天的时间便来到了皇后的身边。夫妻相见,皇后的病立即好转。如此鹣鲽情深,实在让人羡慕不已。

康熙十二年底,吴三桂谋反。十三年,耿聚忠谋反。四月,杀吴应雄。就在这个多事之际,皇后又一次临产。五月初三上午巳时,皇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然而,皇后却因难产导致昏迷不醒,几个时辰不见转机。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仍无力回天,下午申时,皇后逝于坤宁宫。一转眼的功夫,年轻的康熙皇帝就经历了再得嫡子和痛失爱妻的大喜大悲。风云变色,草木同悲。

康熙悲痛欲绝,不顾前方烽火连天,宣布辍朝五日,并决定为大行皇后举办隆重的丧事以寄托哀思。大行皇后的梓宫(清代帝、后死后册谥之前称大行皇帝或大行皇后,帝后的棺椁称梓宫)被安放在乾清宫。乾清门至隆宗门外布置皇后仪驾,皇帝及妃嫔、宫人等一律成服(即穿缟素)。宫内停灵三天,此间,王公大臣和公主、王公福晋和夫人等齐集宫内外,每日早晚两次举哀。全国官员在二十七天内、民间在七天内不准搞嫁娶等喜庆活动。第四天,由八十人抬着大行皇后的梓宫,在皇帝亲自护送下恭移至西华门外的殡宫。早已等候的亲王以下各官员、公主、王公福晋和夫人等跪迎灵驾,举哀奠酒。大行皇后的梓宫在西华门外的殡宫停灵的二十五天时间里,康熙皇帝竟然有二十天亲自到皇后的梓宫前举哀、奠酒,悲情无限。

自古皇家丧仪都有定制,皇后既已大行,便终要离去。赫舍里氏皇后死后的第二十七天,康熙皇帝亲自将大行皇后的梓宫送到北京北郊沙河地区的巩华城,并且在那里逗留到晚上戌时方回宫。许是怕爱妻寂寞,第二天,康熙皇帝便又跑去那里与她相伴。没有了她的皇宫,像是一座巨大的空谷,让人发慌。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在赫舍里氏皇后死后三年中,共去巩华城八十次之多。即便是征战三藩最激烈的时刻都不例外,以至于朝鲜使臣书曰:“清皇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所。”一个铁腕的英明皇帝儿女情长至此,可见其情之深。

赫舍里皇后初谥“仁孝”,“孝诚仁”是雍正给改的。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的妻子,康熙却别出心裁给了这样一个谥呢?康熙谥为“仁皇帝”,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康熙能给元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对于皇后以生命孕育的皇子胤礽,康熙可谓是倾尽了心血,对他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

胤礽在襁褓之中就被立为皇太子,有人说是孝庄太皇太后的提议,也有人说是康熙皇帝请求祖母而致。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是孝诚仁皇后的嫡子。康熙皇帝将自己对皇后的感情转移到了胤礽身上,爱屋及乌。

自从宣布册立胤礽做皇太子以后,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就亲自担任他的启蒙老师。皇太子年龄稍长,康熙皇帝即聘请当时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为其辅导。在父亲和师傅们的严格要求下,天资聪颖的胤礽进步很快,八岁时就已通晓满、汉两种文字,并能流利地背诵四书,还不忘满洲立国根本,弓马娴熟。成人之后更是举止大方、仪表不凡,很得康熙欢心。

为了进一步培养胤礽从政的才能,康熙皇帝又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胤礽进行训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亲征噶尔丹时,命胤礽留守京城,并特谕大学士,“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康熙三十六年(1700年)再次亲征噶尔丹时,又命胤礽留京办理朝政。每当康熙皇帝“南巡江浙,西幸秦晋,亦皆命胤礽随行”,以“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利用举行典礼仪式等活动,为胤礽提供锻炼的条件。如遇元旦、冬至、万寿节时,在太子活动的中心——文华殿外,也要像太和殿外一样,陈设皇太子的仪仗;同时礼部也为皇太子制定了相应的礼节:如众皇子向皇太后行礼后,要由皇太子胤礽再率众皇子向皇帝行礼;百官向皇帝行朝贺礼后,皇太子要到文华门内主敬殿升座,百官再到这里向皇太子行二跪六叩头礼;出巡时,地方官员在朝见皇帝后,还要朝见皇太子,并向皇太子进献礼物等。

康熙皇帝还竭力巩固太子的地位,维护太子的权威,对于藐视皇太子的臣工,不管他们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也严加打击,毫不留情。大学士明珠出身满洲世家,平定三藩之役前,他首倡撤藩之役,深得康熙皇帝器重和信任。但是因为他的妹妹嫁于康熙皇帝为妃,生下了皇长子胤禔,因而在皇室内部矛盾中,明珠明显地站在皇长子一方。为此他与刑部尚书佛伦、大学士余国柱等互相勾结,极力排斥和打击拥护皇太子的臣工,“朝中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当有人推荐汤斌做皇太子的老师时,明珠等人就联合起来倾陷汤斌,散布谣言,说汤斌没有资格做皇太子的老师。康熙皇帝察觉此事后,立即对之加以打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下令“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其他党羽如佛伦、余国柱等也分别予以革职处分。

不仅如此,就连胤礽沾染上坏习惯,康熙也不怪他,反而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太子变坏了,喜怒无常,与父亲顶嘴,康熙却一点儿都不生气,除非是忍无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度都与康熙无异,连康熙都管他叫“二皇帝”……

可惜这个孩子最终辜负了他。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三立三废”的太子,胤礽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在康熙最后一次废掉太子之后,终于忍不住哭骂“生而克母”。在那一刻,他或许在想:这个孩子,根本不值得皇后舍命!

现代启示录

要追求相守到老的幸福

如果赫舍里能活着,跟康熙相守到老,他们一定很幸福。

跟相爱的人相守到老,是一个多么奢侈而又平实的愿望。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应该努力经营,追求相守到老的幸福。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1.有坚定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婚姻持久幸福的基础。相互倾慕的男女一旦结成夫妻,就要向对方、向社会、向子女负责。没有这种观念,夫妻就不可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正常夫妻之间虽然也有些小摩擦,但彼此的义务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同舟共济。

2.回归现实

热恋中的情侣,往往从童话的角度去思考或者想象爱情,甚至把它延伸到了对未来的规划上,对婚姻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而真实的婚姻没有那种自以为是的浪漫。激情会消退,浪漫会让位于现实的生存压力。家庭琐事、争端、子女、双方家庭等,都会严重考验到夫妻间的情感,甚至给家庭带来阴影。

这一点在康熙和赫舍里身上体现得很鲜明。两人的婚姻属于政治婚姻,基于“大局”的着想而结合,本来无甚浪漫可言。而他们在相互清楚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却能相处融洽,必然跟他们的心态有关。没有幻想,就无所谓失望。平静地对待,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相互适应,宽容谦让

不同的生活经历必然会造就不同的性格,相互尊重和谅解,才是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前提。作为康熙来讲,他幼年即位,面对着一帮虎视眈眈的大臣和尚不稳固的江山。孤儿寡母,虽身处高处,却还要小心谨慎。既不能失了皇家的威严,又不敢激起重臣的反弹;而赫舍里,虽出身名门,但在皇帝面前,既是“臣”,又是“妻”。双方的“立场”都清楚,在相处时就能把握好分寸,不去碰对方的底线,互相适应和谦让。

现实生活中,夫妻间应避免为家庭琐事做频繁的争吵。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应斤斤计较。对方有了缺点,要学会宽容,过分责怨往往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婚后更要谈情说爱

康熙夫妻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上发展感情,受着木刻成舟的责任制约,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对那些通过恋爱进入婚姻的夫妻来说,更不能因为繁重的家务和工作而忽视夫妻间必要的情感交流。这对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极为关键。

5.患难与共、互相扶持

康熙大婚前,鳌拜专权、时局不稳;大婚后,康熙亲政。这对小夫妻一起经历了铲除鳌拜的艰难、灭三藩的惊心动魄。虽然神经时时紧绷,但感情却在这过程中一点点地渗透、发酵,越发醇美。

每段婚姻都不会一帆风顺。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坎坷。夫妻是一体,要共同承担、相互慰藉。渡过难关后,夫妻关系会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