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光镜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乱世桃花,只得飘零。
她就是息妫。
传说息妫貌美如花:“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修短适中,举动生态。”却不知见于何书。从能查到的典籍考证,她天生丽质当属事实,但美到何种程度却不得而知。后人对她美貌的想象,多来自两个史实:一是息侯、蔡侯、楚文王曾为她争风吃醋,大动干戈,最后导致息国的灭亡;二是楚文王死后,其弟斗元在她寝宫外筑台歌舞,日夜挑逗,后终因她失位丧生。
两件事都见于《左传》,后人多以左丘失明,所作多伪,尤其是息国故人所撰县志,称息妫被掠后,三年不语,终于趁楚文王田猎之机,与息候私会,双双殉情。后人在其殉情处植桃花,建“桃花夫人”庙以纪念她。这种说法源于汉阳的民间传说。汉刘向《烈女传》上说:“楚文王灭息,虏获息君夫妇,二人于国破家亡之时双双自尽。”
更为奇妙的是《吕氏春秋》记载说,楚文王欲取息、蔡,先佯和好蔡侯,与其谋取息。蔡侯说:“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文王依计照办,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
同一件事有多种版本,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至少,可以推断出以下事实:一是息夫人很美;二是息国为楚国所灭;三是蔡侯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四是作为受害者的息夫人,得到了后世的普遍同情。
息妫是春秋时陈国的公主,无名无字,嫁息侯而称息妫,后为楚国王后。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可是陈国智者却预言她的到来会引发生灵涂炭。于是,她贵为公主却从小就远离王宫,伴着乳娘长大。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强盛阶段,消灭了邓国,攻克了权国,征服了随国,击败了郧国,与绞国缔结了盟约,使息国成为楚国的附属国。汉水以东的小国,没有不在楚国面前称臣并向楚国进贡的。只有蔡国(今河南上蔡),仰仗与齐侯联姻,没有屈从楚国。中原各诸侯国曾联合用兵,都没有战胜楚国。到了楚文王熊赀时,称王已经两代了。文王有斗祈、屈重、斗伯比、薳章、斗廉、鬻拳等人辅佐,始终对汉阳虎视眈眈,而且大有侵占中原的意图。
那位不与楚联盟的蔡侯,同息国君侯先后娶了陈国的公主作自己的夫人,嫁到蔡国的是息妫的姐姐。
公元前684年,息妫回陈国探亲,顺路到蔡国探望姐姐。谁知在接风的宴席上蔡侯竟调戏息妫,不仅言语轻薄,更拉住她的手不放。息妫为了国君夫人的尊严,不待盛筵结束,便匆匆率领从人拂袖而去。盛怒之下的息妫回到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决意报复,无奈息国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国的对手。于是息侯向楚文王献计,由楚国假装攻击息国,让息国向连襟的蔡国求救,再合兵进攻蔡国的军队。此计对楚国百益而无一害,楚文王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依计行事,蔡侯果然亲率大军来救。安营未定,楚兵与息兵四面包围进攻,蔡侯在黑夜中仓皇突围,奔至息城,息侯却紧闭城门。蔡侯走投无路,大败而逃,楚军从后面紧追不舍,一直到莘野才捉住蔡侯,把他带回了楚国。此时息侯大张旗鼓地犒劳楚军,蔡侯方知中计,但已悔之晚矣。这也是后来春秋战国的各个国家出兵救援,都必须有求救国的皇子为质才出兵的原因。
蔡侯既对息侯恨之入骨,又对楚国师出无名而愤怒异常,在楚营大骂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杀蔡侯以祭太庙。楚国的忠耿大臣鬻拳犯颜直谏,指出:“大王准备问鼎中原,若杀蔡侯,别的小国都害怕了!会结成联盟与我国为敌,不如放了他,结为盟友。”楚文王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总认为蔡侯太嚣张,仍然坚持烹杀蔡侯。事情十分危急!鬻拳愤怒地冲到楚文王座前,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拔剑厉声喝道:“臣与陛下就是都死了,也不忍看到楚国丧失诸侯中的盟友!”楚文王大惊失色,连声说:“好了好了!我听你的!”下令赦免了蔡侯。鬻拳这时匍匐在地,说:“大王能听臣的建议,是楚国之福,然而臣子胁迫君王,罪当万死,请杀了我吧!”楚文王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忠心可昭日月,寡人不怪罪你!”鬻拳却说:“大王虽然赦臣,我却不能自赦!”手起剑落,鬻拳的一只脚被砍掉,并大声对群臣说:“人臣有对君上无礼的,就应该受这样的处罚!”
楚文王命人用锦匣将鬻拳的断脚装起来,放在太庙之中,以表示永久自责。楚文王让医生给鬻拳治病,病好后却不能走路了。楚文王就让他作大阍的官职,负责掌管城门,尊称为太伯。
蔡侯回国前,楚文王在宫中设宴为他饯行。怀恨在心的蔡侯在酒宴上极力向楚文王称赞息妫的美貌。好色的楚文王一听,不禁怦然心动。一个天上有、地下无的美人,不在自己怀里,岂不是枉为君王一场?不久,楚文王率领大军以巡视为名来到息国,息侯不敢怠慢,连忙设宴迎接恩人楚文王。在宴席上,酒酣耳热之时,楚文王说了:“寡人也算是为尊夫人出了力,如今夫人怎么连个人影都不见?”有前车之鉴的息侯自是不想再额外招惹是非,但又惧于楚国的武力不敢拒绝,只能忍痛通知夫人出来敬酒。想必那时候的息妫,心里也是痛楚难当的。她已经经历过一场因她而生的战争,不想也不乐见将来的另一次名目相同的争斗。
不一会儿,息妫出来了。楚王一见,真是魂都惊了。再想想自己王宫里的女人,立马就被比下去了。这样的女人,哪能待在息侯这样的人身边?
回到住所的楚王满脑子都是容貌艳丽的息妫,辗转不能入睡。转天楚文王以答谢的名义也在住所设宴,却暗备伏兵。他假装醉了,对息侯说:“我对你的夫人可是帮了大忙,今天三军在此,你夫人就不能替我慰劳一下三军将士吗?”息侯也不是傻子,看到楚文王对息妫过分关注,自然知道不是好兆头,战战兢兢地推辞说:“我们只是个小国家,恐怕没有能力满足您的要求,还希望您能为我小国考虑一下。”楚王等的就是这句话,迅速地拍案而起,大声喝道:“类尔等这般背信弃义,真乃匹夫之辈!就只会用花言巧语来搪塞我!左右,还不把他给我拿下!”息侯来不及申辩,早埋伏好的将士就冲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息侯捆了个五花大绑。然后,楚文王带着将士直奔息国的王宫找息妫。
息妫一听,该来的终于来了。楚将斗丹说:“夫人要为息侯的性命考虑……”最后楚王答应不杀息侯、不毁息国宗庙,将息妫封作了楚国夫人,但堂堂息侯却被近乎侮辱地封作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
三年里,息妫在楚宫中备受宠爱,甚至为楚文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妫说出道理来。息妫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我不能为丈夫守节而死,又有什么面目同别人谈笑呢)!”
不久楚文王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妫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她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了保全你的性命,继则为了见你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息侯伤心欲绝,安慰她说:“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吗!”但息妫心愿既了,再不愿忍辱偷生,干脆以死明志,头撞城墙而死。息侯阻拦不及,顿时万念俱灰,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猎回来,知道了这件事,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妫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楚文王卒后的12年间,这个被掠夺的红颜,以未亡人自居,悉心抚养二子,抵制着楚文王弟弟子元的诱惑。
那时楚国内乱激烈,两个儿子骨肉厮杀,王叔子元控制着宫廷。他没有楚文王的心胸和霸气,却以比楚文王更狂妄的姿态去撩拨息妫。为诱惑息妫,竟在她宫室旁修建了房舍,在里面摇铃铛、跳艳舞;甚至公然住进王宫,百般挑逗。
这时的息妫若顺从王叔,亦不叫人意外,然而她没有。她的哭泣和抵制引发了楚国贵族对子元极大的不满。公元前664年,楚国平定“子元之乱”。
从此息妫的眼泪,只需为儿子流淌了。她的幼子熊恽,夺得王位,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楚成王。男人的戏又一次上演。息妫隐没于硝烟之后,而她的儿子,从此走上强盛楚国的路。
真相已经被掩藏在时空的背后。这个面如桃花、命途多舛的美丽女子,搅乱了时世、惑乱了英雄。对于她,后人激发了无数想象。两千年后,有个清朝文人铿锵地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一个女人,命犯桃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清白的历史了。这是命,一个美丽女人的命运。
现代启示录
桃花旺盛的劫难
“桃花夫人”的悲剧正在于桃花太盛,于是成了劫难。长得太美,不是她的错,而她的命运也不是她一介弱女子所能左右的。美色是无形的杀人刀,杀伤力真不是一般的强。
有人就感慨了:“我长得不丑,性格也不错,为什么就招不来桃花呢?如果真有一场息夫人那样的桃花劫,我也认了!”
据说,“桃花”其实就生在你的家里,通过改变屋内的风水可以促进桃花运。
屋内所谓“招桃花”的方式,不外乎透过“桃花位”与“开运物”的摆设,来寻求“人缘桃花”与“姻缘桃花”。首先要找出“本命桃花位”,猴、鼠、龙为正西,牛、蛇、鸡为正南,虎、马、狗为正东,兔、羊、猪为正北。接下来,只要在这些地方摆上粉晶、香水百合等开运物即可。
而斩桃花的方式,同样要先找到当事人的“本命桃花位”,并摆上一把金剪刀或一个金属制的摆设。这是因为桃花属木,利用金属制的东西自然能够“金克木”,达到抑制桃花的作用。
当然,以上的说法都是不具有什么科学性的。其实,要真想改变自己的“桃花运”的话,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性、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就是想办法增强自己的自信,并扩展自己的生活圈,认识异性的机会自然大为增加。而成天想斩断另一半桃花的人,则不妨回过头来反省两人的相处模式。两人的问题解决后,自然也不需担心第三者介入了。
记住,命中虽有,也不要忘记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