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扁鹊 (2)
早在两千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公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
倡导“良医治未病”
根据史料记载,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医术最好,二哥差一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得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上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接切除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而名闻天下了。”魏王大悟。
这个故事表明,扁鹊对长兄善于“治未病”可谓推崇备至,也是“治未病”的倡导者。
“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制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医史沉钩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忆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通俗诠释“治未病”
未病要先防
◎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自我预防保健活动,对于强身、防病、益寿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摄精神、饮食、起居和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疾病在早期阶段,多轻浅而易治,对正气的损伤也不甚,故易于恢复健康。倘若不及时诊治,小病就会变成大病。因此,身体有不适或有疾病的迹象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编者的话
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魏文王问扁鹊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两点:其一,“治已病”和“防未病”从来就是一对亲兄弟,彼此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二,“治未病”比“治已病”具有更高的境界,具有更大的意义。陈竺指出,发展“治未病”应在实现关口前移的同时,实现重心下沉,使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广大社区和农村医务工作者,有仅要成为医疗疾病的全科医生,更应该成为养生保健、健体防病的指导员和督导员,使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预防保健的基地。当然,“治未病”不止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坚持。
名家评说
这个故事本身已超出了治身体之病这个问题,可以引申为治理国家或做事情,一定要从小处抓起,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大了,造成损失了才去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我觉得从扁鹊的故事中,人们除了学到了中医的一些原理,更多的是还感觉到那些病例、病案,包含了许多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
阴差阳错 发现牛黄
据传,扁鹊在渤海一带行医。一日,他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准备研末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治风痰之疾。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见消瘦,不能耕作,故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谁知,阳宝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状的东西,扁鹊对此颇感兴趣,嘱阳宝把石头留下,以便进一步研究。阳宝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黄牛之病源于结石,这结石乃病根也,哪能治病?”扁鹊一时也答不出来,随手把结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起来,扁鹊赶到,只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痰鸣,漉漉有声,肢冷气急,近乎危殆立至。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桌上把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5分给阳文灌下,不一会,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神志清楚。扁鹊回到自己的屋里,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却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牛结石?”回答是:“刚才阳宝过来取药,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然的差错却给扁鹊带来了深思:“难道牛结石也有豁痰定惊的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中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使用。
三天后,阳文病势奇迹般地好转,不但止住了抽搐,而且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几下,喜得阳文连声称谢。扁鹊说:“不用谢我,还是谢谢你的公子吧。”于是将阳宝错拿牛结石代礞石的经过讲了一遍,并说:“此石久浸于胆汁中,苦凉入心肝,所以有清心开窍,镇肝熄风之效。”
阳文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字呢?”扁鹊思索片刻:“此结石生于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黄,可称它为‘牛黄’”。然后又进一步说:“牛黄有此神效,堪称一宝,牛属丑,再给它取个别名,叫‘丑宝’吧。”因此,当你拿到一些老医生开的药“丑宝”时,就知道是“牛黄”了。
牛黄
(释名)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别名犀黄、丑宝、各一旺(蒙名)。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4.5克。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编者的话
大家都知道,牛黄是重要的中药材。以牛黄配制的中成药很多,几乎每个人都吃过。由于牛黄能治许多病,疗效极好,人们为了表达对扁鹊的崇敬,把发现牛黄这件事归功于扁鹊,于是编出了这个故事。当然,自古医药是一家,但凡中医名家对中药材都是精通的,扁鹊或许真的就是牛黄的发现者。
读者朋友们,宰牛时,如发现牛胆中有结石,那可就是牛黄哦,千万不可弃去,它可是珍贵药材!正确的做法是: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备用。
精方简药
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30克,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15克。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3克,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0.3克,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
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扁鹊斥秦王与扁鹊之死
《史记》中记载的很清楚,扁鹊名震天下,是一个全方位的医学家,他能够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要求来做治疗。如他在赵国发现当地很多妇女有病,就开妇科门诊;在洛阳发现当地的很多老人眼睛、耳朵有病,就开五官科;发现秦国很多小孩得病,就开小儿门诊。司马迁评价扁鹊“随俗为变”,所以扁鹊被人们所尊敬。
从扁鹊的行踪看,由东到西,从山东到河北、河南、山西……一路上都留下了他的许多故事。《战国策·秦策》有这样一段记载: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请求扁鹊治疗。秦武王的近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耳聋、眼瞎。”秦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这种法则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扁鹊的话批评了秦武王,也得罪了武王身边的近臣。《史记》记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对扁鹊怀恨在心,就在扁鹊离开咸阳东归的路上,派人杀害了扁鹊。一代名医,死于非命,令人扼腕长叹!
医史沉钩
史载,有一次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音希)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近臣推荐神医扁鹊治疗,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为他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齐汤药,病痛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病有六不治
(原文)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诠释)人们患病的原因多种多样、疾病的发展转化也极为复杂,而医生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远远不够。所以针对以下六种病人,要慎重对待: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虚弱、而且又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编者的话
这篇小故事,描述扁鹊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斥责秦武王听信无知之言,而迟疑不决的昏庸做法。扁鹊身为医生,竟敢对秦武王怒而斥之,足见其才智过人和大无畏的精神。将故事引申到治理国家的大道理,说明与有谋有识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与无知之辈同谋,将会失去天下。
名家评说
扁鹊是司马迁《史记》记载的第一位医生,他对扁鹊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因为扁鹊无端受害,司马迁自己也有同样的遭遇呀!所以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太史公感慨道: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扁鹊因为他的医术而遭殃……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说的就是扁鹊这样的人呀!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