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10426800000015

第15章 选准发展方向,就能驾驭未来

管理箴言: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选择发展的方向,也就要干什么,只有选择对了发展方向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刚开始就选错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只会一错再错,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只有选对了发展方向,以后的路才能顺风顺水。

比尔·盖茨一路走来,头上都布满了夺目的光环,然而当别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用自己的一生来做一件事。”

比尔·盖茨所说的一件事,指的就是他的软件事业,在微软成立之初,他就对他的合作伙伴说,我们只做软件。比尔·盖茨的软件之路让人们看到了软件的价值,也是软件帮助了他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软件就是微软的未来,也是比尔·盖茨的未来。

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比尔·盖茨始终把软件开发作为发展的中心,当计算机得到全面普及,软件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也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比尔·盖茨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产品开发方面,微软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走的自主研发的道路。因为技术的自主开发通常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微软的自主研发也不是盲目研发,而是把市场取向和从售后部门反馈的技术支持资料结合起来,综合权衡,再决定研发的方向。简单来说,微软是把市场和自主研发结合其起来。

后来,查尔斯·西蒙伊进入微软,从事软件开发。他进入微软不久,就提出“软件工厂”这一概念,这是一种软件开发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重视市场取向。

查尔斯·西蒙伊以前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施乐公司重要的研究机构)工作,后来他因发明了可视化操作技术而声名大噪。然而他先前在读博士的时候,他所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提高程序员的生产力。在微软工作期间,由于软件开发的问题在于总是无限期的延期。因此研发部门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任务。

之前,每当研发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时,部门经理就让更多的程序员加入到研发的队伍里面。而查尔斯·西蒙伊认为,在软件无法如期完成时,加人更多的程序员只会增加管理负担和软件成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查尔斯·西蒙伊认为,如何提高程序员的效率才是问题的关键。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职位名称——程序经理。程序经理主管软件设计和管理,同时监督程序员按照设计方案去完成编程任务。程序经理将设计、管理、决定权集中于一身,软件开发的速度就快了起来。

为了完善这一理论,查尔斯·西蒙伊将程序经理分成不同的级别,实行级别管理。级别最高的当然是比尔·盖茨,他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长远目标,他以下是几个技术骨干,被查尔斯·西蒙伊称为“建筑师”。每个建筑师以下是程序经理,最后才是程序员。当然,在从事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以遵循,很多时候需要程序员和程序经理主观发挥。在这个模式的管理下,微软形成了庞大而有效率的开发队伍。比尔·盖茨无疑是这个队伍里的领军人物。他善于将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也善于灵活的改变发展方向。

第一次改变方向是从磁盘操作系统(Dos)转向Windows操作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微软集中全部力量,致力于图形用户操作系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Windows l。0版本终于在1985年11月上市。

随后,微软将一些应用软件转移到Windows系统平台上,很快微软超越取代莲花(Lotus)公司,成为全球著名的软件公司。接着Windows2.0,Windows3.0相继面世,Windows从而成为最畅销的软件。随Windows捆绑的应用软件,像Word,Excel,则成为“抢手货”,为微软带来丰厚的利润。

第二次改变方向是在因特网上的一次抉择。“上帝统治人间,我就要统治因特网。”这是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比尔·盖茨的勇气和深谋远虑。

在因特网时代,商家必争的首要目标就是浏览器。直到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这就是微软的浏览器。最初是一家小公司把Internet Explorer用作浏览器的名字。后来,这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在这个时候,微软看中了这个浏览器的名字,于是花高价买了过来。可是后来还是因为这个浏览器,微软被推上了法庭。

接下来,比尔·盖茨一边忙于诉讼纠纷,一边忙于研发Windows 98.如果把Windows 98推向市场,形势将会对微软有利,因为Windows 98既是操作系统,同时也是浏览器,二者合二为一。这样微软在面对司法部的指控就占了上风。从长远发展看,这个举措标志着微软已经完成向因特网的转型,也真正达到统治因特网的目标。

所以,比尔·盖茨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瞄准发展方向,选准发展道路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