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10426600000015

第15章 难得糊涂

多数人都推崇“难得糊涂”四个字,似乎没有参透这几个字,这人生活得就不够豁达,在社会上也未能左右逢源。难得糊涂,是看透了世态炎凉,却又做不到视而不见,在生活的种种细节中,不为之所困,豁达之极。

这个世上有很多类型的人,有人被称为智慧,是因为把别人放置在陷阱上的诱饵一个个识破;有人被称为廉洁,是因为把金钱美女的进攻一次次拒之门外;有人被称为勇敢,是因为在大义面前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有人被称为上进,是因为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都倾心钻研;有人被称为幸福,是因为可以将爱人的小缺点毫无怨言地包容;有人被称为幸运,是因为在锲而不舍中终于等到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以上诸多显示人生百态的处事方法,若仔细地予以研究,便可以从中找出可以称之为“规律”的共性,这就是必要程序或关键时刻的“难得糊涂”。请看:诱饵上面并没有标签,享用了,终究是可以一饱口福的东西;但宁可饿着肚皮,放着“美食”而不用,偏要追根溯源,不就是一份难得的“糊涂”吗?金钱与美色,对于人之生存,都是满足欲望的“橄榄”,可称之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在主动送上门来时,却能按捺住生活所需和生理所求而不动心,不也是一份难得的“糊涂”吗?水火无情,歹徒的刀枪更无情,是别人躲避都恐怕来不及的;但面对他人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作为一个局外人却能挺身而出,用身躯为屏障,抵挡住水火与刀枪,置个人最宝贵的生命于不顾,岂不更是一份难得的“糊涂”吗?安逸、舒适与娱乐的光阴,是人人所喜欢的;但在“左邻右舍”皆处于优哉游哉的消遣时,自己却动用理智去放弃这份欢乐,苦行僧似地研究学问,其所以能够如此,也是拥有一份难得的“糊涂”呀!爱人(妻子或丈夫)的小缺点,必然会影响对方的正常利益,应当及时指出促其改正才是;但为了避免摩擦,却能够“视而不见”的包容,求得天长地久的和谐,岂不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糊涂”吗……如此看来,以上诸多“难得糊涂”的处事方法,实际上已升华成为了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聪明、一种姿态、一种方法、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一种对于取舍的选择、一种舍我其谁的道义、一种由谋事而达成功的行为艺术。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

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其实,我们想比较快乐地过日子,也可以采纳这位老和尚的建议。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学、工作和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经验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这也是“难得糊涂”的境界,正因为我们的有些“漫不经心”,可能就会收获很多,而且其过程中也是愉快而轻松地。

把“难得”与“糊涂”合并为一个词汇的创造者,就是生活在清代的郑板桥老人。他做山东潍县县令,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当然得关心百姓的民生疾苦。他上任时正是灾荒年,“人相食,斗粟值钱千百”,他又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地负责任,遂“为民请赈”,要求开国家的粮仓来救济灾民,结果没有得到批准。他在情急之下,以赤诚之心,“难得糊涂”地对待上司的指令,自作主张打开粮仓以救百姓,并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从而使百姓“活者无算”,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却也因此得罪了大吏。为什么郑板桥只有采取“难得糊涂”的方式,才能做上一件“父母官”的分内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仔细察看、品味人世间诸多具体事时,这才发现几乎无处不包含着“难得糊涂”的因素。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实际得到或达到计划目的,就必须相反地放弃什么、装作什么、不在意什么、不看重什么,甚至可以牺牲什么。如历史上的刘玄德佯装惧怕雷声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诸葛亮从不弄险却孤注一掷的“空城计”;越王勾践有福不享的“卧薪尝胆”;孙武小题大做的斩吴王姬;孙膑清醒着吃猪食人粪的假痴不癫;兵法中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救赵却去围魏,声东却是要击西,弄浑水是为了摸鱼,杀人却要借刀。又如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无不为”、佛家的“有生皆苦”;佛教戒淫,皇家在佛事中却创造了男女交媾的“欢喜佛”等等,都说明了“难得糊涂”作为一种处事方法(技巧),对成就一件事情或达到一种目的的重要作用。

心灵悟语

由上看来,“难得糊涂”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在懂得一定人生道理,或者到了人生的某种阶段后才能进行的一种人生修炼所得,否则那就可能只是做了一个真正糊涂的人而让人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