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细节和口才误了你
10423900000006

第6章 上下相处:别让细节毁了良好的互动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上司指责下属,下属抱怨上司的情况发生,他们互无好感、互不谅解。而他们的关系之所以弄得这么糟,往往都是因为常发生小摩擦引起的。要知道上司是领导者,也是被辅助者;下属是被领导者,也是帮手高参,只有双方和谐相处,实现良好互动,才能把工作做好,彼此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细节,别让小事影响了彼此的关系。

1.守口如瓶维护领导形象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领导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领导会原谅肆意破坏自己形象的下属。因此,千万不要把领导的秘事或对领导的意见当谈资,这些信口说来的“小事”会让你付出巨大代价。

领导的秘密要保守。

下级为上级保守秘密是职责、义务,是工作纪律、道德观念的要求,也是对上级忠诚的体现。

对于上级的秘密,不论是工作秘密还是个人秘密,应该知道的可以知道,不应该知道的,不要强求知道。下级要控制自己的知密欲,不要有意识地去探听,不要主动了解。有时还要主动回避。有些人以在领导身边工作知密多为荣耀,喜欢别人从自己嘴里探密,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浅薄和有害的做法。

生活中一些不明智的人会千方百计探听上级领导的隐私,以达到将来利用上级或要挟上级的目的,这是道德品质败坏的表现。这样居心叵测的人,一旦被发现,自然会被清除。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喜欢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的下级。

作为下级,不要以谈论“秘闻”来炫耀;不要把了解上级隐私,并乱加猜测、肆意传播,作为自己“聪明”的表现;不要笃信“密不避亲”,以向亲朋好友吐露鲜为人知的“秘闻”为乐趣。

在这方面,“孔光不言省中树”的故事,可为我们提供借鉴。汉代孔光,官至仆射、尚书令,是皇帝的“秘书长”。他主管中枢部门十多年,严守法度,从不泄密。据《汉书》载:孔光“沐日归林,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如果在公司或企业工作,则更要对上级的秘密“秘而不宣”,因为一旦泄露秘密,不但会损害上级的形象,而且还会在不经意中泄露本部门的商业机密,使组织蒙受损失。更有甚者,上级领导一旦发现你的行为,轻者会对你心生厌恶,从此疏远、冷落你,重者则会“炒”你的“鱿鱼”,甚至会因你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给你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让你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领导的闲话不乱传。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话题,而又对维护领导者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闲话”,不可以轻视,但也不值得过于认真。“闲话”是一种背后舆论,它可以败事,也可以成事;可以帮人,也可以毁人。“闲话”是一种无聊,它具有刺激、猎奇的特点,与其较真,空空如也,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留下的只是个人的烦恼。所以说“人言可畏”。

面对“闲话”,下级应立足于维护上级的形象,听“闲话”而不传“闲话”,并以巧妙的方法加以利用。

下级在人际交往和与大家的接触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上级领导的情况。不管自己与上级的关系如何,在上级手下是否得志,都不能内丑外扬,不要诉苦,流露对上级的不满。当然也不能对自己的上级进行溢美宣传,过分地炫耀自己和上级,这会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引起其他“闲话”的流行。同时,也会使人对自己产生浅薄、好吹捧、好巴结和不值得信赖的印象。正确做法是:第一,内丑不外扬。无论对上级有什么意见和看法,不在外边宣传,不对外人流露,可以在内部通过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协调的办法加以解决。对自己的上级进行诋毁,等于是在破坏自己的荣誉,是不明智的。第二,扬善不溢美。下级敬重自己的上级是应该的,但是不可过分吹捧,对上级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扩大,不修饰。宣传上级,不是把上级挂在嘴上,而是从需要出发,关键时刻用事实说话,说明问题,以正视听。

下级要善于听“闲话”。听“闲话”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了解思想动向,知道人们在想什么,议论什么;二是可以了解大家对上级的真实看法,帮助上级验证自己;三是可以发现工作漏洞。

下级,尤其是上级身边的工作者,要学会听“闲话”,正面的、反面的、讽刺的、表扬的、明朗的、隐晦的都要听。

想要听到“闲话”,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听的时候,要沉住气,不抬杠、不追问、不评论、不纠正、不解释,也不要随声附和。“闲话”的内容如果涉及到自己,千万不可暴跳如雷、沉不住气。如果涉及到自己的上级,不要辩解,不要否定,但也不要肯定。可以推说“不甚了解”,或者以微笑作答。

听来的“闲话”要过滤,闲话多数没有用处,听听而已,不必件件认真。对于一些与上级威望、与上级工作相关的问题,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加工,提炼出正面的、有积极作用的内容,作为工作信息或工作建议提供给上级。

这两条归结起来就是,对有损领导形象的话要守口如瓶。这虽是小事但却不可轻视,如果对此你没有足够认识,那么就很难真正搞好与领导的关系。

2.把领导的“黑锅”变成人情

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件事明明是上司的错,但他却把责任推到你头上,让你背了“黑锅”。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一定要谨慎处理,有时甚至可以把“黑锅”变成“人情”。

业务部的杜明在接到一家客户的生意电报之后,立即向经理做了汇报。可就在汇报的时候,经理正在与另一位客人说话,听了杜明的汇报后,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声:“我知道了。”便继续与客人会谈。

两天以后,经理一个电话把杜明叫到了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杜明为什么不把那家客户打来的生意电报告诉他,以至于耽误了一大笔生意。莫名其妙的杜明本想向经理申辩两句,表示自己已经向他做了及时的汇报,只是当时他在谈话给忘了。可经理连珠炮式的指责简直使她没有插话的机会。而且,站在一旁的经理办公室主任老赵也一个劲地向杜明使眼色,暗示她不要申辩。这更是弄得杜明糊涂不解。

经理发完火后,便立即叫杜明走了。一块儿出来的老赵告诉杜明,如果你当时与经理申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听了老赵的话,杜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清其中的奥秘。事情过了很久,杜明才逐渐明白了个中滋味。

原来,这位经理也知道杜明已经向他汇报过了,的确是他自己由于当时谈话过于兴奋而忘记了此事。但是,他可不能因此而在公司里丢脸,让别人知道他渎职,耽误了公司的生意,他必须找一个替罪羊,以此为自己开脱。所以,经理的发怒与其说是针对杜明,还不如说是给全公司听的。但是,如果杜明不明事理,反而据理力争,这样,不仅不会得到经理的承认,而且很可能因此而被解雇。

那么是不是在上司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切不可简单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述例子,便可发现,经理之所以如此责怪杜明,杜明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为事关经理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事情与经理本人的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而只是涉及到一般工作,特别是与自己的责任直接相联系的话,则可以大胆地进行申辩。

如果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恶性事故,是某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的事故,则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据理为自己申辩。这里,已经不存在情面和技巧的问题。如果你仍然为顾全上司的面子而把苦果往自己肚子里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涉及到触犯法律的事情时,也应该毫不客气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力的申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要为上司或某人掩饰,则只能是害了自己。而且,在法律面前,谁也不可能保护你,也不要寄希望于那些虚假的承诺。

如果是某些人为了推卸责任而往你身上栽赃,或者是有人因对你有意见而故意向领导打小报告,陷害你,那么,你完全可以进行申辩,以有力的事实向上司证明你的能力和忠于职守,并揭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的种种诡计。否则,你只能吃哑巴亏。

现在我们假设你的上司确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让你背了“黑锅”,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当你发现自己替领导背了黑锅以后,最明智的举措就是不声张、不宣扬,采取无声地承受、静悄悄地处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原因很简单,声张会使你得不偿失,不但失去的得不到补偿,而且可能会把你得到的东西失去,甚至失去以后再得到的机会。

向外宣扬自己被领导利用了,这在某些时候不失为向领导施加压力的方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其实是在败坏领导的名誉,而名誉又关系到领导的权威,因此这是最不能为领导所容忍的。他对你最可能的态度是怀恨在心和想办法予以惩罚,这样,不但你的所失无法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失去领导的信任,划入另类。从这个角度上说,这就是因小失大了。

你也不应奢望领导会屈从你的压力,除非是事关重大,他是不会向你公开的压力屈服的,因为这样正好给别人以口实。聪明的领导会私下安抚住你,然后再找机会把麻烦处理掉。这同样是对你的一个威胁。

而公开地叫嚷被领导利用了的人,也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同事们会聚在一起,幸灾乐祸地引以为笑柄。如果说它确实产生了什么效果的话,那就是证明了你的愚蠢。别人会认为你是罪有应得,是过分贪婪、过分谄媚所得到的惩罚。这样,你不但不会得到同情,还会使自己暴露于种种猜测和非议之中。

况且,如果你真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使不去宣扬也会博得同情。除非你是想利用这种压力来向领导施加影响。

权衡利弊,你还是尽量使之秘密地解决为好。正如《政治厩房》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政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学会保密。秘密地解决问题,可以避免使你露丑,也不会导致事态的恶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你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从长远看,它也不会危及那些你本来可以得到的利益。

记住:“沉默是金”。

当然决不声扬,并不是主张绝对地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哑巴吃黄连”。而是说不要扩大事态,恶化与领导的关系,危及你的其他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给解决问题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利用下属背黑锅的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一般而言,高明的领导是不会把事做绝,肆意地利用下属却不给予某种安抚。因为长期这样下去,就不会有人愿意再替领导效力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向领导施以暗示是会起到一定效果的。

向领导施加压力,领导就不会以为你软弱可欺,变本加厉地利用你了,相反,每当他想从你那里获得点儿什么时,就一定要先考虑一下会让你得到点儿什么。这种交往模式的确立,无疑是有助于你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的,也有助于你的发展。

让领导觉得对你有所歉疚,会使你在上下级关系中赢得一定的主动权,也为通过妥协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上级来说,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他会感到有必要偿还债务;对下级来说,则等于发放出去了一笔贷款或做了一项投资,你会逐渐有所收获。

发现自己被领导利用了也不必太委屈,更不能恶言相向,而是应当积极明智地处理,既不使自己吃亏太多,又不损害与领导的关系。

3.意见还要巧妙地提

作为一名下属,如果想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就要敢于提意见,对领导有所帮助。而意见的提法一定要巧妙,这样才能为领导接受,并且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好感。如果不注意这个细节问题,你就会落得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

第一,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慎之又慎。

中国人都好面子,上级领导也少有例外。在上级眼里,如果自己的下级在公共场合使自己下不来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无论你是喜欢他的人,或不喜欢他的人,在公开场合不给上级留面子的结果就是,上级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回击,通过行使权力来找回面子,要么就怀恨在心,留待秋后算账。

这种结果,自然是任何一个下级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往往违背了他的初衷。因为,无论是上级,还是领导本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味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里。

上级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其他领导和众多下属在场时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在于上级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的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变得愈发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上级感到难堪,即使你是出于善意,即使你“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上级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权威受到挑战,行使权力的效能便会大打折扣,它影响着上级在今后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权力的效能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因此,如果上级当众受到下级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记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下级当庭责难,大出其丑。这就叫“杀一儆百”!

既然如此,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能够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尊重领导,你服从他的权威。你有意见并不意味着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余地,下级可利用这个余地同上级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暗示上级,下级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上级仍留有最终的决定权。留有余地,会使下级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所提意见并不恰当,还会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可能。

当然,主张在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上级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级“见风使舵”、做“老好人”,而是强调在提意见时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第二,反对意见要迂回地提。

如果你直来直去地提出反对意见,虽然你是一片好心,但上级却可能认为你是故意做对,给他找麻烦。

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可避免直接冲突,减少摩擦,使上级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它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使上级觉得脸上无光,威风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会使上级自尊心受损。下级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和方案,怎么会使他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上级面对这种挑战,已是别无选择,逃无所逃,他只有痛击下级,把他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其观点的正确与否,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以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更易为人接受,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上级的敌意。在心绪平静的情况下,理智占上风,上级自然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而不会不假思考,“一棍子打死”。

其实,通过迂回的办法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力求使上级改变主张,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皮,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使上级接受你的意见。

第三,提意见要摆个低姿态。

下级提出建议,但能否让上级接受,不仅取决于建议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还取决于下级提意见的方式。

经验表明,以请教的方式提出建议更易为上级所接受。

请教,是一种低姿态,它的潜在含义是,尊重上级的权威,承认领导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说,下级在提出建议之前,已经仔细研究过上级的方案和计划,是以认真、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上级的思想的。因而,下级的建议是在尊重上级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上级观点的有益补充。这种印象无疑会使上级感到安慰,从而减少或消除对下级进言的敌意。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上小学的弟弟妹妹充满敬仰地向你请教问题时,无论你多么忙,都会带有一丝骄傲地解答他们显得幼稚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成就感是那样牢固地植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别人向我们求教,就表明我们在某一方面优于别人,我们受到了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在被别人请教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可能并不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每一个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渴望有这种情感体验,领导者也不例外。

请教的姿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有内容上的意义。下级在请教上级时所听到的他在某一方面的见解,可能并未在公开场合说明过,而这一见解可能正是上级在考虑问题时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面。这样,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上级的看法,以使自己进退自如: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欠妥或考虑不周,便可立即止口,回去将自己的建议完善一下;如果发现自己的建议毫无意义,那么你该庆幸没有将自己的见解说出去。

有经验的说服者,常常事先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并善于利用这些情况。作为“立足点”,然后,在与对方的接触中,首先求同,随着共同的东西的增多,双方也就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能感到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疑虑和戒心,使对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下级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自己的上级,就是要寻找谈话的共同点,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如果你提的是补充性建议,那就要首先从明确肯定上级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做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以使上级的方案和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

如果你提出反对性意见,则一定要注意共同心理的培养,使对方愿意接受你。此时,虽然你可能不赞成上级的观点,但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对领导观点的理性思考。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从上级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和精当的理论分析作依据,上级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立场,仔细倾听你的建议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是乐意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的。

请教会增强上级对下属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沟通时,上级会逐渐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儿”的想法,并逐渐了解你的动机,开始恢复对你的信任。

生活中那些因提意见而得罪领导的人,大都是因为胡乱开口引起的,因此我们要更注重细节,讲究方式、方法,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4.上下关系要分清

生活中,一些人和领导熟悉后,就渐渐有点放肆起来,似乎把领导当成了“哥们儿”。这样的做法是最让领导厌恶的。做不到上下分明的人就无法与领导和谐相处。

上下分明首要之务就是认清上下关系。对于这一点,公司内部必须有着严格的区分,否则上面的命令便无法贯彻到下面,如此一来公司如何能够上下一心地完成任务?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上下差别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当中:在走廊上与上司擦肩而过时,稍停一下和上司打个招呼;在上楼梯的时候遇见上司从上面下来,在下面的台阶上暂停等候,等和上司打过招呼之后再继续上楼。

上下关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言词的使用。现在的年轻人常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对待自己的上司。

“喂!处长,局长叫你!”

这种口气是很不合适的。

“处长!局长请你过去一下。”

这才像个样子。

记住,“喂!”这一类轻佻的招呼不可以对上司使用。

此外,回答领导的问话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换言之,不可以语意含混地回答“喔”或“嗯”,即使是挨刮也不可忿忿不平地顶嘴。

那些被公认为懂得节制的上班族,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言词运用恰当,尤其是在结尾的地方更重要。

年轻女子常常习惯使用一些语尾助词来表现柔美,例如“哦!”“呢!”之类的,但是这却不适合用在办公室,凡是精明干练的女性上班族,是不会这样说话的。这种说话习惯还是及早改掉较好。

对上司或长辈要以“处长”“主任”来称呼,即使是没有头衔的人也要称呼“先生”,不可以说“你……”

近来,许多中学生都习惯对老师说:“你……”,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学生,一旦踏进社会就会用这种态度对待上司或长辈。这样的年轻人除了在言语上不懂得礼貌,就是做事的态度也是傲慢无礼。

在欧美社会,有些公司一律不用职称,全部直接呼对方名字:“MrSmith”、“MissWhite”等等,但这并不适用于东方社会。尤其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就更应该分清楚上下关系。

有的时候,上司会走到你的桌子前面和你说话,这时你必须马上站起来答话。只是有时候也会碰到时间不对,例如你正埋头努力地算账,完全没有发现上司过来,等到听到声音的时候,上司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开始问话:

“某公司的应收账款有多少?”

刚好这时候摊开在你桌子上的正是应收账簿,于是你就坐着指着账簿回答:

“从上个月底到现在,一共是多少多少万元。”

这种情况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当你发现上司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必须立刻站起来,站着翻阅账簿答话。

假如你必须拿出其他的记录或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而非坐下来不可时,你也必须先向上司说一声:

“对不起!”

如果你是坐在电脑或打字机前面,而上司是从你的后方走来,这种情况则另当别论。这时候如果你就这样站起来,上司面对的是你的后背,无论你以什么方式站起来,都会使上司看不见你的工作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坐着答话也没有关系。

拿东西给上司,要以上司的方便为原则。例如,拿笔或刀子时要把柄部朝向对方。在下雨天碰到上司没带伞时,把伞柄递向对方才表示要借伞给对方。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儿只是举交递物品为例,其他生活上的小动作也是一样,凡事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才是应有的基本礼仪。

当上司命令你做事的时候,上司会提出各项说明。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中途插嘴打断上司的讲话。

上司的话只是在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家认为自己很轻率之外,也表示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会大声地怒喝:

“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所以,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只要静静地听,适时地点头答“是”,表示自己了解上司所交代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之下,应答的方式宜稍迟,太快应答会显得草率。

上司在说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以否定言词来打断他,而说些泼冷水的话,比如:

“这恐怕做不到!”

“即使调查也没有用!”

“这不是已经做好几次了吗?没有必要再做了嘛!”

除了不要在上司话还没有说完就表示反对的意见之外,即使在上司交代完毕之后,也不要立刻表示否定的意见。

上司之所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恐怕早在事先就已经猜到你有什么反应。明知道你可能会反对却还是交代你做,一定有他的用意。这时候,你最好是服从上司的命令,并且忠实地执行。

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如果对上司所说的话还是有不了解的地方,或是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很冷静地和上司商量,千万不可以有情绪化的表现,以免让人认为你是故意唱反调。

如果上司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那该如何是好?答案很简单:除了服从命令还是服从命令。因为公司就是靠部属服从上司才能够成立。如果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不肯服从上司的命令,公司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是为下属者很容易忽视的:下班时先走一步。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到了下班时间,这是上班族解除拘束、回归自我的时刻……

公司里总是有一些人在下班之前二三十分钟就开始准备回家了。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花上一段时间来补个妆。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公司所付给你的薪水是到下班为止,即使是下班前一分钟也不容许你做自己的事。

所以,员工不可以在下班铃一响,就离开办公室,尤其是如果手边的工作还没有告一段落。

下班后要离开办公室时,一定要和还在办公室内的同事或上司打招呼。一声不响地自行离去,不仅让人印象不佳,还表示自己不负责任。

如果自己的工作已经结束,而上司还留在办公室时该怎么办?

在过去,上司没走,属下不可先行离去,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规矩了。如果上司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完而留在办公室,部属先行离去也不必不好意思。这个时候,不妨轻声地问一声:

“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或者:“对不起!我先走一步了。”

千万不要一声不响地走掉,这样是很不礼貌的。

在先行离去时,除了说“对不起”之外,现在也很时兴说:

“辛苦了!”

这句话不只是可以用在对上司,即使是对同事或部属也很适用。

离开办公室时,对还在工作的同事说“再见”,原本是最基本的礼貌。但是,这只适合用在比较亲近的同事,对上司并不适宜。对于上司,还是要再进一步地表示自己的敬意。

无论领导多随和,无论你和领导多熟悉,与之相处时也必须注意细节,做到上下分明,这样才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5.得人心者得天下

当领导得人缘好,与下属关系密切,这样才能有号召力,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就应该走下层路线,小处多施恩惠,收拢人心。

据有关传记的记述,在整个“二战”期间,马歇尔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高级军官和他们的家属,同时,“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役的人都有种天生的人情味,不论他们职位多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随时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在马歇尔还是个下级军官时,他就有这种与下级融洽相处的本事。他能记住手下每个士兵的名字。经常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问题并随时给予帮助,对其错误还会提出诚恳的批评。这一特点在他身为陆军参谋长和五星上将时还一直保持着,被许多人尊称为“普通士兵的卫道士”。

马歇尔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横溢的才华,还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的高超本领。正是靠着下属对他的敬仰与钦佩,他每到一处都能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获得正职的褒奖和信任。

现代领导学认为,领导光有权力是不够的,领导还应有威望,这种威望也来自“得民心”。由于下属并不是机械地服从,还包含着对上级的情感,这样就更能上下一心。如果领导不在平时注意多施恩惠、收拢人心,那么肯定不会在工作中干出什么突出的业绩来。

在你上面可能还有更大的领导,那么得人心还会使你提高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因为你与员工关系好,那么你的建议就很可能代表着许多员工的意见,这样无形中会引起上司的重视。这样干起工作来阻力小支持多,上司也愿意将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去办,无形中便会增强你在公司中的重要性,甚至还会帮助你进一步升迁。

那么,作为上级领导怎样做才能得人心呢?施恩布惠可谓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用的手段了。空口许诺再大再多,也不如用实际行动真正地关心下属,让下属看得见摸得着,从中得到真实的好处。下面这些做法历来为得人心者所惯用,你不妨引为参考。

第一,给以实惠。给以物质的需求可谓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它其实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功利,但它确实能给下属带来实际的好处,在从事实际工作中,如果能把这一原则贯穿其中,是一定会得到下属的拥戴的。

第二,解决问题。领导欲取得人心,必须从小事做起,关心下属的冷热饥寒,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每个下属都有着自己在家庭、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可能影响工作。所以领导应主动关心下属的各种困难,想办法为其解决难题。有时,也许只是一件小事就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感激。

第三,经常走动。平易近人的领导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你应当注意经常与下属保持联系,通过聊天、走访、游戏等方式了解下情,了解下属的心声。由于能够与下属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所以你能更多地知道下属的想法和愿望,也利于消除误会,减少隔膜。

第四,宽以待人。人皆有错,贵在能改。如果下属犯了某些错误,领导应该给予其改错的机会。如果能够本着关心和爱护下属的宗旨,对犯错下属不一味苛求,相反,帮助他改正错误,你就一定会得到下属的衷心感激和爱戴,得到他们的支持。

据史载,秦穆公就很注意施恩布惠,收买民心。一次,他的一匹千里良驹跑掉了,结果被不知情的穷百姓逮住后美餐了一顿。官吏得知后,大惊失色,把吃了马肉的300人都抓起来,准备处以极刑。秦穆公听到禀报后却说:“君子不能为了牲畜而害人。算了,不要惩罚他们了,放他们走吧。而且,我听说过这么回事,吃过好马的肉却不喝点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补偿,对身体大有坏处。这样吧,再赐他们些酒,让他们走。”过了些年,晋国大举入侵,秦穆公率军抵抗,这时有300勇士主动请缨,原来正是那群被秦穆公放掉的百姓。这300人为了报恩,奋勇杀敌,不但救了秦穆公,而且还帮助秦穆公捉住了晋惠公,大获全胜而归。

如果你并非最高领导,只是一名主管或部门经理,那么在广施恩惠,网络人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影响,以免引起顶头上司的猜忌与误会。在这方面做得过火,就会引起顶头上司的警惕,认为你有野心、搞台下活动,拉小帮派小集团。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效果,广施恩惠就不但难以成为你事业成功的砝码,反而会给你招来祸端。因此,在加强同群众的关系,获取人心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施惠下属要做的自然。应当把对下属的关怀贯穿于工作中,体现于小事中,不能给人以虚假、做作之感。如果你平时不注意下属的困难,突然间去问寒问暖,势必让人觉得别有用心、虚情假意。这样,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但难得人心,反而招致厌恶。

第二,施惠下属要做的公开。公开表明你心无杂念,不怕别人看到,而秘密往往会给人以搞阴谋之感。所以,对下属施以恩惠一定要光明正大地进行,要使上司感到放心。

第三,施惠下属要做的公正。据公平理论研究表明,人们的不满情绪是在与他人做比较后认为不公平而产生的。在施惠下属时,一定要做到无论亲疏,一视同仁,这才能广泛地获得支持。如果有人感到自己的所得要少于其他人的所得,那么他不但不会感激你,还会怨恨你。这正是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普遍心理。当然,你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有差别的施惠来激励下属的。这两者结合的艺术,正如兵书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一名领导者来说,搞好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平时在小事上多施恩惠,下属回报给你的将是在大事上的鼎力相助。

6.领导面前要少说多做

一名下属如果想与领导搞好关系,获得领导的青睐,切忌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说东道西。忽视了这个问题你就无法与领导和谐相处,甚至有可能会断送你的前途。

有许多下级踌躇满志,欲干一番大事业,却因为不注意谨言慎行,结果产生了诸多的麻烦,弄得心情不舒畅,工作起来也失去了兴致。

小何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任职于一家知名度较高的合资企业,并且刚当上了部门副经理。他的顶头上司老唐对他始终不冷不热。当他谦恭地向上司请教业务上的事情时,老唐常常装聋作哑,除了“是”或“不是”,绝不多说半个字。

一天,当他们在一起商讨业务时,小何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没料到他下午就被老板召去,老板说:“我本人非常尊重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过,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未必能干出什么成绩来!”

听着老板的训斥,小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弄不明白自己何时表现出自以为是了,要是与上司意见不符就是自以为是,那么,明知不对也要随声附和才算配合得好吗?最使他气恼的是,老唐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仍然是那样不冷不热。小何最终辞去了工作,再去寻找应该属于自己的梦。

其实,这位小何与他的直接领导老唐相处的失败,多少与他的心高气傲有关。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对上级的心理状态没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因而未能灵活地把握自己的应变策略,没有经受住上级的考验,最终没有为其接纳。在没有充分理解上级对他冷漠相待的原因时,小何就敢在商讨业务时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怎能不吃苦头呢?

一个人与上级共事,并不意味着他已被上级接纳。他还必须面对上级的种种考查。只有在心理上被接受了,下级才能得到上级的热情帮助和照顾,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而要得到这种心理上的认同,下级就必须谦虚谨慎,少说为佳。

之所以要谦虚谨慎,是因为在上级还没有将你引为他的“心腹”时,如果你轻易地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即使见解是绝顶的高明,也会招致上级的反感和排斥。

之所以要谦虚谨慎,是因为这是对上级的一种尊重。你只有先尊重上级,上级才有可能尊重你、欣赏你。过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处处发言,往往会被认为是“目无领导”、“张狂”的表现。而上级最忌讳的就是下级对自己权威的不尊重、不服从。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他还有句名言,叫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至理名言应当为每一位下级所记取。

之所以要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也是因为言多必失。单位里的各派势力都在盯着你看,看你倒向哪一方,看你爱与谁交往,看你说话是站在哪一面的立场上。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得罪某些人,而你却不知道,稀里糊涂地便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纷争漩涡中去了。

那么保持谦虚,不卖弄自己,就无法在上级面前展现才华了吗?不,恰恰相反。如果你能把夸夸其谈的精力拿去认真工作,你一定会因此获得上级的认可。

一件事情八字尚未完成一撇,就在上级面前大谈宏伟构想,尽展胸中经纬,这很容易让上级想到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有经验的领导,对于事情成功之前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分析得会比下级更清楚。

因此,只有干出一些眉目,才有说话的资本。对事情分析得清楚透彻,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言必中的,然后埋头做事的下级,才是领导所欣赏的。

说具体点,敏于事就是要善于领会上级的意图。如果你对工作所定的目标,优先的次序与上级所设想的不一样,或是你以为事情再清楚不过,领导却无法明白,怎么办?

慎于言而敏于行。

别忙于说出你们之间的分歧,先坐下来想一想,你和他之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他认为你在做什么?他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弄清了这些,你就不会被他的决定搞得迷迷糊糊了。然后就是要做好你分内的事。

工作做好了,一些人便有了邀功请赏的念头,但言语争功要谨慎。因为如果下级喋喋不休地向上级提出利益要求,超出了领导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会感到压抑、烦躁或觉得失望。况且,所得的利益如果是靠嘴皮子争来的,上级即使满足了你的愿望也不会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

最好的办法是让上级主动给你,这可要靠你敏于行事了。

把工作干得漂亮些,尽最大努力满足领导的要求,并且要有些特色,有创造性。这样,明白的领导自会奖赏你。

别说是有了功劳讨赏时说话要谨慎,就是说上级的好话都得小心。在上级面前,即使好话连篇,也难免一语不慎,祸从口出,切莫以为每句好话上级都要听。说好话,也要慎于言。

总之,少说多做就是赢得上级信赖的最佳方法,与其纸上谈兵,还不如把工作做得漂亮些,用成绩来证明你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