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10417200000038

第38章 别禁止孩子说怪话,那也是一种思考

想起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陪孩子堆积木。他突然要拿玩具水枪玩水,我怕弄湿他衣服就说:“一会儿再拿,先坐好了。”谁知他的急脾气来了,一边往外走一边带着哭腔说:“我就要拿,我就要拿。”

听了他的话,我又好气又好笑,就给他个台阶下说:“你忘了吗,什么事好好商量就行,越像你这样耍赖越不行。”他听了,看了我一眼,并没有停下向外走的脚步,语气却改变了一些:“我就是要去跟爸爸商量,不跟女生商量,女生唧唧歪歪的。”接着找爸爸商量去了。我却被他那句话逗乐了,什么女生唧唧歪歪的,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这些话。

后来,想想和孩子在一起时经常听他说一些令人捧腹的话,真不知他的小脑袋里究竟装了多少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证实,那就是孩子在渐渐长大,有很多话不用跟别人学自己就会组织。

爱孩子,从听懂他们说的话开始。如果你能对他们从校园里带回家的怪话心领神会,相信可以促进你们之间的亲情交流。爱说怪话的孩子有灵气。

鲁迅当年带孩子去照相,居然也发现了这个文化差异的奥秘。鲁迅的儿子在日本照的相片,调皮的样子很特别。可是,回国后照的相片总是面无笑容,而且显得特别温顺。原来,在日本照相,人家认为孩子调皮的样子最可爱,所以专门捕捉孩子的调皮相给摄下来,而中国文化认为孩子调皮与淘气最可恶,所以,照相时决不肯把孩子的这个样子保存下来,而是专门捕捉那温顺而乖巧的镜头。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把孩子完全管住、震慑住为成功的标志,有时恨不得给孩子来一双手铐外加一双脚镣才放心。我们所崇拜的教育方法,也是技术主义加权威主义。所谓技术主义,其实还不是教学的科学技术,而是规训技术。所谓权威主义,就是用了威权效应,让孩子们看了你就感觉害怕,甚至听到你的名字就感觉害怕。因害怕而不敢犯事。想想一个孩子因做错一件小事而被罚跑五千米的情形,犯个错误就要写两千字以上的检讨,还要当众表演与唱歌等等,他还有什么灵性和思考?

曾经,有一位前来寻求帮助的妈妈对我说:“我儿子最近有些反常,竟说些让我听不懂的怪话。”她说她儿子在和同学通电话、聊天时,竟说些什么“趴趴熊”、“潜水艇”、“晕”……当时看孩子说得很高兴,而她自己却一句都听不懂。后来儿子告诉她,“趴趴熊”是懒人,“潜水艇”是没水平的意思。

还有一次,她说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吵了起来,原因是那孩子说她儿子是“神童”、“蛋白质”,她儿子很不高兴,后来儿子告诉她“神童”是“神经病儿童”的意思,“蛋白质”是“傻蛋、白痴、神经质”的意思。这些话让她听得目瞪口呆,文字的含义变化成这样了,她怕孩子会学坏了,她说自己不知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这些词汇都是如今校园内的所谓新词汇。校园流行语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言简意赅、容易表达,隐含较强的感情色彩,极易在青少年中得到共鸣而流传。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学生的心态。这种心态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不能简单地把它概括为“好”或者“坏”。这样的语言还具有时效性,孩子在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后,就不会对这样的词汇再感兴趣了。

孩子总是喜欢尝试说各种话,只要他说的不是特别不好的话,大人就不要禁止。通常爱说怪话的孩子都很有灵气,也是孩子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表明他对某些事物的思考。而那些习惯于听话的乖孩子,在遇到需要独立思考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困境。我们的传统文化及教育多少年来似乎就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要让孩子变得乖巧温顺才放心。很少从保护孩子的天性出发,尊重儿童的世界,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及好奇心。

试想,允许孩子在大人说话时插上几句话,甚至说几句调皮的怪话,又能耽误什么呢?其实,有时我们所学的知识与那样机智幽默的灵气所比较起来,真得不算什么。要知道,说怪话是需要想象力与幽默感的,而且正是孩子富有生命活力的表现,是聪明而富有灵气的表现。

因此,不要禁止孩子说怪话,一个妈妈要学会倾听你的孩子的说的任何话,甚至要从他们的机智幽默的怪话里听出孩子的生命灵气。你的一个真诚的欣赏式的微笑与点头,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