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普京八年
10416500000005

第5章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俄罗斯独立后的经济改革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两项任务。经济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打破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经济体制,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市场基本制度建设。而经济发展的任务则更加艰巨,首先必须摆脱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在经济体制调整和整合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从危机走向增长,进而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转换经济机制,实现以持续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如果说经济转型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的重点改革任务,那么经过普京执政以来的一系列调整,这一“议事日程”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完成了从经济危机到经济增长的转变,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已取代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俄罗斯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一、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程度

(一)经济转型:何时结束?

从1991年底至今,俄罗斯经济转型的道路已走过了16个年头。经过艰难的经济转型历程,俄罗斯市场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资源配置方式已从计划分配转为市场调节,企业管理者已基本适应市场条件下的自主经营。上述因素对俄罗斯近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欧盟和美国先后正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正如俄美企业合作委员会副主任马歇尔在美国商务部听证会上发言时所指出的,“不正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就意味着否定今天的现实”。

但是,俄国内外学者对俄罗斯经济转型是否已结束这一问题,持有许多不同看法。世界银行2004年发表了题为《从经济转型到经济发展》的报告,认为俄罗斯经济转型已基本结束,俄罗斯经济已进入了发展期。俄罗斯过渡期经济研究所也与世界银行持相同看法。应该看到,针对俄罗斯经济转型是否结束,实际上涉及判断的标准问题。如果从GDP规模看,俄罗斯的GDP水平到2006年就已恢复到1991年底经济转型起点时的水平,2007年1月更是达到了1990年的水平,由此看来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期已经结束。如果从市场体制基本确立、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标准看,俄罗斯近年来的表现也支持经济转型已结束的观点。但是,也有人提出,经济转型的目的绝不在于单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或者改变某种产品的消费指数,经济转型是否完成取决于许多指标。俄罗斯经济学家亚辛提出了一个十分抽象的判定标准: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生活得更富裕、更好,而且已经接受市场经济作为更加有效的经济的时候,转型期就算结束。

国际上对转型经济国家市场化转型的程度或者说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价有多种方法,如世界银行的分类评估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领先与落后分类法等。最有名的要数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设计的一套量化指标——改革进展指数评价法(IRP)。按照这一评价体系,通过对大企业私有化、小企业私有化、公司治理和公司结构改革、价格自由化、贸易和外汇体制、反垄断政策、银行改革与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改革九项指标,对转型国家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划分等级,每一指标所对应领域的改革状况分别按照不同的内涵界定为四个等级,分级赋值。再将这9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如果某一国家的总分等于或者超过27分,并且9项指标中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均不低于3分,那么就可以视为该国经济转型已经基本完成。从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2006年转型报告公布的数据看,俄罗斯的总分正好达到了27分,但是几个单项指标,如公司治理与企业结构改革、反垄断政策等指标都未达到3分,基础设施改革一项勉强达到3分,如果从这一数据看,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虽然还未结束,但是离结束已经不远了。

与此同时,也有不同的机构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的专家对俄罗斯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且将俄罗斯与转型国家最高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截至2004年底,在绝大多数制度性改革方面,俄罗斯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与同属于转型经济国家的最高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在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看来,未来要想加速市场化改革,加速经济增长,俄罗斯仍面临六大任务,分别是发展竞争性的政治制度、加强财政和货币信贷纪律、降低自然资源租金的集中度水平、提高产权保护制度的效率、提高居民对制度的信任度以及提高国家机关行政管理的效率。

俄罗斯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也不认同俄罗斯市场经济转型已经完成的说法。他认为,如果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完成100步的话,那么俄罗斯至今最多只是走完了35步。其论据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需要完成两项主要任务:第一,形成与以短缺为特征的中央计划经济有根本区别的供需平衡;第二,创建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市场机制。从总体上看,俄罗斯目前的市场商品供需平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社会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行政壁垒,俄罗斯离真正文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发达的市场平衡还相差甚远,完成第一项任务需要的40步刚走完20步。从第二项任务看,如果需要走完60步的话,俄罗斯刚刚走完了15步,未来的改革任务仍非常艰巨,如继续进行产权改革,形成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改革银行和金融体制,正确处理政权与商业界的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和海关体制,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等等。

(二)俄罗斯经济的自由度指数与人类发展指数

经济自由度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也是判断俄罗斯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照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公布的国家经济自由度指数,衡量一国整体经济自由度的指数包括10个:商业自由、贸易自由、财政自由、政府干预方面的自由、货币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产权自由、与腐败相关的自由以及劳动力自由。每个指数在0到100的范围内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由度越高,每项类别得分的加权平均值就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自由度”得分。按照他们的分类,得分大于或等于80分为经济“自由”的国家,得分在70分和79.9分之间为经济“比较自由”的国家,得分在60分和69.9分之间为“勉强自由”类国家,得分在50分和59.9分之间为经济“比较不自由”,整体经济自由度得分低于50分属于“被压抑的”经济体。

在最新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俄罗斯得分为54分,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6)和欧洲平均水平(67.5),属于经济比较不自由的国家,位居15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120位,在欧洲4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39位。俄罗斯10大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商业自由为66.5%,贸易自由为62.6%,财政自由为86.3%,政府干预方面的自由为71.6%,货币自由为62.8%,投资自由为30%,金融自由为40%,产权自由为30%,与腐败相关的自由为24%,劳动力自由为66.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也显示,俄罗斯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97,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行列,排在17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65位,比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平均数(0.701)要高0.096,比世界平均人类发展指数(0.741)高0.056,但是低于中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平均数(0.802)。从分项来看,俄罗斯的人口预期寿命为65.2岁,低于世界平均人口预期寿命(67.3岁)2.1岁;寿命预期指数为0.67,比世界平均寿命预期指数(0.71)低0.3;教育指数为0.9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受教育指数(0.77);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指数为0.77,略高于世界平均GDP指数(0.75)。虽然俄罗斯的人类发展指数还未达到1990年的水平(0.818),但是,从转型以来的趋势看,这一指数呈现提高趋势:1995年该指数为0.771,2000年为0.785,到2004年进一步提高到0.797.

从上面所列出的俄罗斯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来看,无论是人均GDP或GNP、经济的产业结构,还是人力资本的发展指数,俄罗斯都只属于中等国家之列。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指标来看,俄罗斯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从人均预期寿命指标来看,俄罗斯属于落后国家行列。

二、“转型—稳定—发展”: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轨迹

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的经济转型阶段和1999~2006年的经济稳定与恢复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8年)的突出特点:一是从计划向市场的经济制度转型,二是经济转型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二阶段(1999~2006年)是制度体系稳定与经济恢复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保证国家统一的经济和法律空间。这一时期实现了社会局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为向发展阶段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2006年起,俄罗斯经济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增长向发展过渡。之所以说俄罗斯经济改革从2006年起进入了经济发展阶段,主要基于以下观点:

第一,叶利钦时期彻底摧毁了计划经济制度,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当然这种制度还具有很大的不完善性,比如,政府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调控,寡头势力随之增强。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持续下降。普京执政后,彻底扭转了叶利钦时期的混乱局面,不但实现了政治局势稳定,构建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垂直权力体系,而且彻底扭转了寡头操纵经济的局面,大力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经济转型初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但是应该看到,无论是第一阶段的经济转型还是第二阶段的经济稳定,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9年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有大量未开工的生产能力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卢布贬值和良好的国际市场行情所引起的价格变动造成的。当然,在经济增长的这几年内,由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内最终需求的扩大,使得在俄罗斯也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内部来源和机制。但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国内来源的总体影响力并不大,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是初级能源及其能源初加工产品生产的扩大。可以说,继续以这种增长速度生产初级能源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2005~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从原料部门来看,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资本消耗量越来越大,能源的盈利率和投资吸引力将日益下降,所以石油天然气开采量增长的速度一旦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随之减速。由此可见,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到集约性经济增长,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大幅度提高投资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从社会改革的角度看,1991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始终忽视社会领域的相应系统性配套改革,社会领域积累的问题将越来越制约人力资本的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甚至会影响社会局势的稳定。首先,当前的贫困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经济增长的社会效应被“锁定”(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出现了所谓“经常性贫困”现象,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正在退化);其次,从人口状况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金负担将越来越重,同时积累了大量与移民有关的问题。因此,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回归,使经济增长惠及广大民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和加强社会福利;另一方面,调整社会政策,改善民生条件,发展人力资本,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投资。普京总统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2005年9月提出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农业发展在内的国家四大重点工程,其宗旨也在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素质。近年来普京经济政策的社会化取向也充分表明俄罗斯开始向发展型经济转变。

第四,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科技发展阶段,开始转向以现代高科技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但俄罗斯在这方面尚未取得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应转变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从国家经济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加大国内投资力度,实行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战略,进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尤其在俄罗斯薄弱的加工制造业部门内,对固定资产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更新与改造,同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吸引外资,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参与国际劳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