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育儿百科全书1-6岁
10415900000006

第6章 营养调理

学龄前儿童在营养调理方面,要注意以下方面:一、小儿为何吃得好还会营养不良尽管此问题看似矛盾,但却常见,也是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吃得好不等于营养好;吃得好,是指给孩子吃的质和量而言。而长得好不好则要看小孩对营养吸收利用的程度。吃得好,并不等于营养吸收得好。判断营养好坏的标准是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衡量,包括身高、体重和皮下脂肪。体重不增甚至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

与营养正常的同龄幼儿相比,轻度营养不良的幼儿,其体重要少15%~25%;中度营养不良的幼儿的体重要少25%~40%;重度营养不良的幼儿的体重则少40%以上。至于皮下脂肪的减少,许多家长只看小孩的脸面部位,甚至认为“面部不瘦,怎么会营养不良?”实际上,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先腹部、后胸、背、腰,再上下肢、臀部,最后才是额、颈、面部。所以,刚开始出现营养不良时只看到面部而不作全身检查是看不出来的。

产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1)消化功能差:常出现腹泻的症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原因是对食物不能消化、吸收和利用。

(2)缺乏科学喂养:一些家长不懂得科学育儿知识,不懂得怎样吃才科学,或者是营养品摄入太多,或者是高糖、高脂肪。

(3)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上感、肺结核等病,使幼儿营养状况受到影响。

(4)长期饮食不足,不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

以上诸多原因皆可导致幼儿营养不良。在发生营养不良时,一定要认真寻找原因辨症治疗。

二、儿童异便与偏食异便,是指大便与正常的不同,其原因除脏腑机能失常外,还与偏食有关。

由于只生1个孩子,如今小儿成了各家的掌上明珠,家长除了关心儿童的学习、饮食外,就连小儿的大小便也加以特别的注意。一些家长在孩子大便后,不但要闻一下味道,而且要观察一番颜色,看看能否查出问题。在门诊时,常听家长向大夫说:“大夫,我小孩的大便油乎乎的”。“我儿子的大便奇臭难闻,好似臭鸡蛋味”。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大便常有泡沫”。幼儿若平时偏食米、面、红薯、马铃薯及其他杂粮,因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可使肠道中的食糜发酵,产生的常是深棕色的水样便或软便,并带有泡沫。

幼儿若偏食鸡、鸭、鱼、瘦肉、鸡蛋和豆类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由于吃进去的大量蛋白质中和了胃酸,从而减低了胃液的酸度,使细菌比较容易在胃囊中繁殖,这些小孩的大便往往奇臭难闻。

幼儿若偏食肥肉或油腻的食物,使肠黏膜受到过多脂肪酸的刺激,肠蠕动加快,会产生大量淡黄色液状的大便,因这种大便发亮,人们称之为“油便”。

幼儿若偏食牛奶不肯加糖,由于牛奶消化分解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脂肪皂,会使粪便呈现灰白色,质硬,且伴有臭味。

由上可知,小儿大便异常与偏食有关,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纠正孩子偏食的习惯,切实做到合理喂养。

三、儿童厌食时采取的措施幼儿由于厌食可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故在儿童厌食时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1)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由于儿童不少疾病与厌食有关,所以应找出是什么疾病造成的厌食,只有在明确诊断后,才能治好由于疾病带来的厌食。

(2)要采取饥饿疗法:人们常说:饥不择食。因此,当孩子厌食时,不妨让小儿饿一顿两顿,当孩子有了食欲时再进食;即使是进食,也不能一次吃得太饱,只让其吃七成饱;使孩子产生“不够吃想多吃”的心理欲望。

(3)要影响食趣:食趣,即享受饮食的乐趣,也是采取一些措施引起孩子的食欲,如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佳,在吃饭前、吃饭时放几首轻松愉快的乐曲,经常变换食谱,花样不断翻新,使孩子觉得吃饭是一种享受,不是单纯的充饥。

(4)要适当活动:由于活动可消耗能量,加强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功能,反射性地引起饥饿感。故在儿童厌食时,让他们做些轻松、愉快,但运动量又不大的活动,如做游戏,骑骑车等。

(5)要采取暗示疗法:饮食心理学主张餐前父母应首先对食物表现浓厚的兴趣,或找几个食欲较旺盛的小朋友一起进餐,使他们吃得有滋有味,从而造成“吃慢了就可能吃不到”的感觉,使孩子产生馋诞欲滴的心态。

以上措施家长若能交叉进行,便可使孩子的食欲较快地旺盛起来,但一旦食欲旺盛,家长又要防止孩子吃得太多而引起肥胖病。

四、影响儿童食欲的疾病食欲,是指人对饮食的欲望,它是神经中枢对人体消化功能调节的一部分。儿童长期食欲不振,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影响健康。因此,必须重视对儿童食欲不振的探索和治疗。

(1)食欲产生的机理:当人饥饿时,胃内空虚,就会产生一种神经冲动,传入脑“摄食中枢”,于是产生了食欲,此时,唾液、胃液和其他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加;摄食后,由于胃被充胀,脑中枢产生饱足感,并抑制摄食中枢,使食欲消失,停止摄食活动而转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活动。

(2)现代医学对食欲不振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儿童常见的食欲不振可由全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低下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因素,如过于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影响食欲中枢的活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等也可致食欲消失或减退。

消化道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食欲不振,如患急性胃肠炎时,消化酶减少,食欲有所减退。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败血症等,均可直接影响神经中枢和消化系统功能,造成食欲低下。维生素B1缺乏,胃酸浓度则减低,胃肠运动也减弱。甲状腺功能低下会使全身基础代谢减低,胃肠道运动变弱,影响食欲。另外,小儿贫血,营养不良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而使食欲降低。

(3)祖国医学对食欲不振的认识:①胃中虚寒:胃的功能平素低下,如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胃脘部受凉,以致寒凝于胃而发病,从而导致食欲不佳。治疗当以温中散寒为主,可服理中丸,若病症较轻,可用干姜,红糖泡水喝;应忌冷饮、油腻、睡眠时不要受凉,小儿夏天睡觉时最好在脘腹部加一布兜。

②食滞胃脘:小儿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从而导致宿食积聚不化停滞胃腑,除不欲饮食外,还可见嗳腐吞酸、呕吐、大便秘结或泻泄、舌苔厚腻。治疗当以消食导滞为主,可服用消食导滞丸、保和丸等药,平素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小儿不要偏食,不要暴饮暴食。

③胃阴不足:多因小儿胃炎或急性热病后,体内火热之邪耗伤了阴液。此症除不欲饮食外,还可见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治疗当以养阴清热为主,可用清胃散加减,平素饮食要忌辛辣、油腻,多喝点生地粥。

④脾气虚弱:主要为脾虚不运化营养物质所致,以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脉缓弱为主症。此症多发生于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损伤了元气,或又吐又泻太过。治疗宜用益气健脾之法,可用六君子散。平素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小儿太劳累,注意睡好觉,少吃糖,饮食要易消化。

⑤脾胃湿热:除食欲不佳外,还可见腔腹胀满,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此症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并内蕴脾胃所致。治疗上当以清利湿热为主,可用茵陈蒿散。平素要加强对小儿饮食卫生习惯的教育,饭前便后要注意洗手,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⑥脾气下陷:是以脾气不能升举为特点的一种症候,除食欲不振外,还可见气短乏力,食入则胀,胃下垂,久泻等症,此病多由久泻久痢或过度劳倦伤脾所致,治疗当以益气升提为主,方用补中益气丸,由于本病是病久虚损发展而来,故小儿患病时要及早治疗,注意病后调养。

五、儿童行为变化与饮食调整据最近国外资料介绍,儿童的异常行为,与其所摄入的饮食有关。许多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饮食中缺乏某些重要的基本营养素有密切关系,而且这些营养素缺乏,远在临床检查发现之前,儿童大脑及其他器官内就已产生微细的可以影响儿童行为的变化。因此,从行为变化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营养缺乏。

性格十分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感觉异样的儿童,表示维生素C缺乏可多食番茄汁、橘汁、莴苣、苹果和白菜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时常疲倦、烦躁、焦虑、健忘,是体内维生素B族物质缺乏,应多食些大豆、糙米、蛋黄、动物肝脏、牛奶、核桃仁、芝麻等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B3的食物。

夜间磨牙、易惊,甚至抽动手脚,与缺钙有关,应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一些蔬菜如萝卜缨、芥菜、甘蓝、菜花含钙也较多。

疲倦无力,没有精神,学习障碍,脸色苍白,表情淡漠,烦躁,头痛,厌食,与缺铁有关,应常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鱼类、乳类、蛋类、黄豆类及其制品。

情绪反复无常、易激动、爱哭和爱摔书毁物,此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应大量减少糖的摄入。

以上说明,饮食偏颇可导致儿童行为异常。

六、当心儿童的“异嗜症”一些儿童平时爱找些土块、碎布、碎纸、布条等异物吃,并日渐消瘦,无精打采。原因何在呢?一种原因是小儿患了“肠道蛔虫病”,蛔虫成虫可以在小肠内生存一年,蛔虫毒素刺激肠壁,就感觉肚子痛,而吃些异食就可减轻虫子对肠壁的刺激感,这种表现医学称为“异嗜症”。

另一种原因是体内缺锌或铁等元素而引起“异嗜”。

若是肠道蛔虫病引起的“异嗜症”,当积极治疗蛔虫病,可服驱蛔虫药。平时要注意预防蛔虫病,如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或用0.3%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5分钟,餐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这样就吃不进寄生虫卵,就不会得蛔虫病而出现“异嗜”。若是因缺锌、缺铁等微量元素引起,则平时饮食搭配多样化,纠正偏食习惯,即可预防因营养不全所致“异嗜”。

七、儿童上感,需补维生素A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并反复发生,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效果也不好,人们总认为经常上感,是小儿体质不好,殊不知,维生素A的缺乏也不容忽视。

原因是维生素A能稳定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维持皮肤和黏膜的结构完整。而呼吸道黏膜是上皮组织的一种,可以阻挡细菌、病毒的侵袭,是防止人体呼吸道感染的一道坚强防线。此防线削弱,自然就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小儿缺乏维生素A的原因是储存有限,此与我国人群的饮食结构多以米、面等淀粉食物为主,其中含维生素A很少有关。

一旦确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除采用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外,就需补充维生素A。如口服维生素A胶丸,每次1粒(2500单位),每日1次,连服8天,若口服吸收效果差,宜采用维生素AD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0.5~1毫升,用2~3天,症状好转后改口服。也可食补,多食一些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食物,如蛋、奶类。需注意的是,维生素A并非是有益无害的补药,一定不宜自行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若过服,会产生恶心、嗜睡、婴儿前囟隆起等中毒症状。

八、预防心脏病需要从儿童饮食开始根据国外医学研究认为,心脏病的形成过程始于两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从十几岁到中年,一种含有胆固醇晶体的坚硬斑块可在动脉中逐渐增加,并能使75%的血管腔被堵塞,造成心脏病卒然发作。由此可见,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预防成年后心脏病的发生。

(1)要多让孩子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尤其是黄绿色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防止胆固醇的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使血流畅通。

(2)饮食不宜过咸,宜清淡。因为食盐中的氯化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使小血管壁水肿,从而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影响血压的恢复。因此,孩子要少吃咸菜,菜的口味也别咸了。

(3)要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节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少吃猪油、牛油、鲫鱼子、蟹黄等食物,而要多吃些芝麻油、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及鱼类食品等。

九、当心儿童由于食物过敏所致尿床一些3岁以上的智力正常也无代谢、感染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却常会发生夜间不自主的排尿现象,其原因何在呢?营养专家指出,遗尿与变态反应有关,当食用了致敏食物后,可引起膀胱各层组织水肿,不能很好地扩张,膀胱容量减小所致。有人作过实验,从食谱中减去导致过敏的食物后,膀胱容量即增加。再加入引其过敏的食物,膀胱容量又缩小。此外,过敏反应还造成了膀胱内外括约肌水肿,容易疲劳,使其不能有效地舒缩,来控制尿的排放。

那么,又有哪些食物过敏可致遗尿呢?事实证明,主要是牛奶,此外,小麦、蛋、玉米、猪肉也可引起过敏。又怎样治疗由于食物过敏所致遗尿呢?(1)吃晚饭时喝水要少,睡前排净尿,这样可使夜间的排尿机制受到控制。

(2)查找过敏源,即查明过敏的食物,若是牛奶过敏,停食牛奶后便痊愈了。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芬妥胺、氨基甲酰、甲基胆碱等药物。

十、儿童不宜常吃素目前世界上的素食者已达1亿多人,在大人们的影响下,不少儿童也开始吃起素——实际上全世界的“素食之家”正在与年俱增……据美国儿童健康学家的—项最新研究证实,儿童素食虽对预防成年后的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心脏病等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原因如下:(1)有些维生素只有在动物蛋白质中才易被人体吸收,锌、钙、铁等营养成分在荤食中较多,长期吃素,这些儿童生长发育急需的营养物质就可能严重匮乏。

(2)不少“素食名菜”是为大人设计的,并不迎合儿童的嗜好,长此下去,素食儿童又易养成偏食习惯,营养不足更可能是“雪上加霜”。

(3)3岁前的幼儿脑部发育迅速,极需多种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往往又需摄入大量素食来提供,偏偏婴儿胃口小,难以摄入大量素食,由此极易因营养不足而智力发育不如其他儿童。

事实证明,专家们的意见,据统计,素食儿童的平均智商低,平均体重轻1.8千克,平均身高要比一般儿童矮2厘米。所以,儿童不宜常食素食,即便吃素食,也不要忌奶类和蛋类食品。

十一、有些开水儿童不宜人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要喝生水,而要喝白开水。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开水于儿童均有益,有些开水儿童不宜,如下几种开水:(1)蒸饭后的“甑脚水”。

(2)在火炉上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温吞”水(即不冷不热的开水)。

(3)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尤其是开水锅炉里的水。

(4)装在暖水瓶里已经几天的温开水。

上述开水儿童之所以不宜,一是这些开水中,所含的某些对儿童不利的微量物质万分增高了;二是在温吞水中,亚硝酸盐容易增多,而含有亚硝酸盐的水是有毒的。

十二、儿童不宜多吃果冻不少孩子们都喜欢吃果冻,家长们也非常舍得给孩子买,原因是他们认为果冻是由水果汁制成的。果真如此吗?其实果冻并不是用水果汁制成的,而是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加入各种人工合成香精、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配制而成。上述物质虽然皆来源于海藻和陆生植物,可是在提取过程中经过酸、碱、漂白等工艺处理,使其原有的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均丧失殆尽。

海藻酸钠、琼脂等属于膳食纤维类,但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对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尤其是铁、锌等无机盐由于结合成不可溶性混合物,降低了人体对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人工合成香精,成分也比较复杂,—般多中酯类和醛类化学物溶解于酒精中配制而成。果冻的鲜艳色泽,是加入人工着色剂的结果,这些人工着色剂,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甚至还有—定的毒性。因此,果冻还是少吃为好,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好吃、爱吃而让孩子多吃果冻。

十三、吃饭时家长与儿童少说话为好现在一些家长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时间也较少,于是他们忙里偷闲,利用在吃晚饭时与小儿共进“工作餐”,从各个方面询问孩子的情况,儿童们一边吃饭,一边回答着家长们的提问,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好的。原因如下:(1)这样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易使其降低食欲,减少消化液分泌,时间一长,会引起肠胃疾病。

(2)吃饭时说话,可使呼吸与咽食动作同时进行,咽部软骨活动失调,食物就很容易掉进气管和鼻腔,发生咳嗽、喷嚏、流泪等现象;倘若鱼刺碎骨等硬物进入呼吸道,对人的危害就更大。严重的气管异物如不及时排除,会使人窒息死亡。

十四、儿童多喝冷饮有害当盛夏烈日炎炎,身热如焚时,一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吃冷饮的一再要求,让孩子喝冰镇汽水一喝就是几瓶,冰棍一次就吃几根,家庭生活富裕的,常见儿童抱着可乐、雪碧大塑料瓶不停地喝,殊不知这样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原因如下:(1)过食冷饮可导致经常发作的腹痛:因为胃肠末梢神经骤然受到冷刺激,引起胃肠不规则收缩,而出现不规则腹痛。

(2)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吸收:因为过食冷饮,使胃肠道内经常被饮料占满,而妨碍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过食冷饮会增加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因为当前冷饮市场卫生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不少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加之暑天人体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此时的气候条件恰恰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极易增加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由上可知,小儿不宜过多饮冷饮,否则会出现冷饮病,当然适当饮一些可以生津止渴的饮料还是必要的,但不要过量。

十五、儿童吃零食要适可而止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吃零食,原因是儿童时期胃的容纳小,且吃的食物大都较容易消化,三顿主食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加之儿童时期舌面上的味蕾常需要甜、酸的刺激。因此,除了需要补充一些糕点、饼干和水果之外,蜜饯和干果等也成了他们常吃的零食。

事实上,零食可以改善和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补充3餐主食量的不足,解决两餐之间的饥饿,以及促进食欲,补充主食中营养素不全面等优点,也往往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示。所以,一些人提出吃零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毫无节制地、经常随心所欲地吃零食往往对身体是有害的,绝对不能零食不离口,甚至造成在正餐时一点胃口也没有,这样日久天长,即可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因此,吃零食尽管必要,但必须适可而止,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吃零食要注意卫生,食前一定要洗手,一次零食不能吃得太多。

十六、要注意儿童的“巧克力醉”不少儿童爱吃巧克力糖,特别是“酒心巧克力”糖。然而,多吃巧克力糖易引起“巧克力醉”,人们却知道的甚少。

据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多吃巧克力的人中,有61%的人表现出一种类似饮酒人的症状,他们对数百人进行试验观察:试验人员在禁酒24小时,禁食3小时后,吃5克葡萄糖1小时后,在311名试验者的血液中都发现了乙醇(酒精),最高浓度为100毫升血中含有乙醇7毫克,另一组200名儿童试验结果发现,多吃巧克力后,这些孩子或兴奋不止,爱说爱笑,爱闹多动;或是抑制状态,不说不闹,昏昏欲睡,嗜睡不醒。同时,血液检查发现,这些儿童血中乙醇浓度明显高于不吃巧克力的儿童。

每100克巧克力萄葡糖含量多达30~45克,若进食超过该量6~9倍,即可出现“巧克力醉”的现象。由此可见,儿童还是少吃巧克力为好。

十七、儿童不宜过食鱼干片鱼干,目前成了儿童们不可缺的零食,一些孩子在饭前、饭后甚至要吃上好几包。这样做是有害的。原因如下:(1)由于儿童每吃1包鱼片的咀嚼次数达上百次之多,若是吃得多,可达万次。这种异常增多的咀嚼不但会浪费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唾液,而且会影响正常的胃肠功能,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因为咽下大量唾液会稀释胃液,降低胃的消化能力,使儿童产生呃逆、胃疼、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2)若饭后吃干鱼片,能使胃蠕动加强,加速胃中食物的排出,这样,食物在胃内搅烂、磨碎不够充分,化学性消化不够彻底,必然给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增加过大的负担,容易造成后段肠管功能紊乱,会使儿童出现腹泻、粪便过多等症状。

(3)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有致癌物亚硝胺产生,因此,儿童大量长期吃干鱼片也有得癌的危险。

十八、小儿不宜多食冰淇淋众所周知,许多小儿都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常常是吃完一盒,又要吃。甚至有的家长想通过让孩子多吃冰淇淋来增加营养。

事实证明,儿童多吃冰淇淋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冰淇淋是寒凉食品。中医认识,寒凉伤胃,不少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过量吃冰淇淋常导致胃受伤而无力消化食物。尤其是患有“上热下寒”症的儿童,就更不应该多吃了。

一些厂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把冰淇淋的价格定的很高,但却不是以牛奶、奶油为原料,而是以白糖加发泡剂、色素、香料等为主做成的。结果,冰淇淋吃多了,过多的糖进入体内,使血中糖浓增高,人就感到口渴;同时也抑制了食欲。因此,冰淇淋吃得越多,孩子就越口渴,食欲越不好,营养也就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儿童不吃冰淇淋,即使是胃热较明显的儿童也要适可而止;对于胃寒或上热下寒的儿童则不宜吃冰淇淋。

十九、家长不要让孩子饮酒在节日之际,一家人举杯共饮之时,一些家长为了热闹,常常也让小孩喝上一两杯酒,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怂勇小孩饮酒,只能让小孩的身心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肌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酒精的耐受性很差,因而饮酒后易醉,甚至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死亡。此外,由于酒精还具有刺激性,它不仅能损害小孩的口腔、胃肠黏膜造成溃疡,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其次,酒精还能加速体内糖原的分解,造成低血糖,出现神志不清、大汗淋漓等相应的症状。

综上所述,家长还是不要让孩子饮酒好,不能为了凑热闹,也让孩子陪酒喝。若孩子日后喝酒有了瘾,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

二十、小儿不宜多吃酱油一些家长在小儿刚会吃些杂食的时候,常在其食物,如蛋羹、菜粥等中加酱油调味,认为这样会使孩子吃起饭来更有滋味,其实这样做是有害的。原因如下:(1)酱油是发酵食物,其中含有很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的肠胃不适或腹泻等。大人的胃酸一般是能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的,而小儿的胃酸分泌很弱,各种酶体分泌功能也差,不能有效地抑制某些微生物在体内产生不良作用;加上小儿肠吸收功能非常强,可将许多大分子物吸收进血液,其中包括有害微生物,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肾炎、皮肤病,也可导致肠道疾病,如患腹泻,痢疾等。

(2)嗜咸是导致成年人心脑血管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少吃咸食,并让孩子从小养成口淡的习惯和爱好,是绝对必要的,而不必以大人自己的习惯和嗜好给孩子添这加那。

二十一、儿童饮食误区的分析如何把握孩子的饮食?选择哪些食物才能促进孩子健康、聪颖、茁壮成长,这是为人父母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多好心的父母,虽然苦煞费心,花了钱,却往往事与愿违,以致不当的饮食习惯把孩子送入了危险的误区。

误区之一:溺爱贪食型。父母们往往溺爱孩子,而一味地把各种食物推给孩子吃,或者一要就给,一闹就买,而无节制、无规律地放任给孩子吃。殊不知,孩子从小贪吃,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必然会影响智力发育,使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科学研究表明,过分贪吃,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消化液相对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由于饮食者的胃肠道整天都在工作,人体的大量血液必然集中于此,而脑、心、肾等生命器官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以致孩子疲乏无力,昏昏欲睡。同时,过分贪吃必然刺激大脑主管胃肠消化功能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相应抑制了大脑语言、记忆、思维等神经中枢,从而影响智力。

经常饱者,由于吃进的食物所含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正常需求,多余部分就变成脂肪在体内贮存。

脂肪在脑组织中蓄积起来,形成所谓的“脂肪脑”,使脑沟变浅,脑回减少,脑细胞更新缓慢。

脂肪在体内积贮过多,就会使体重上升,若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就成了肥胖症,孩子得了肥胖症,对身体影响很大。据资料介绍,有40%的肥胖人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胖的。肥胖不但会影响外姿形态、行动不便,更重要的是会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所以从小就该注意合理膳食,防止脂肪细胞增多,保持正常体重十分必要。

误区之二:嗜甜偏食型。孩子生来就爱甜味,这是天性。像食糖、糖果、糕点、饮料以及蜜饯等小食品,偶尔吃一些,未尝不是一种享受,但有的孩子却以此为主食,糖不离手,那就有问题了。

客观上因为:一方面,大量的糖摄入体内,不仅抑制食欲,影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人体营养不平衡,而且由于糖在体内的代谢,常使体液趋于酸性,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甚至引起龋齿(俗称“虫牙”),同时由于摄入较多的热量而导致肥胖等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糕点、饮料以及话梅、陈皮、凉果之类的蜜饯小食物,一般使用的甜味剂是糖精。对使用糖精的食品种类及其限量标准,我国早在1981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就作了明确规定(最大不得超过0.15毫克/千克体重)。但是使用情况却非常混乱,超出使用范围和规定限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健康报》曾披露过卫生部食检所的检测结果,市售20多种陈皮、话梅中糖精绝大部分超标,最高超标137倍。尽管目前通过流行病学检查,未发现糖精对人体的影响,但它在人体的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长期大剂量摄入,更可能会对食用者带来一系列危害。

误区之三:求新求异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营养保健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类保健食品异彩纷呈,新品名品迭出。毫无疑问,这对丰富孩子们的饮食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市场上出售的各类儿童食品质量优劣并存的客观事实存在,尤其是假冒伪劣儿童食品防不胜防。

据报载,某地卫生监督部门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被抽查的12种儿童食品中,有11种产品在广告中有虚假成分,即使剩下的一种,也有夸大的成分。而且还发现市售儿童食品大多说是省优、部优、国优,甚至拿过博览会金奖、国际金奖,其实这其中的部分奖牌,是“重金”买来的。有些博览会只要你参加了,而且交了规定数量的钱,不管产品质量如何,金牌照发不误。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再加上我们在购买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不能仔细辩别真伪而盲目买给孩子食用,结果因食用假冒伪劣儿童营养保健品而引起中毒、诱发疾病等现象不断发生,闹出人命案的也时有出现。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一定多鉴别、多比较,认真选择。

为避免上述误区,正确把握孩子饮食结构,科学选择儿童食物十分重要。对孩子饮食,还是要“返朴归真”,提倡和坚持以植物性食物(粮食和蔬菜)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并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适量吃一些经过认真选择的质量可靠的儿童保健食品,控制数量、保证质量,不贪食、不偏食、不滥补,科学地带着孩子健康成长,走出儿童饮食误区。

二十二、要慎重选择儿童营养品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儿童的营养品消费占了他们总消费的20%左右。可观的比例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儿童营养品咋有这么大的魔力?(1)营养液,聪明液?眼下,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龙”成“凤”。以前,孩子如果缺点维生素什么的,家长根本不当回事儿,现在可就不同了。一些生产厂家正是掌握并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对其产品进行了大量的不切实际的宣传。

按照厂家的逻辑:营养液=聪明=成才(考上大学)。可谁都知道,1个人聪明与否,有无智慧,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学习努力的程度。

专家们说,营养只能促使儿童的智力正常发育。孩子不会因为某种营养素少了而智力低下,也不会因为某种营养素的过量而智力超常。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哪种营养品能使孩子成为神童。

(2)食品乎,药品乎?随便到市场上走一走就会发现,不少营养食品的说明书上均标注了此类字眼儿:健脑开胃、增进消化、明日补血、减肥、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等,这类现象在儿童营养品上更为突出。

据卫生部门反映,不少儿童营养品作为食品获得生产许可证,但在广告中却无一例外地宣传各种治疗作用。一些儿童饮料中含有红枣、枸杞、黄芪等刺激性早熟的药品,但广告还是照做。

我国《食品卫生法》早有规定:食品中不得加药。药品允许有一定的毒性,而食品不允许有任何毒性。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中有“药食同源”之说,但不少专家认为,就营养价值而言,药物就是药物,食品就是食品,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记者从北京一些大医院的儿科门诊部了解到:孩子因过量服用某些营养品而导致性早熟的病例已屡见不鲜。比如男孩5岁长胡子,女孩7岁乳房肿大等等。据专家们分析,这除了误服成人用的“花粉”、“蜂王精”制品外,有的纯粹是因为长期服用某种儿童营养品所致,而这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促使性腺早熟以及体内激素的分泌。营养专家说,有些孩子的性早熟症状在停服某类营养品后会慢慢消失,但很多情况下,这种性早熟并不可逆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当前急需权威部门对可列入食品的药品列出目录予以公布,禁止具有毒副作用的药品进入营养保健食品。

(3)谁来监督生产者?近几年,儿童食品生产厂家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中以集体企业、街道企业和乡镇企业居多,相当一部分厂家生产工艺简单,缺乏技术力量,设备陈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地方盲目上马生产营养保健食品,造成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卫生部曾委托中国预防科学院医在1989年、1992年两次对北京地区市场上经销的婴幼儿食品营养成分进行随机调查,在200个品种中,营养成分与实际含量不符的占近70%。

有关人士分析,营养食品管理滞后是造成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营养食品生产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品一旦畅销就成为竞相仿效的对象,品种上的“一窝风”,致使畅销产品无法提高档次。另外,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目前还缺乏严格的企业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标准。

专家们建议,对儿童营养食品要定期抽查,不合格的生产厂家要坚决取缔。标签除标明营养成分、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对象及方法外,还应有统一的认定标志。对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要加以制止。消费者也应有点儿“主心骨”,不要被言过其实的广告牵着鼻子走。

家长在选择儿童营养食品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应考虑这种食品是否有害、有无副作用,现在许多食品,由于含有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二是,口感要好,过苦或药味重,小孩难以接受,但甜度高的营养品又会因糖过多抑制小孩的食欲,也不利于小孩的牙齿生长,所以宜选择清甜、性缓的营养品。三是,有无科学数据和实际效果,小孩的保健品尤其要有严格的科学测试和临床验证,以纠正小孩营养的不平衡。四是,适应证要广,如适应证太窄或不对症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五是,体积不宜过大,否则会占据小孩胃的较大容量,引起腹胀,影响正常进食。六是,有大补或寒凉动植物成分的保健品不宜让小孩服用。

总之,无论增加什么样的营养品,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正常饮食,注意调理好小孩的脾胃和消化功能,逐渐让孩子恢复营养的平衡状态。

二十三、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强化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问题越来越关心,而儿童营养更为人们所重视。

为了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家长不惜花费有限的金钱来购买营养强化儿童食品给孩子们吃。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强化食品,尤其以营养强化儿童食品种类繁多,宣传广告五花八门。但从儿童保健与营养学的科学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营养强化儿童食品在质量、配方与包装上不合乎要求,有的甚至质量低劣。

首先我们要明白,只有那些具有适合于儿童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的特点,适应各年龄儿童消化能力的食品,才能称为儿童食品。根据各年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食品又可分为婴儿期(出生1~12个月)食品、断奶期(出生6、7个月后)食品、幼儿期(1~3周岁)食品和学龄前期(3~6周岁)食品。所谓营养强化食品,是把在儿童日常膳食中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如优质蛋白质、钙、铁、锌或维生素A、B2、C等添加到媒介的食物中制作而成。媒介食物可用谷类制品、乳制品、糖、盐、油脂等。

现在有些食品生产单位,未征求营养学家的意见,也未得到食品卫生部门的批准,就盲目生产一些配方错误或不适合于儿童食用和的营养强化儿童食品,例如赖氨酸奶粉、人参奶粉、赖氨酸块糖、电视奶糖(含大量维生素A、D)、补血酥糖(含大量铁、维生素B6、B12)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知道在食物中强化氨基酸的目的,是在于改进其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例如谷类食物中缺少赖氨酸,当补充赖氨酸后可提高其营养价值,而奶粉中并不缺少赖氨酸,补充它不但无益反而会引起氨基酸不平衡,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人参是一种药物,当然更不能加到儿童食品中。

许多营养素,尤其是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多可产生中毒现象,这和药品治病的道理一样。例如1~3岁的儿童,每日口服维生素A75000国际单位达6个月,即可出现中毒症状。维生素D中毒在婴幼儿则更为常见。有的婴儿每口只要摄入3000~4000国际单位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儿童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安全界限很小,更容易引起中毒。儿童每人每日铁、锌和硒的需要量分别为12、10和0.5毫克,长期大剂量服用这些微量元素,不仅是浪费,而且有中毒的危险。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更要注意服用的剂量,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一些自称为婴幼儿食品的研究单位,用欺骗的手段出售一些不成熟的配方及工艺给食品厂,而有些厂商也乐于购买这种不经科学鉴定、立即可以投产而质量低劣的配方。因为贴上某某研究单位监制的标签,群众便会竞相购买,从而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发展营养强化儿童食品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身体健康的大问题,应该尽快成立全国和各级营养强化食品管理机构,制订出各种营养强化食品法规与标准,对市场上的营养强化食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测,并公开宣布检测结果。

二十四、不要让“小皇帝”的饮食离“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聪明伶俐,是普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然而,这浸透着舔犊之情的希望如何变成现实,却是一门学问。

一位年轻的母亲,虽说月工资不到300元,但对儿子却无所不舍。只要有人说这东西好吃,不论价格多高,她都会掏钱去买。50多元1桶的洋奶粉、20多元1盒的高级营养品、“力多精”、“娃哈哈”、“反斗星”,别人家孩子吃的时髦高级食品,她家样样都有。她对同事们说:“现在只有1个娃,不能让孩子亏了嘴。”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口福真是不浅。日渐增高的身价使他们早已拥有对父母发号施令的权力,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神乎其神的广告宣传又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有句顺口溜说得好,现如今是“母亲跟着孩子走,孩子跟着广告。”“小皇帝”真可谓是一言九鼎,要啥有啥。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孩子对食品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作家长的对此一味顺从和有求必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造成营养不良。比如,夏天有的孩子爱吃冷饮,父母就不加限制,无条件满足。儿童营养专家说,冷饮食用过多,容易造成腹痛、肠痉挛、食欲下降。有的孩子零食吃得比主食还多。据了解,有的家长每天在孩子零用钱方面的支出多达十几元。专家们告诫:儿童的1日3餐必须有规律,有些小食品少吃无妨,多食无益。

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需要平衡膳食。蛋白蛋、碳水化合物摄取比例必须适当,否则会导致畸胖或畸瘦。专家们介绍说,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发育,对食物摄取量不加限制,以为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饮食热量堆积太多,造成过度的肥胖。据了解,肥胖儿的比例每年都在上升,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有些家长却不以为然,认为单纯性肥胖不是什么大毛病。专家们警告:孩子从小过度肥胖,早年容易得老年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且病死率比正常体重人高得多。据悉,北京儿童医院今年已有两名儿童因过度肥胖及伴生其他疾病而死亡。8月25日,记者在儿童医院内科病房看见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体重已达80多公斤。

她在1991年曾得过肝炎,这次因患胰腺炎又住进医院。女孩的父亲说,以前对孩子的饮食不太管,女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现在后悔也晚了。

营养虽是儿童正常发育所必需,但某些营养素也不是越多越好。专家们说,如果孩子缺乏某种营养素,可以添加此类强化食品,但一定要适量;如果孩子本来不缺乏,根本就无需添加,否则此类营养素摄入过多,会出现中毒。某种营养素的中毒比缺乏更难医治,家长何必花钱买病呢?还有一些家长因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为孩子购买食品,只认价格,不认营养,对洋味食品更是“情有独钟”。其实,最贵的不一定最有营养,也不一定最适合自己的孩子。拿洋奶粉来说,不可否认,洋味食品的外观、包装、味道等方面是国内食品无法抗衡的,但其配方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专家们呼吁: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学一点儿营养卫生知识,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对孩子不合理的饮食要求,要学会说“不”。

二十五、要关注独生子女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活泼、健康,怎样保证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都健全呢?归结起来,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儿童的合理营养。所谓合理营养,就是每天供给儿童的饮食中,应含有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做父母的缺乏儿童营养知识,在孩子饮食供给方面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做法,有的父母为了使独生子长得健美,不惜经济开支,给孩子买些所谓高级营养品,如巧克力、麦乳精、蜂乳精、花粉精等等,而往往忽视了日常饮食的合理供给,结果,不仅不能保证儿童的合理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父母让孩子经常吃酒心巧克力,使孩子吃酒成瘾,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目前,我国儿童的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仍然较高,这与孩子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所以,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是保证合理营养的重要问题。

孩子本来是不会挑选饮食的,全凭大人来安排。孩子的饮食习惯主要是由父母或其他哺育者培养而成的,下面谈谈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问题。

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的饮食是母亲的奶,不但有益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能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从1岁半开始,就可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粥喝水,大人可在旁边帮助孩子,每次吃饭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在30分钟吃完。到了3岁,就要让他学会自己端碗、拿勺、用筷子,尽量让他自己吃各种应吃的食物。此外,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已经断奶的孩子,每天除了给早、午、晚3餐之外,还可再加一至两次点心,不要随时随意让孩子吃糖果或其他零食。每次吃饭应在一定时间内吃完,切不可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在吃饭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或看书画等。

(2)孩子每次吃饭应在固定的地点,吃饭的场所要清洁卫生、明亮、舒适,要让孩子在饭桌上吃饭,逐渐养成孩子进入这个环境,坐在饭桌旁就引起吃饭的兴趣。要注意纠正孩子吃饭时到处乱跑和大人追逐喂饭的不良习惯。

(3)每次吃饭前应让孩子作好吃饭的思想准备,如饭前应先让孩子洗手,然后进入餐室吃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而且给孩子吃饭的思想准备,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可增进孩子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吃饭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排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更不能在吃饭时训斥和打骂孩子。

(4)要注意培养孩子喜欢吃多种食物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和不吃零食。要常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知识,用来引起孩子喜欢吃各种食物的兴趣。每次吃饭时如果食物品种较多,不要一齐加入孩子的碗中,数量也不应一次盛得过多,要吃完后再逐渐添加,避免孩子养成剩饭剩菜的不良习惯。

(5)吃饭时大人要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应首先做到,并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饭菜的好坏或某某人的饮食嗜好等等,以免孩子产生挑剔食物的不良习惯。

(6)有些食物不宜给孩子多吃,也有的食物不应让孩子食用。如油炸、煎炒等多油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孩子不宜多吃。含糖、含脂肪多的糖果、糕点、巧克力、麦乳精等,孩子食用时也应加以限制。带有较强辣味、酸味的刺激性食物和含酒精、咖啡的饮料,都不应给孩子食用。

二十六、影响幼童健康的错误就餐方式在对待孩子吃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吃饱、吃好、吃得清洁卫生这些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容易忽视孩子进餐时的环境、语言、表情、姿式、行为等心理上的需要。殊不知,孩子就餐时的外界环境和心理、食欲消化诸多方面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就餐时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即使是美味佳肴也难以达到营养身体的目的。以下种种就餐方式,就有碍孩子身心健康。

(1)让孩子单独进餐。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长由于忙于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共同进餐这个问题。儿童单独进餐,因为没有家长管教,一般都会挑挑拣拣,自己觉得好吃的多吃一点,反之便不加问津。加之儿童一般都有边吃边看边玩的坏习惯,容易造成偏食和营养不良。孩子单独进餐,席间气氛冷清,往往难有较好的食欲。

(2)就餐时教训孩子。有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管教孩子,待到吃饭时在餐桌旁大加训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就餐情绪,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锐减,或在哭泣中进食,久而久之,可使孩子形成对就餐厌烦的心理。

(3)就餐时家长间发生争执。席间家长唠叨、发牢骚,这也会给孩子就餐时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或厌恶感。有的孩子见此,便匆匆丢下饭碗,甚至躲避一旁或哭泣、着急,这样难以保证进餐的质量。

(4)餐桌旁的无度奖罚。有的家长见孩子吃饭慢了些,便采取物质刺激的办法,以奖钱物许诺,引诱孩子进餐。这样虽可一时奏效,但对孩子以后的饮食进餐可能产生一种负性依赖效应。奖励的款项必将越要越大,有时甚至发展到对一般奖励淡漠,提出更高的苛求,或一旦离开了奖励便赌气不拿饭碗。与此相反,采取强制逼迫的方式让孩子进餐也是失策,这样一来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二来在这种强迫的条件下即使吃下去不少食物,也难以达到正常消化吸收的目的。

(5)餐桌旁的玩笑嬉闹。就餐时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过分地玩笑嬉戏,也是不妥的。这样容易造成食物误入气管,食物梗喉等严重意外事故发生。

二十七、小儿喝点碱性饮料好一些儿童食品专家指出,目前大多数儿童饮料酸碱度搭配失调,酸有余,碱不足。产品制造商和厂家往往注重饮料的口味和包装,却很少考虑到饮料对碱性无机盐的补充和均衡人体酸碱比例的重要作用。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人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7.5之间,呈弱碱性。膳食中有些食物,如粮食、肉类、蛋类、鱼类等含蛋白质的食品,由于含硫、磷较多,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最终呈酸性,故这类食物也称酸性食物。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可使血液趋向酸性,这样人的体质称酸性体质,长期偏酸,易引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蔬菜、水果中由于含有大量的钾、钠、钙、镁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此类食物称碱性食物。饮食中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机体才能维持酸碱平衡,使血液保持正常pH值。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们的饮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餐餐有肉蛋,使体质多偏酸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童饮料应该是碱性的,以适当纠正偏酸倾向。可是,目前儿童饮料大多是酸性饮料,糖、蛋、奶、香精、色素含量大,喝多了这类饮料,使儿童体质更趋酸性,对健康不利。

二十八、小儿饮食要注意的几点饮食,对营养全面摄入、身体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工作从何做起,家长、老师要引导、教育孩子,注意以下几点:(1)忌零食。常吃零食会破坏胃肠道蠕动消化规律,使食欲下降,还会引起胃病。

(2)忌偏食。长期偏食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供应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3)忌蹲食。蹲着吃饭腹部受到挤压,胃肠不能正常蠕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4)忌暴食。遇到好吃的饭菜就进食过多,会使消化道负担加重,影响胃的蠕动和消化,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发酵腐败,出现打嗝、呕吐等症状。这样,既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又对身体有害。

(5)忌咸食。经常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心脏、肾负担加重,容易诱发高血压。

(6)忌快食。喜欢吃的食物,常常不咀嚼充分就吞下,这样会加重胃的负担,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7)忌走食。边吃边走,或孩子在前边跑,父母在后边边追边喂饭。这样一方向影响小儿食欲,使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另一方面还很不卫生,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会污染食物,与食物一块吞咽下去,损害身体健康。

(8)忌玩食。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饭边玩玩具,这样分散了注意力,影响消化道液体分泌,日久会造成消化不良。

(9)忌笑食。进食时说笑和互相打闹,稍不注意,食物就会误入气管,引起呛咳,严重的还会阻塞气管,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二十九、儿童行为异常时要调整饮食据最近国外资料介绍,儿童的异常行为,与其所摄入的饮食有关。

性格十分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感觉异样的儿童,应考虑其体内缺乏维生素C,在饮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所以,番茄汁、橘子、蒿苣、苹果和白菜,应是这类儿童常见的桌上菜。因这些食品所含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信息的传递功能,从而使上述症状缓解或消除。

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儿童较长时期出现疲倦、烦躁、焦虑、健忘和恐怖等现象,是体内维生素B族物质缺乏的信号。及时补充大豆、糙米、蛋黄、动物肝脏、牛奶、核桃仁、芝麻等很有必要。因这类食品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1、B2、和B3,能调节其神经功能,而卵磷脂在体内释放的酰胆硷,能帮助感觉和记忆的形成,使儿童变得聪明、伶俐和活泼。儿童的智力与年龄并非同步增长,较之同龄人行为和精神均显得幼稚可笑,是体内氨基酸不足;夜间磨牙,易惊,甚至抽动手脚,与缺钙有关;反应迟钝、喜欢睡觉,是因食盐过量,导致体内钾盐积蓄;体内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可造成儿童的异食弊;精神涣散、贫血、头昏,多因缺铁引起;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吃糖过多,可引起情绪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书毁物,脾气特别大的现象。这种被医学界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的疾病,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心理变态。既然饮食偏颇可导致儿童行为异常,那么,调节饮食结构,则是改善其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在为儿童设置广谱食品的同时,还应注意调节他们的餐前情绪。让他们从“你要我吃”变成“我需要吃”,从而使之尝遍酸、甜、苦、辣,即能增进食欲,又可使体内获各种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成分,达到改善不良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