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10412500000008

第8章 初露头角

清朝官员大多都有组织团练武装,镇压农民起义的经历,曾国藩如此,李鸿章如此,陈兰彬也不例外。19世纪60年代初,陈兰彬曾在家乡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及其他农民起义武装;也曾配合清军,主动献计献策,攻下陈金缸部队盘踞的广东信宜等地。从此,他的知名度开始扩大,除了人们所知他是“文人进士”外,他的“军事才能”,起码在广东一带为人所知晓。也因为如此,他受到朝廷的奖赏,封他“四品衔,赏花翎” 清史编委会:《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20页。的官衔。

咸丰十年(1860),陈兰彬因母病请假还乡,直到同治二年(1863)在家服丧。在家乡期间,陈兰彬应邀赴高州高文书院讲学,并与名儒杨颐倡议捐资重建高文书院。正是此时,响应太平军起义的陈金缸,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广西岑溪,继而攻克广东信宜,又准备进攻高州城。陈兰彬投入精力,在家乡组织乡团乡勇对抗起义军,又配合提督崑寿的政府武装共同镇压起义,前后达三年之久。朱祖谋曾叙述陈兰彬的这段经历:“丁母忧回籍,主讲高文书院。发逆陈金缸窜岑溪,陷信宜,窥袭郡城,公侦知其谋,驰书大府乞援,自率诸生,练乡兵,设方略,与贼支持者三载。同治二年(1863),提督崑寿军至高州,用公计,招戎首杀金缸自赎,郡赖以安,叙功加四品衔,赏花翎,旋遭赠公之丧,服阕入都,补原官。”朱祖谋:《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署礼部左侍郎陈公神道碑》,见《清代碑传全集》下册,第1720页。

咸丰四年(1854),广东爆发了天地会“洪兵”起义。这次起义发难于广州地区,迅速遍及全省。不久,西至广西梧州,北至广东韶关,东至潮州、惠州,南至高州、廉江。各地起义军均打红旗,裹红巾,蓄发易服,自称“洪兵”。咸丰五年(1855)初,“洪兵”的近城攻战渐次失利,退向远郊。陈金缸率洪兵,从北进途中,回师至粤、桂交界地区,建立政权,颁号“大洪”,陈金缸称“南兴王”。据《茂名县志》记载,“陈金缸者,广州三水人,著名悍贼也,素业箍桶。咸丰四年五月,红巾盗起,金缸啸聚三水、英德、清远间,与其党郑金、刘超、麦贤等数万人陷开建及怀集、贺县,踞之,僭伪号,逼民蓄发,四出攻剽。十年,由岑溪至水汶,信宜李可钟勾串入境”。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下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1页。杨钟羲在《雪桥诗话续集》中也记述:“咸丰十年(1860),经官军击走,复由浔梧窜陷信宜县城,扰及罗定,高廉各州郡。同治二年(1863)特命提督崑寿督师高州,申明约束不十旬而克之。”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民国求恕斋丛书本,第381页。

陈坤的《粤东剿匪纪略》记述陈金缸起义的经过。咸丰八年四月(1858年5月)开始,陈金缸率领四五千人由广东怀集进入连州,后攻陷连州城。接着,陈金缸率军“攻阳山之杜步,英德之水西一带,绵亘数十里”。[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同治十年(1871)刻本,第38-41页。咸丰九年(1859)底,陈金缸队伍万余人迫近广东怀集县城,清政府调派方耀率清军对付。方耀,字照轩,广东普宁人,咸丰初随其父原治乡团,后投官军,因镇压起义军立功受奖。“总督黄宗汉疏荐谋勇冠军,叙都司赐号,展勇巴图鲁。”赵尔巽:《清史稿》,第4801页。当时是连阳营都司的方耀带兵到怀集,击退洪兵。城围解后,洪兵回贺县或散处于怀集、开建、广宁各乡村。

咸丰十年(1860)初,陈金缸军突奔广东的广宁、四会二县,又至高要县境,扰及清远县、四会县城,困攻甚急,方耀一军由清远太平市进韶州府。[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47页。四五月间,清政府派卓兴分兵六队埋伏,“伏勇枪炮并施扒船,亦开大炮”,击毙洪兵千余人,淹毙数百。接着,卓兴又分军十队设伏,而陈金缸军遍野而来,卓兴从海上进攻,烧毁城堡百余座,踏平炮台八座,并追至四会县城外,四会县城随即解围。[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48页。九月,清军进剿广西梧州,陈金缸数万人,清军只有数千人,无法攻占。年底,陈金缸被官军在梧州剿败,转移到岑溪县赤水墟,是处迫近广东信宜。[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51-52页。

咸丰十一年(1861)初,陈金缸率部自广西岑溪进入广东信宜境,到达水汶,信宜县城大震。当攻陷信宜后,七月,陈金缸以信宜为据点,分派郑金、刘超于大井、石骨两处扎营以抗清军。清军潘其泰、方耀分攻石骨、大井。[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56页。劳崇光派参将方耀、卓兴等分路进剿。由于营中疫病盛行,卓兴一军溃于车田。被劳崇光奏称为“粤东百战健将”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朝),清刻本,第773-774页。的卓兴、方耀亦有败绩,其余将士不得力则可概见。在这种情况下,刘长佑接受任务被派往高州等处筹划军务,即镇压洪兵。刘长佑原为广西布政使,后以追击石达开、镇压大成国和广西其他天地会起义军有功,擢升广西巡抚,又简任两广总督。刘长佑接受到高州处理军务后,一面向朝廷汇报,虽然清军频频出击,但洪兵仍然坚守信宜,并向附近各乡进犯;一面要求卓兴、方耀等激励士卒,设法进攻陈金缸信宜老巢,又飞调守备侯勉忠所部速由西宁驰赴信宜,捣其后路,使陈金缸部队腹背受敌,聚而歼之。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朝),第839页。

正当陈金缸率领的洪兵以高州府的信宜为据点,“盘踞千有余里,纵横跳荡”时,陈兰彬一面在高州的高文书院讲学,一面组织团练,督练乡兵。信宜一带已与洪兵相持达一年,上下惊慌,抵抗不力,《信宜县志》记载了当时的状况:“师劳饷殚,早成弩末,骤闻寇至,人心震惊。局绅知事不可为,请县乞师救援,并照章复捐经费。而省师不至,呼吁徒劳,富室皆空,输将难继,寇未入境,而大势已岌岌矣。”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下册,第1651页。后来任高州府知府的杨霁也说,高州府“自道光之末,小丑芽蘖,咸丰间连年防剿,民劳财殚矣。迨陈逆入境,信城不守,蹂躏遍四五县,而草草了局”。[清]杨霁修,陈兰彬等纂:《高州府志》,第9页。后来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也看到“广东军务,以高州信宜为最巨”,陈金缸影响之处甚广,而当地“吏治之坏乱实深”,当务之急是整顿军务。但高、廉、雷、琼四府,属广东西南边地,起义军所到之处,“四府陆路文报遂致阻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上册,第600-602页。这是当时清军的困难处境。是年冬,有人密报在高文书院掌教的陈兰彬,说洪兵已在水汶,来春必图高州。陈兰彬飞函广东藩司伊霖告急。伊霖禀调潘其泰带领约一千名兵赶赴高州。在潘其泰部队还未到达之前,曾是潘其泰下属的陆龙芝带领二三十人到达高州,在当地举人和知府的支持下,招募兵勇百名,屡败洪兵。

陈金缸以信宜为根据地,积极向四方扩展,势力所到,包括高州、廉州及罗定州所属的信宜、罗定、阳江、阳春、茂名、化州、电白、吴川、石城和广西的容县、岑溪等州县的广大地区。由于“高州勇粮积欠至数十万,兵力难支”,刘长佑“迅将高州等处军务妥为筹划”,由卓兴“招募精壮,裁汰伤病,重整军威”,再度进攻陈金缸主力。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中册,第1217页。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清政府以方耀、卓兴二人统兵围剿陈金缸军,但连吃败仗。不久,陈金缸军分兵进入电白、阳江、阳春等县。年底,据守信宜的洪兵六七千人往化州并入宝墟。同治二年(1863)初,陈金缸分党扰窜东路,卓兴督领大队由石狗深入石骨,方耀统所部直迫南山攻平附近,郑金率数千人由信宜入电白骚扰及阳江阳春。[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58-61页。当时一些官员的奏折中也提及广东高州府军情告急,说:“广东信宜县城被匪陈金缸占踞已阅三年之久,复有那旦匪党李四等纠众万余,与信宜窜出匪股围攻八甲地方,直扑阳春县城,其新宁县之广海寨及阳江电白等处,均有匪扰,而陈金缸一股尤为巨憝,见已蔓延高属几遍,与粤西浔郁所属之岑溪、容县诸匪相连,尤须早为设法剿办。”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朝),第1054页。

清朝军队在镇压“洪兵”起义中屡屡失败后,于是调兵遣将,加强实力准备一举歼灭陈金缸部队。鉴于此,清政府派“人甚正派,办事和平”的广东提督崑寿前往高州,“统一事权”。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中册,第1228-1230页。同治二年五月十三日(1863年6月28日)提督崑寿到达高州,筹划攻下陈金缸据点——信宜。崑寿“同吴川在籍主事陈兰彬诣营视师,面授机宜,谕令卓兴、方耀夹攻,扫穴禽渠,克期告捷”。崑寿派参将廉明一军,与卓兴、方耀两军三路并进,约期会攻。但陈金缸占踞信宜三年,聚逾十万,而卓兴部队六千余人驻扎安良堡,方耀部队六千余人,扎在蓝田,陈金缸兵据守信宜,坚壁不出。经过多次军事对垒,各有损伤,陈金缸又退回据点不出。八月,陈金缸率部在馒头岭分筑四营。卓、方二军同时并进南山、白花塘,官军先毁馒头岭四营,酣战间,郑金率三四千人驰至,与卓、方两军发生战斗。“是夜南山火起,该匪焚巢宵遁兵勇分队截追白花塘及附近各巢,同时放火光焰烛天,各匪越窜追杀四十余里,南山、白花塘荡平,卓、方两营进扎大沙坡横冈一带。”[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62页。九月初一日(10月1日),信宜之大井、青垌出迎官军。由于信宜据点坚固,官军仍然无法攻下。

在外攻难以得手的情况下,陈兰彬建议采取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一举歼灭洪兵的策略。具体的办法是,在洪兵据点内有富裕人家李安、余巧珍,两人愿意投靠官军,作为内应,帮助官军收复失地。在李安帮助下,官军克复嵩陂;在余巧珍的帮助下,又收复石骨、龙头垌。清军乘胜又收复附近的失地。《高州府志》对清军与陈金缸军最后一战有详细的记载。同治二年(1863)七月,“提督崑寿到郡”。九月,“初一日,有崇坡、石骨贼巢内,茂名殷户李安、余巧珍被胁陷贼,愿为内应。主事陈兰彬等允之,遣陆能富如密约,破崇坡贼巢。初五日,督带李安等至石骨,余巧珍开栅,复石骨”。“初八日,郑金诱杀金缸,函其首,遣陈瑞焘同伪都督蔡坤驰赴方耀营纳款”,“陈金缸以降官军,收复信宜,陈逆平”。“十五日,方勋率勇七百,偕代理知县陈廷耀至,金率众献城降”,“余党散去”。[清]杨霁修,陈兰彬等纂:《高州府志》,第768页。

经过血战,陈金缸之“精锐尽失”,又退回信宜。九月七日(10月19日),陈金缸的部将郑金、刘超“在信宜杀死伪南兴王陈金缸,割取首级玉玺,并杀眷属亲信匪党二百余人,薙发归顺献信宜城池”。[清]陈坤:《粤东剿匪纪略》,第63页。对于郑金、刘超献城投降清军之举,朝廷有点半信半疑,当即批示:“以官军尚未入城,崑寿所部各军未可据撤,郑金、刘超在贼中内讧,将陈金缸杀毙献城归正,是否结实可靠,令该督抚等妥筹办理,不可大意。”朝廷担心的是,郑金、刘超是陈金缸的部下“著名爪牙”,此事是“内讧自相残杀”之举,是“投诚”还是“阴蓄异谋”,还不得而知,要谨慎行事。责令毛鸿宾、郭嵩焘、崑寿“仍当乘军情得手之际,慑以兵威,剿抚兼施”。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朝),第1278页。十五日(10月27日)郑金等献信宜县城,大井东岸的洪兵也纷纷投诚。郑金改名郑绍忠,刘超改名刘维义。据《清穆宗同治实录》记载:“郑金、刘超密约在信宜举事,将逆首陈金缸并其眷属信党与二百余人杀尽,情愿薙发归顺,献回信城,办理尚为得手。”《清穆宗同治实录》卷82,第10-12页;见《广东洪兵起义史料》中册,第1239页。陈金缸起义就此宣布失败。

陈兰彬在《重次千字文》中叙述这段经历:

殊丁内戚,退隐家园,寓郡养亲,阶环俊士,四箴两铭,寒暑乐此。发盗扇祸,号云金缸,任侠潜结,伤践高凉,县邑悚惶,孤寡悲吊,深严画惊,空庭夜跃,楹倾发宇,碑毁伐村,穑夫纺妾,实感饥荒,粮阙兵疲,武弁甘辱,秉节设施,谁其方叔,因竭緜力,斩捕并招,凋彼伏莽,剪落枝条(咸丰十一年二月发贼陈金缸由湖南、广西突踞高州往宜城,同治二年九月光复。四年六月罗定岑容土匪皆平)。

将父礼终,侍御举养,骧首宫门,敢忌世宙,靡怀陛陟,默谢宠荣,位卑禄薄,漠弗载营,速道合州,岳钟二相,伊傅转房,卿尹宗仰,诛已灭叛,草野大绥,爵封傅嫡,庆典诚宜,指愿平羌,史有左伯,辽杳昆明,假寐即席,蒸黎宁定,戎政益修,训稽能迩,虑切宣猷,掺干钓衡,求瑞抽要,策似烦难,劳皆勉劭。《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上册,第69-70页。

陈兰彬举办团练,出谋助清兵剿灭洪兵起义,从清廷来看,陈兰彬的助剿稳定了清廷在粤西的统治,是一个“有功”举动;从反清的农民起义军看来,陈兰彬是一位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伪“君子”。陈兰彬在家乡办团练对付农民起义,说明他是一位忠于清廷的士大夫,他代表着朝廷和乡间士绅的利益。

§§第二章入幕府办洋务

陈兰彬在走向美国之前,已经涉足洋务活动。由于他生长在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广东,对外来事物的了解并不陌生,咸丰八年(1858),以刑部主事经两广总督黄宗汉奏调,回广东办理外务,与列强交涉,“抗刚怀柔,遐迩咸服”,这是他涉足对外交涉之始。随后,陈兰彬又成为曾国藩幕府的幕僚,办理文案、赈灾治水、协助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接着,又随曾国藩回江南,在江南制造局任主办,办理制造船炮事宜,又筹划“长驾远驭之策”,以及办理采购外国先进机器等事务,陈兰彬也因此对洋务从认识到熟悉,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办洋务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走向世界,活跃在国际舞台,承办晚清的留学教育以及对外交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