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四)
10409100000110

第110章 扇子的渊源与功能

中国扇经过3000多年岁月的淘洗,才变得如此五彩缤纷,瑰丽动人。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早期就出现过扇子。我们现在手中常用的折扇最早出于宋代,也是一件“舶来品”,以后经过“胡物汉化”,才有国中仿制、“推陈出新”的折扇面世。《尔雅》:“以苇曰扇”。由此推知,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见于中国史传最早的记载为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五明扇,舜作也。”但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风逐凉的实用扇了。从文献记载看,舜受尧禅后,始作“五明扇”,是借以表示“广开视听,求贤以自辅”的仪仗扇。从舜制“五明扇”开始,仪仗扇就有了表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政治意义。夏禹时,曾禁用仪仗扇,至殷朝又恢复,崔豹在《古今注》中明确记载了殷代用鸟羽编织制作的长柄扇。

周武王时,以雉羽制作仪仗扇,规定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以示尊贵、高低。

自汉唐至明清,凡皇帝、后妃等起、居、住、行的场所,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其高贵的社会地位。

在清代及民国年间,民间婚嫁也有用掌扇作仪仗的风俗。仪仗扇除有“仪仗示威”的功能外,还可障日、蔽尘和装饰等。

古扇从羽称,从竹称。西汉以后,扇、竹并用。晋代陆羽毛有《羽扇赋》,东汉班固又有《竹扇赋》,是为扇赋双绝。《帝王世纪》讲周武王“左拥而右扇”以救“蝎者”(中暑之人)。

周昭王(约公元前966—前948年在位)时,有涂修国献丹鹊一雌一雄,孟夏(阴历四月)时,鹊脱换毛羽,便聚鹊翅为扇四柄,命名为游飘、条翮、亏光、仄影。

秦汉时期,扇子制作与应用大有发展。在羽扇、竹扇之外,又生一新枝——纨扇。

唐代杜牧《秋夕》诗中“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指的是罗纺团扇。随之而来的是以纸作扇面,但丝织品扇面的团扇依然流行。团扇在唐宋时,已流传海外。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当时泉州港出口商品中,就有书画绢扇,这无疑起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团扇自汉代定型,以后唐宋元明清历代沿用不衰。陆游有诗云:“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前面已说到,扇子不唯中国所独有,尤其是折扇,它还是“舶来品”。一般认为,大约公元9世纪,北宋初年,日本人发明了折扇,经朝鲜传入中国。因是模仿蝙蝠形状制作,故初称蝙蝠扇。后又称撒扇、聚头扇、折叠扇,统称为倭扇。

朝鲜也有大批折扇涌入中国,制作工艺不如日本精巧。北宋折扇稀少,仍以纨扇为主。

自日本、朝鲜传入折扇之后,中国随之有了专门仿制和出售的店铺,至南宋已有相当规模。

明代折扇,传世较多,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宣德帝朱瞻基所画的设色人物画大折扇,则为现存最早的折扇。从宋以后,扇坠开始盛行。

折扇与羽扇、团扇相比,其最大的好处是使用方便,素有“怀袖雅物”之称。明永乐年间,折扇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明清两代的制扇业在世界上是最发达的。中国的制扇技艺高超,在明代开始传至欧洲,得到法王路易十四的效法,欧洲至此才兴起制扇用扇之风。中国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繁多。除羽扇、竹扇、团扇、折扇而外,还有蒲葵扇、麦秸扇、棕榈扇、尾扇等,且同样有悠远的历史,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如蒲葵扇在《晋书》中已有“蒲葵扇五万”的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坐把蒲葵扇,闲吟两三声”的诗句。

1990年在通州发现“军粮经记密符扇面”,该折扇两面共画100个符,代表通州100家军粮粮记。这些密符形状抽象,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正是扇子这种多功能的特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