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10407500000061

第61章 节能养生十大攻略之垂钓

杨力导读:

钓鱼也是一种静坐的功夫。垂钓时需要心情平静,环境宁静,而且也可以帮助人入静。静对钓鱼有好处,对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有好处。在静的环境下垂钓,人的心脏搏动有规律,血压也较稳定。垂钓对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和神经衰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通过钓鱼、静坐。因此,垂钓不失为一种绝佳的以"静"来节能养生的方法。

姜子牙垂钓养生

大家想必都听说过"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西周的丞相吕尚因其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至 97 岁,因此被人们尊为"姜太公"。而后人在总结他的长寿之道时,都一致认同他坚持的"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垂钓方式的是其高寿的关键所在。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几十年坚持不懈,只要一有时间便持鱼竿坐到塘边静观大自然的景色。

"无饵直钩能钓鱼,愿者上钩"。钓鱼在他只是一种融入大自然的形式,他钓鱼是假,赏鱼是真,所谓钓鱼只是在追求一种静心凝神的境界,其淡泊利禄的养生观也由此显而易见。

其实我国传统的医学就认为,长时间的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做到天人合一,是十分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的,而且对于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态功能的效果尤为明显。而姜子牙的垂钓长寿,无疑就是根源于此。

垂钓是一种静养生方法,其可以静养性养心。钓鱼时杂念全无,神经舒缓,更有甚者姜氏钓鱼不用铒,不弯钩,名为钓鱼,实为养性。此外垂钓还可培养人的耐心,姜子牙年逾古稀但才华却无从施展,可他却以在渭水之滨垂钓为乐,乐观豁达,宁静致远,直至周文王慧眼识英,才一鸣惊人。这其中垂钓之功不可谓不大。

姜子牙垂钓虽无饵,但却抛直钩,以待群鱼绕钩而过,此后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提一抛,不仅使四肢、手腕、脊柱的血脉得到了舒活,而且静观群鱼儿绕钩时,也让其做到了弃杂念于脑后,屏气凝神,以静养神的目的。正是由于他深深的体味到了垂钓时这一动一静间的奥妙,所以他才能保持一种豁达、宽容、不为利禄萦怀的心胸,进而得享长寿。

垂钓的养生功效

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医学总结出钓鱼的几大作用

1.钓鱼可以修身养性。垂钓既有赏画的情趣,又有弈棋的睿智和旅游的放松,可以起到很好的陶冶性情,培养稳健的性格,克服急躁轻浮,修身养性的作用。

2.钓鱼可以调畅情致,调神谴怀。钓鱼对于精神状态的调节极有帮助。由于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常常处于紧张之中如果连续工作时间太长,会使人感到疲劳,使记忆力、创造力下降。在紧张工作之余,离开嘈杂的城区,来到幽静的旷野,平心静气地抛钩垂钓,一边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青山绿水、白云蓝夭的美好景色,还不时有鱼儿上钓,使人感到无比舒畅,优哉游哉。

3.中医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载:"苍天之气,清净则意志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钓鱼时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沐浴在阳光和饱尝清新的空气,对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是十分有益。

4.中医认为春季肝木偏盛,临河的鱼可调节人的情绪,得以平肝潜阳,有益养生。

5.钓鱼钓的不仅仅是鱼,还是在追求一种意境。在此境中人可以驱除杂念,舒缓神经陶冶情操、调节心志。

6.钓鱼时要求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置身于此,种种杂念均弃于九霄云外它对提高人的视觉敏感和头脑反应的灵敏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钓,有美丽的景色和新鲜的空气相伴,是一种很好的自然疗法,因此有人说"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

7.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故垂钓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患 才有较好的疗效。

8.垂钓还可以修炼性格。钓鱼是耐心和信心的结合,钓鱼时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严肃以待,安然自得地等着鱼儿上钩,因而钓鱼万觅服急躁轻浮的情绪,培养稳健机智的性格,养成稳重含蓄的人格。

由此可见,在闲暇之涂,约上亲朋好友,带上渔具,来到湖滨河畔的大自然中垂钓,不失为养生的好方法。

垂钓的注意事项

1.钓鱼前要有充足的睡眠;

2.带上高低软硬适宜的坐具;

3.利用可拆卸抄网把代替手杖,形成"三条腿"走路,不仅能减少体力消耗,而且还能防止滑倒,又可"打草惊蛇",防止被蛇咬伤。

4.精神集中的时间不宜太长。

5.长时间受太阳暴晒,易患日射病,撑开一把伞问题就解决了。

6.不要患得患失,不要为钓不上鱼而耿耿于怀

7.水反射强光刺眼,易患雪盲症,戴上茶色或变色眼镜就能预防。

8.夏季炎热,易中暑,应多喝点儿清凉饮料,多吃一些瓜果,。

9.风湿病患者不宜进行垂钓。

杨力提示:

钓鱼可怡情养性,亦可养生。钓鱼时,不要去计较最后钓到多少猎物。重要的是要去体会钓鱼的乐趣,享受垂钓时心灵的那段宁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