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畅读三国励志人生
10406700000011

第11章 官渡之战

推荐理由

“官渡之战”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官渡之战”主要讲述了建安五年的时候,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初期,曹操一直处于劣势,因为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远胜过曹操,后来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奇袭乌巢,出奇制胜,一鼓作气击溃了袁军主力,取得胜利的故事。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此战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心灵之旅

东汉末年的时候,朝政腐败,外忧内患,又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虽被镇压了下去,但东汉王朝却已是名存实亡。到了建安四年的时候,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家是东汉后期的大贵族,社会地位本来就高,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袁绍乘机取得人口众多、粮食丰足的冀州,后来又打败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军队也增加到数十万。这个时候,他正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实力很强。曹操则出身于宦官家庭,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刘表、孙策、张绣等还纷纷与他为敌。所以客观上讲,作战形势是利袁而不利曹。

曹操在许县建都后,袁绍曾经找借口要曹操把皇帝迁移到鄄城,以便于自己能够就近控制,曹操当然不会答应。袁绍见采用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就想凭仗自己的军事优势,出兵进攻曹操。

建安四年的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亲率十余万冀州精兵,挥军南下,进抵黎阳,以此作为前沿指挥部的驻地。为了使大军能顺利地渡过黄河,他派了自己最信赖的大将颜良率先过河,拿下了和黎阳隔河对峙的白马。白马的守将刘延得到消息,连忙去向曹操报信。曹操接到从白马传来的告急战报,来不及开会商议,就带上几名大将,统兵北上迎敌。

曹操人马有限,去与袁绍死打硬拼,岂不是以卵击石吗?他的谋士荀攸给他献了一个声东击西的计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西进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诱使袁军主力西移,然后再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打了颜良个措手不及,轻而易举就被关羽杀掉了。战斗结束后,曹操率军沿河向官渡撤退。

袁绍听说他的大将颜良被杀,曹军已向官渡退去,恨不得一口就把曹操吞掉,马上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渡河南进。渡过黄河之后,袁绍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在离延津南面不远的地方,袁军的先头部队眼看就要追上曹军了,这时,曹操下令停止后撤,在南山下扎好营阵,同时派人登上瞭望台观察袁军。负责刺探军情的瞭望哨一会说有五六百的骑军,一会又说步兵多的数不过来。曹操为了稳定军心,就吩咐他们不要再报告了,接着命令骑兵解鞍放马,稍作休息。

将领们担心敌军众多,恐难抵挡,便提出连人马带辎重一齐进入营垒。曹操却命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将士们十分不解,荀彧领会了曹操的用意,对他们说:“丞相这样做,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你们照做就是了。”过了一会,文丑的骑兵蜂拥而至,看见曹军的军用物资丢得满地都是,果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下马枪掠,乱作一团。这时,曹操下令出击,于是,五百多个骑兵跃马横刀,勇敢的冲向袁军,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也被斩首了。

白马、延津两仗,袁军连续失利,损失了两员大将,袁绍大为震动,下令退军阳武。曹操决定按原定计划继续撤退,等把袁军主力向南引诱到远离其后方的官渡,再找机会打败他。

八、九月的时候,袁军推进到官渡后,靠沙堆结屯,东西蜿蜒数十里,与曹操的营垒对峙。曹军想要速战速决,首先发兵叫战,打了一仗,遭到了失败,只好坚守大营,深沟高垒,不再出来了。

袁绍看着对方守住阵营,没法打过去,就吩咐士兵在曹操的军营外面堆起土山,然后再筑高台,让将士们在高台向曹营射箭。曹兵无计可施,在军营里来往只能在盾牌底下小心地弯着腰走,样子十分狼狈。袁绍的将士们在高台上瞧着,一个个乐得哈哈大笑。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苦思冥想,赶紧造出了一种能够发射大石头的霹雳车。这种车很厉害,射出的石块,居然把对面土山上的袁军士兵打得头破血流,再也不敢站在高台上、随心所欲地朝曹营射箭了。

袁绍的谋士见此,出了个主意,既然明攻不行,就暗攻,挖地道从地下攻过去。袁绍于是命令士兵们轮流掘洞挖地道,袭击曹营。但是袁军的一举一动,早被曹操看见了,曹操马上吩咐士兵在军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又宽的壕沟,又掘通一条小河,灌满河水。只要袁军的坑道挖到壕沟处,水就会灌进地道,这就破坏了袁绍的计谋。

两军长期对峙,袁绍虽然不能取胜,但曹操却已陷入窘境,曹操很是发愁。恰好这时,偏将军徐晃的部将史涣抓到了袁军的一个探子,盘问出袁绍派将军韩猛从冀州押运几千辆粮车当晚要经过这里。徐晃忙把这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听了,派徐晃和史涣带着骑兵出发,跟着又派张辽和许褚两员大将前去接应。果然,韩猛于当晚押着几千辆粮车过来了。进入山谷时,徐晃和史涣突然杀出来,韩猛心慌意乱地对付着徐晃,史涣带领一部分骑兵从后面放火烧粮草,韩猛抵挡不住,仓惶逃了。

就这样,双方又相峙了一个多月,曹军的粮草又快用完了,于是曹操四处找机会,打算与袁绍决战。

建安五年的十月份,袁绍再一次派车运粮,出于谨慎,命令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食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袁绍的谋士许攸在路上偶然捉住了曹操的信使,搜出曹操写给荀攸催粮的信,就赶来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屑一顾。恰好这时接到审配从邺城派人送来的信,信上写着许攸的家人因为受贿被逮捕的事,袁绍看完,大骂了许攸一顿。许攸一怒之下,连夜投奔了曹操,并给曹操献计,让他奇袭乌巢。

许攸的计策正合了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他当机立断,留下曹洪、荀攸坚守大营,夏侯惇、夏侯渊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大营左边,曹仁、李典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大营右边,以备不测,自己率领了五千精兵,趁着朦胧夜色,一路扮成袁军,骗过袁军哨卡,顺利地到了乌巢。

曹军一到乌巢,就立刻散开,在袁军粮囤周围点燃干柴,大火顿时燃烧起来。袁军从梦中惊醒,望着熊熊烈火,一个个张皇失措,乱作一团。拂晓,淳于琼酒醒,见曹军兵少,又匆忙指挥军队出营迎战,阵势尚未摆好,曹操就命令军队奋起反击。淳于琼的兵士抵挡不住,只好退回营中固守。

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郃、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断了曹操的后路。正当曹操督励士兵进攻乌巢的时候,探子来报,说袁绍援军快赶到了。有人劝曹操赶快分出一部分部队前去打援,但是曹操考虑到,兵力一分散,力量将大为削弱,敌营攻不下,又打不败援军,必然两头落空,于是决心全力进攻乌巢。他下令说:“攻打敌营,不要管什么援军不援军,敌人不到背后,就不要向我报告!”于是,曹军全力冲杀,终于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攻破了敌营,烧毁了敌人全部存粮,并且大破乌巢守军,擒杀了袁将淳于琼。曹操的将士们一鼓作气,挥军掩杀,袁军不敢对阵,四散逃走。袁绍和他儿子袁谭来不及戴头盔,穿铠甲,就穿着便服,戴着头巾,狼狈的带着八百多骑兵渡过河跑了。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袁绍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被消灭了,曹操的兵力大大增强,这也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星点灯

1.胸襟博大,乐观宏达

我们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曹操放声大笑的场景,实际上,曹操骨子里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是一个有浪漫气质的诗人。在多年的征战拼杀中,无论胜败如何,曹操始终不为表象所动,胜不骄、败不馁是他勇武气质的一大特色。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正是他玉成一世英雄的根基。

赤壁大战,曹氏惨败,狼奔豕突之中仍能不失主帅风范,笑指江山,畅言地利,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曹操的鸿鹄之志。至于濮阳之战,吕布以戟击操盔而厉问之:“曹操何在?”曹操以袖掩面而答:“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再后来被马超紧追中弃袍割髯的举止均是一般人临危而不能的。死在眼前,曹操仍能不怯不乱地想出办法脱险而去,这其中也不仅仅只是乐观宏达,而是很有些幽默,很有些诙谐的道行了。所以有语说,“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用人和纳谏方面表现相当突出,这是徐庶、诸葛亮、周瑜亮相之前,曹操发挥最为出色的一次战役,堪称完美,这应该也是曹操一生中最精采的篇章。我们要学习他的豁达,学习他的乐观。

心胸豁达是一种美德,豁达的人乐观于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少患得患失。顺利时,不忘乎所以;处于逆境、遭遇挫折时,也不长吁短叹、怨天尤人。豁达的人,常常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对金钱名利、官场沉浮都看得很淡漠,粗茶淡饭足矣。无所求、无所欲,既不趋炎附势巴结权势,更不嫌弃贫弱落井下石。豁达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豁达实在是人生的一种高尚境界。

2.性格决定命运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弱胜强,一举歼灭袁绍主力,奠定了他重新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应该说,曹操的胜利绝不是偶然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军统帅曹操和袁绍的个人对决,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具体反映在用人和决策的差异上,曹操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首要在于其高瞻远瞩的用人哲学,关键时刻得到对手的关键人才,双方一失一得,大大缩小了差距。

当时,袁绍摩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实力远远超过曹操。文有田丰、沮授、审配、许攸等谋士,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诸将,辅以七十多万大军,令人闻风丧胆。官渡之战开火前,因双方实力悬殊,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必败,曹操不少部将以及大臣,甚至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以后就归顺袁绍。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之下,曹操硬是以区区七万军马,以一当十,以小博大,力挽狂澜,全歼袁军。

当时,袁绍占尽天时,离胜利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到头来却落个满盘皆输。有人说,是因为袁绍自己犯错,所以曹操才得以取胜。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曹操也出昏招,并错失战机,则胜利之神同样不会青睐他。

事实上,演义里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赤壁之战周瑜大破曹操83万,陆逊夷陵大败刘备70万。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处于绝对优势的一方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可见兵力多寡并不是决定胜利的最关键因素。有句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统帅的指挥才能才是决定整个战局最后走向的关键,而主帅的指挥才能又具体表现在其用人方面。从很大程度来说,官渡之战是双方文臣武将斗智斗勇的综合比拼,这又反映在双方主帅的筹策和拍板上。双方都不缺乏谋士,袁绍的智囊团更胜一筹。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兵少粮缺),竟然胜出,这和其高超的用人之道分不开。反观袁绍,基本上是在浪费人才,糟踏人才,自掘坟墓。

论才能,曹操强于袁绍是事实。早在官渡开战前,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就分析得相当客观中肯,根本没把袁绍放在眼里。操自诩为“胸怀大志,腹隐良谋”之英雄,而今以官渡之战视之,倒也恰如其分,并非吹牛。袁绍的屡屡失误固然显示了其自身能力不足于成事,而曹操在弱势之下能临危不乱,出手果断,成功扭转战局,确是下了一盘绝妙好棋。

关于曹操在官渡取胜的关键,诸葛亮与周瑜曾有一段精采对白:瑜曰:“昔曹兵少,绍兵多,两军相拒于白马、官渡之时,操以何计破袁绍之兵?”孔明答曰:“盖闻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因此一战以成功。”由此可见,官渡之战的胜负,在于双方粮草多寡的较量,而争夺粮草的关键,在于谋略运用正确与否,其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用人纳谏和决策上。

基本上,曹操在官渡没犯什么错误,谋士的作用虽然很大,但毕竟最后拍板定案的是曹操。袁绍手下谋士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计策,可惜袁绍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弃之不用。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人,把田丰、沮授入狱,把许攸、张郃、高览逼反,故有此败。曹操宽宏大度,善于纳谏,英明果断,也善于笼络人心,故有此胜。

不过曹操的性格也是非常复杂而多面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鼻祖便是曹操,杀了才子杨修的也是曹操。然而,官渡之战,我们看到的是曹操完美的一面。用诸葛亮的话说,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人谋,亦即谋人,用人之术,经典之作,在官渡。

人的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许多人都知道。实际上,我们走过的路,都是由自己的性格来决定的,我们不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是每个人无不在扮演一个理想中的自己,谁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就好象尼采的话: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戏子,或者,只是一个扮演戏子的戏子……我们能分得清楚吗?不管清楚不清楚,我们必须承认,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性格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婚姻家庭,也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职业升迁、商务活动、事业发展、经营理财等。可以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既然我们意识到性格对命运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性格特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效地开展工作、事业,经营生活、婚姻、家庭,从而把握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