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10406400000040

第40章 古代文人自称“钓鳌客”

钓是钓鱼、垂钓。《如战国策·秦策三》:“臣闻始时吕尚至于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还有钓虾、钓龟等。但你听说过钓鳌的吗?

鳌,海中的一种大龟。“钓鳌”一词典出《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zàn,同‘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据载,上古时代,在渤海的东面不知道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因为下面深不见底,就叫归墟。地上八方极远之处与天空八方中央的水,以及银河的流水,没有不流到归墟的,而那里的水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归墟之地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每座山由高至低向下环绕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

山与山之间相距达七万里,却各自认为是邻居。山上的楼台宫殿都是黄金珠玉所建,飞禽走兽都是纯白色。珍珠玉石之树生长茂盛,花朵果实味道鲜美,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天一夜就能飞行往来的人,多得数不清。

但是,由于五座山的根部不相连,经常随着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无一刻稳定。众仙圣们都不喜欢这样的事,就向天帝禀报。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西边去,使仙圣们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命令禺强指挥十五只大鳌举着头把这五座山顶住。十五只大鳌分为三班,六万年交换一次,这五座山也就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

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脚不到几步就到了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能钓上六只大鳌,收拢就背着回到他们国家,然后灼烧大鳌的硬壳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两座山就流到最北边,沉入了大海,仙圣们因此而流离迁徙的多得以亿计算。

这就是传说中的钓鳖客的来源。以后特指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的人。在诗词中多见钓鳌客称谓。

唐李白《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张素《秋风曲》:“钓鳌者谁子,中流闻前叹。”南唐陈陶《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鳌。”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钓巨鳌》曰:“张佑遂修刺谒之,诗题衔‘钓鳌客’。”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狂谲》曰:“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鳌客’。”

李白的《赠薛校书》写道:“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怀才不遇心情和高傲、放荡不拘的性格。而他见李林甫自称钓鳌客更体现了他的这种性格。

唐朝中期,玄宗称帝,重用奸臣李林甫为相,唐朝日趋衰落。李白看到了朝廷的腐败,也深感自己怀才不遇,也看不起权势之人,因此他自称为钓鳌客。宋朝赵德麟《侯鲭录》卷六载:“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送上一封信),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何以为饵?’曰:‘以天下无意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

在声名显赫的宰相面前,李白居然称自己是“钓鳌客”,而且用彩虹做线,用月牙做钩,用无意气丈夫为饵,足见他那壮志凌云的气概多么豪迈!让宰相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李白以“钓鳌客”自喻,抒写了他的抱负,而又有怀才不遇之心情。

怀才要有遇。如今正是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展开你的翅膀,施展你的本领,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