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10404900000089

第89章 改进历史教学的体会

学校宣布历史等学科“只教不考”以后,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重视历史学科的现象,有的不专心听课,上课时东张西望或做其他作业,有的甚至连历史课本也不带来。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只教不学”,降低教学质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和报刊上的有关文章,认识到某些学科只教不考,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完全正确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待只教不考的学科?我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和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怎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的呢?开始我是用每节课留下一点时间给学生上“目的课”的办法。后来我发觉这种办法行不通,效果也不好。认识到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想,对症下药。有一个班有几个学生,对历史一直不感兴趣,听说“只教不考”以后,他们更随便了。我就经常同他们一起谈谈心,活动活动。师生关系密切,他们就愿意谈真实思想。有的说:“历史不是主要学科,学好学坏没有关系。”有的说:“现在历史不考试,能学多少就算多少,不必再在这上面花大力气。”看来他们对学习历史的意义认识不足。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有一次我和几个学生在一起谈心,一个学生拿着一张登载有批判修正主义文章的报纸,上边提到了托洛茨基。我便问:“你们谁知道托洛茨基?”这一问学生都低下了头,好半天才有一个人吞吞吐吐地说:“反正是个坏蛋!”接着,我又问他们是否知道报上经常提到的“第五纵队”、“第三国际”等,都说不清楚。

我便由关心国内外大事、反对修正主义、做革命的好后代等问题跟学习历史的关系来开导他们,帮助他们逐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由于帮助得具体,他们感到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历史,学习态度也就逐渐改变了。

在和学生交谈时,我还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看过或听过哪些历史小说、电影、故事以及对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是怎样认识的。在备课和讲课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把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教给他们。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了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初三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我先向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3)英国工业革命先从什么部门开始?经过了哪些过程才完成?用了多少时间?(4)后果是什么?然后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前两个问题,学生在社会发展史中学过,教材中也写得较明白,疑难不大;后两个问题则不很懂。根据这些情况,就着重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后果,并从中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样力求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处理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得“少而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能得到发挥。既让学生当堂听懂,领会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又能通过课文联系实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包讲到底、硬灌历史知识的老教法,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形成的原因时,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争论。结果争论很热烈,连平时很不发言的人也发了言。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课后还有不少学生翻阅了有关参考书。都反映这个问题学得深刻。同时,也注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看到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解答或说明问题,就加以提倡、表扬。如学生写《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读后感时,能从“五四”、“一二·九”、“一二·一”等学生运动的史实上去阐述知识青年只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革命化的道理,我就鼓励他们。学生感到历史课能帮助他们提高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虽然不考试也能认真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