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10404900000083

第83章 唐代理财家——刘晏

安史之乱后,唐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此时,如何整理财政,将唐王朝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便成了当务之急。这个重担,落到了刘晏肩上。

从760年至780年的二十年间,刘晏始终担负着唐政府的财政要职。代宗大历年间,更是“军国皆仰晏”。

身负重托的刘晏是怎样进行财政改革的呢?他的理财活动主要是从改进漕运、改革盐政和“常平”物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为改进漕运,解决由江淮向关中运粮的问题,刘晏先从调查研究入手。他“浮淮、泗,达于汴,入于河”,了解漕运情况,“尽得其病利”之后,向宰相元载上书,陈述当时漕运之四利四病。在取得元载的同意,“尽以漕事委晏”后,他立即组织人力疏浚河道。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交接处设仓储粮,以备转运,改变以往由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同时,刘晏又将征发沿河壮丁服役,改为政府雇佣船夫运输,并训练漕卒运粮,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日持久而艰苦的劳役。刘晏改进漕运后,大大提高了运粮效率。从此,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斛至百余万斛。

在改革盐政方面,刘晏首先取消了原来食盐由国家专卖的榷盐法,取消非产盐区的盐务机构,只有在产盐区才设盐官。规定由盐官统一收购食盐,然后再加价卖给盐商,由盐商贩运到各地出售。唐政府只通过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这不仅避免了多设盐官扰民的流弊,而且也太大增加了政府的盐税收入。唐政府的盐税,在刘晏初立盐政时,每年才六十千缗;到代宗大历末年时,则增到六百多万缗。仅这一项收入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成为政府支付各项行政开支和漕运费的主要来源。

刘晏实行“常平法”的目的是解决粮食的调剂和粮价的调节。具体做法是:在全国主要城市设十三个巡院,掌管年成的好坏和粮价的高低。丰收年,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歉收时,则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以此来控制价格,稳定市场。在实行“常平法”中,刘晏非常重视掌握信息。他要求“诸道巡院,皆募驶足”,传递信息。所谓“驶足”就是“飞毛腿”。让他们将“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等经济情报迅速传递各地,以便各巡院“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

刘晏理财虽着眼于广开税源,但却收到了恢复发展经济的作用,挽救了唐王朝的经济危机,也有益人民生活的安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晏在理财中,为官清廉,而且办事讲究效率。以至他在官场倾轧中失败,被新宰相杨炎假皇帝之手“赐死”,并“命薄录其家”时,全部家当,也不过是“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而已。因而,时人皆“服其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