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10404900000064

第64章 大教育家——孔子

孔夫子这个人,在我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然而,人们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却众说纷纭。远的不说,从20世纪以来,有的人把他捧为“至圣先师”,有的人却主张“打倒孔老二”;有时提倡“尊孔”,有时又号召“批孔”。

其实,全面地、历史地来看,孔子这个人在我国的文化教育史上,贡献还是很大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年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著名学者。

他的贡献何在?

首先是提倡并兴办“私学”。原来“学在官府”,学校被官府所垄断,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却是第一个起来打破这种局面的人,他首创了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学校分为“堂”与“内”两部分,“堂”是讲学的教室,“内”是供学生居住的地方。他广招学生,主张“有教无类”,不管什么阶级出身的人,他都教。传说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这三千学生,按地区来说,鲁、齐、宋、晋、楚、秦、卫、陈各国都有,可以说遍布当时的全中国。按阶级出身来看,除了贵族子弟外,也有平民,甚至还有出身低下的“贱人”、“野人”和“鄙人”的子弟。孔子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在历史上起到了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将文化知识在民间广泛传播的积极作用。

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态度等,也有很多可取的东西。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至今还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其次,孔子在整理、编订古籍方面的成就也是杰出的。孔子非常博学,为编写教材,他搜集了鲁、周、宋等国的文献,编订成了《诗经》、《尚书》、《周易》、《礼》、《春秋》等几种教本,为后人总结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诗经》三百零五篇为例,假若不是孔子花大力气将它搜集、整理成书,并把它当做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修科目的话,恐怕这些从西周到春秋的风、雅、颂早就亡佚了。

当然,也应当指出,孔子提倡的“仁”、“礼”等政治思想,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是不足取的,而且应该进行批判。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精华可吸取。孔子在我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则是应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