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2~公元1067年)
在位时间:公元1063~公元1067年
曾用年号:治平
谥号:宪文肃武宣孝皇帝
庙号:英宗
安葬地:永厚陵
公元1032年,濮安懿王赴允让第十三子赵曙出生,被宋仁宗收为养子。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因病暴崩,其养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
公元1066年,西夏对北宋发动大规模入侵。
公元1067年,赵曙病死。
赵曙即位后,没干别的,就是为了尊礼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与宋仁宗曹皇后不合,频在后宫生出风波。
宋仁宗刚死,赵曙就与曹皇后发生了矛盾。他因要循行古制,守丧三年,于是决定由韩琦摄政,结果遭到诸大臣和曹皇后的强烈反对。刚当上皇帝,令出即不行,心中难免不痛快,于是便迁怒于曹皇后。但毕竟自己刚刚做皇帝,根基尚不稳固,所以只好作罢。
宋仁宗的葬礼搞得很隆重,也拖垮了刚即位的赵曙,等到宋仁宗大殓之日,赵曙竟因病差点不能成礼,幸好韩琦等人在旁扶持,方才将仪式草草完成。自此以后,赵曙久病不愈,大权就交给垂帘决政的曹太后。
两人之间很少见面,加上赵曙确实也有些不满,说了些对曹太后不满的话,而曹太后尽管胸襟还算宽阔,但经不住无聊之人的口水,久而久之,假的也就成真的了。因此曹太后渐生猜疑之心,对赵曙产生不满,最后竟不堪忍受。
两人的不和,弄得朝野内外谣言四起,大臣们也忧恐不安,于是以司马光、吕诲等人为首的大臣数次上书太后和赵曙,加以劝谏。赵曙的老师刘敞等人以及韩琦也借古讽今,以“孝道”相劝,使赵曙逐渐有所感悟。
终于,赵曙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开始奉事太后,使朝廷内外的种种猜测和谣传渐渐平息。韩琦又出面请曹太后撤帘还政。从此,赵曙正式亲政。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赵曙即位以后,韩琦等人曾提出尊礼赵曙的生身父母,只是因赵曙生病、两宫不和等事情方才耽搁下来。现在诸事已平,韩琦又旧事重提。赵曙坚决谦让不受尊号,只称濮王及诸夫人为亲,并下令称濮王及诸夫人的坟茔为园,即以园立庙,并封兄长为濮国公,主奉濮王祭祀的事情。尊崇濮王之礼因此而定。
在尊崇濮王的争论中,赵曙尽显其不凡的驾驭之术,不惜牺牲台谏官,以表明自己对韩琦和欧阳修等人的极大信任与重用,舍得他们感恩图报,尽职尽责,辅佐自己。
赵曙励精图治,手下又有韩琦、富弼、欧阳修等有才之人为辅,北宋朝政为之一新。但这时,西夏却加紧了对宋朝的入侵,使赵曙不得不再谋国防,抵抗入侵。
对西夏的入侵,赵曙还是先以和为贵,遣使访问,之后采纳韩琦的建议,征召义勇军15万人守边,又任命了一批将领以抵挡西夏的入侵,然后赵曙便以为可高枕无忧了。但事实与他所幻想的恰恰相反,西夏军屡次入侵,成为北宋西北边境的一大患。
而在朝廷内部,尽管赵曙想方设法地解决自仁宗以来的冗官问题,但因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反而使之愈演愈烈。赵曙对当时皇亲国戚的奢侈糜烂也感到非常气愤,曾多次想下决心处理,但每次都在贵族豪强势力的反对下,不得不雷声大而雨点小。
外围内忧,弄得赵曙焦头烂额,不堪应付,终于在公元1066年旧病复发,卧床不起,日渐沉重,到最后竟失去说话能力。在病魔的折磨下,这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终于忍受不了,撒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