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10404200000181

第181章 仁宗赵祯

(公元1010~公元1063年)

在位时间:公元1022~公元1063年

曾用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

祐、至和、嘉祐

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

庙号:仁宗

安葬地:永昭陵(今河南巩县)

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赵祯出生,生母李宸妃,后过继给章献皇后刘氏为养子。

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死,年仅13岁的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此后朝政被刘皇后把持。

公元1033年,刘皇后病死,赵祯正式亲政。

公元1039年,北宋与西夏发生廷州之战,次年又发生定川之战,宋军两战均败。

公元1042年,宋辽再次议和,北宋增加对辽的纳银和绢。

公元1043年,范仲淹在朱仁宗的支持下实行新政。

公元1047年,宋军贝州宣毅军发生王则领导的起义,坚持约三个月后被宋军镇压。

公元1048年,北宋宫廷侍卫发动起义,冲入皇宫旋即失败。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病死,享年54岁。

宋真宗曾生有五个儿子,但这五个儿子都相继夭折,因而赵祯出生时,举宫欢庆,宋真宗更是欣喜异常,视之为掌上明珠,并作为自己的唯一继承人。公元1018年,宋真宗便将9岁的赵祯立为皇太子,并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

公元1022年春,真宗病逝,年仅13岁的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赵祯即位后,因年龄尚幼,所以朝政都由皇太后处理。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得到皇太后的恩宠。丁谓从此渐渐飞扬跋扈起来。

丁谓的所作所为很快激起朝野的不满。当时京城流传一句话说:“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丁谓);欲要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刘太后知道后,对丁谓也开始不满,并借王曾弹劾丁谓与擅移真宗陵穴的雷允恭相互勾结,包藏祸心,欲为不轨的机会,将雷允恭杀死,贬丁谓到崖州(今海南崖县)去做官。丁谓的亲信任中正、林特等人也先后被贬。

而此时的赵祯,并无心思也无兴趣关注朝政,他关心的是自己的书法。除了陪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赵祯就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书法的练习中,以至于后来他的飞白书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随着年龄的渐长,赵祯开始对专权的刘太后不满,并以疏远太后为他立的皇后郭氏,进自己热恋的张氏为才人,又进为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太后专擅的不满。

公元1029年,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结果被太后出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接着宋绶上书,也被贬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南)。后来还有林献可、刘涣等人先后上书,还是被刘太后远贬岭南。赵祯看在眼里,嘴里却不说什么,而是在心中更增加了对太后专权的不满。直到公元1033年春,刘太后病死,赵祯这才真正做起了皇帝。

赵祯亲政以后,首先就将太后在朝中的亲信如罗崇勋、夏竦、范雍、陈尧佐、晏殊等人全都贬为外官。宰相吕夷简虽曾力助赵祯,但因被怀疑曾阿附太后也被罢相,贬出判陈州。然后重新起用张士逊、李迪为相,任用王随、李咨共参国政。因劝太后撤帘归政而被贬的宋绶、孙祖德等人,也先后得到重用。这样,赵祯就迅速地建立起与自己同为一心的统治集团,以便于以后的施政。赵祯还将郭皇后以无子为借口,废为尼姑,幽居长宁宫,范仲淹也因劝谏而被贬为外官。

赵祯在扫除掉太后的亲信后,也再无心管理朝政,而是与宠妃尚氏、杨氏等人纵情声色,恣意享乐。后来赵祯因酒色无度而患病,因此百官群臣纷纷上书,要求整肃后宫,杨太后也亲劝赵祯,赵祯这才有了些亲政的意思。

这时,宋朝西边的党项政权迅速发展起来,党项国主元昊于公元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西夏迅速强大,成为宋朝西部最大的隐患。

公元1039年春,元昊派人出使宋朝,要求宋朝承认西夏,并于当年年底先发制人,率兵入侵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围攻承平寨(今陕西延安西北),随后又进攻宋朝西部的边防重镇延州(今陕西延安)。宋军组织抵抗,结果在延州之战中损失严重。赵祯不得不起用主战的韩琦和范仲淹等人率兵攻打西夏,才得以收复失地。

宋军稍获胜利,赵祯以为元昊的西夏不足为虑,派人潜入西夏,挑动西夏自相残杀,企图坐获渔人之利。元昊知道后勃然大怒,又于公元1042年大举攻宋,包围宋将葛怀敏,歼灭宋军9400余人,战马600余匹,乘胜直驱渭州(今甘肃平凉)。

面对这种形势,赵祯不得不请求议和,但直到公元1044年,元昊迫于辽的进攻,急于和宋抗辽,才答应称臣,同时提出巨额“岁赐”。赵祯马上答应了元昊的求和条件。

契丹此时也趁火打劫,于公元1042年初,以大军压境来威胁赵祯,逼着赵祯增纳“岁币”议和。契丹竟趁宋朝困于西夏之际,不费一兵一卒,便取得了巨额贡纳,这对宋朝来说,无异于是又一次“澶渊之盟”。

而赵祯的朝廷中,朝臣互相倾轧成风,大权也逐渐被吕夷简掌握。吕夷简竭力迎合赵祯天下大治的大平心理,刻意粉饰,一味奉承,使宋王朝更进一步陷入统治危机中。

赵祯还为宋朝增加了大量的官员,使冗官冗吏局面日趋严重。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宋军虽屡屡战败,所任边将却越来越多。为备辽御夏,又不断扩充军队,使军员比真宗时的40万,猛增了一倍多。

因此,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朝野忧国忧民之士担心国家兴亡,纷纷上书,要求变革图强。赵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隐约地感到了统治危机,便于公元1043年下令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余靖等人主持“新政”。

“新政”在赵祯的支持下进行。但是,新政的实施从开始之日起,就遇到朝廷中保守势力的反对,“新政”触及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一大批贪官污吏和显官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首先发难,诽谤新政,而且与其他反对“新政”之人合在一起,使反对声音越来越多。这时京东地区又发生了以王伦为首的起义,陕西地区发生了以张海、郭邀山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还有不少地方发生蝗旱之灾,赵祯都认为是实施新政所带来的结果,于是决意牺牲革新派,妥协反对派。“庆历新政”似昙花一现,赵祯力志图强的信念似流星般稍纵即逝。

这时,正为朝廷内部矛盾弄得焦头烂额的赵祯又得知贝州(今河北清河)宣毅军发生了王则领导的起义。宋军废尽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起义镇压下去,总算使处于焦虑之中的赵祯长舒了一口气。

不过赵祯的朝廷还是多灾多难,起义被镇压后不久,当年即公元1048年年初的一个深夜,又发生宫廷卫士兵变,更使赵祯惊心丧胆。

这天夜里,赵祯在曹皇后的宫中休息,到了半夜时分,崇政侍卫官颜秀、郭适、王胜和孙利等人,趁夜深人静杀死守宫侍卫,直奔赵祯的寝宫。赵祯被宫女的叫喊声惊醒,吓得披衣下床,准备出门逃避。比赵祯还要镇静许多的曹皇后一把抱住赵祯,并关紧门窗,命令宫人召侍卫前来护驾,内侍宦官们也被紧急动员起来。颜秀等人只得放了一把火后准备逃跑,结果在逃跑中被蜂拥而来的宫卫、宦官等包围,最后全部战死。

还在后怕的赵祯立即采取行动,将皇城司和入内侍省的大多数官员以失职罪罢免,处死了被怀疑与颜秀之变有联系的宫女和宦官。赵祯还是不放又命人将宫中临近屋檐的大树统统砍掉,还养了大批的狼狗参加守卫。

公元1063年,赵祯病死,享年54岁,在位42年,是两宋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