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孙中山先生传
10398100000006

第6章 革命的圣地

大约在民国纪元前四十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将此年定为民国元年,1912年之前为民国纪元前,1912年之后为民国纪年。纪元前四十年即1872年)的光景,广东香山县一个山明水秀的小小村庄,是那样的静寂和清幽,百余家坐西向东的村舍,前面和右边是葱茏的树木,左边的高峰叫做犁头尖,后面隐约可见的一抹横峰,就是五桂山的冈峦;右边一带树木之下还有一条清溪,清溪之外又是几个青山,青山之外便是渺茫的九洲洋西岸了。这样有山有水的地方,真是像一幅绝妙的图画。这里住的都是质朴的农民、渔民,和几个从外国经商回来的侨民。

这时候,虽是距离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天国的覆亡,还是很近,政治的震动和社会的骚乱,还是在继续发展中,但是苟安偷懒的人们,依然度着他们平静的生活,没有觉醒着新时代的来临。

农村里的居民,向来是在劳动中去消磨他们的时间。有时候,我们看见他们很愉快地闲谈着古往今来的事情,才知道这是他们工作停歇的当儿,也就是他们享乐的时候。这是某一天的傍晚,田野里的事情已经完毕,苍霭的暮色渐渐地笼罩着全村,村里的人们照旧大家聚合着闲谈起来。有一个额上满堆着白发的老头儿。正在他们前面很出劲地像演说家一样地滔滔地说着,坐在旁边的人。也很聚精会神地去听他的言词,因为他们都想从这个老头儿身上去找一点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做他们的消遣。他是这个村庄里男女老幼都认识的太平天国的老兵,同时也成了全村最欢迎的活话匣子了。

这老头儿的话完了,大家也就渐渐地散去,但这时候,有一个小孩子,站立着不动,两只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对着这老头儿发出奇异的注视,老头儿也很奇怪地看他,并且很恳切地说:

“孩子!你是很好的,你将来一定能担当这个大任!”

“我不能明了你所说的大任,如何要我担当,又怎样担当到我的肩上来?”

“你可知道中国现在的操权者,还是满洲人么?”

“知道的,是满洲人。”

“你不是汉人么?”

“当然是汉人。”

“我们都是汉人,怎么还是要做满人的奴隶呢?”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疑问,只是没有人替我解说,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甘心受满人统治?”

“满人用种种压迫而禁锢的手段,置汉人于万劫不复之地,便是不甘心也只有隐忍啊!”

“难道就没有人起来反抗么?”

“只看谁做洪秀全第二。”老头儿很感慨地说。孩子听了,不觉鼓舞奋发地说:

“这样我一定担当这个大任,我做一个洪秀全第二。”

老头儿愉快地听了这孩子的回答,他慢慢地走回去了。

这孩子约摸有六七岁的样子,穿着很整洁的衣服,有很端庄的举止,要是我们从他的外表看来,会当他是十岁以上的大孩子呢。他就是未来的伟大革命领袖,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孙先生的家族,住到这可爱的村庄里,只有四代的光景,在这时期以前,他的祖代,因为受了战争的纷乱,生活的压迫,不断地迁徙。他们从远代的友松公在广东紫金忠坝公馆村立下了家庭的基础,才开始做了广东人。孙先生在少年时代,曾经在火奴鲁鲁住过相当时期,因此很多人对他的籍贯不甚清楚,他有一次答复林百克说:“我和我的几代祖,的确是在翠亨村里的。不过我家住在那里,只有数代,我们的宗庙,却在东江的一个龚公村里。”这“龚公村”三字,到最近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证,才知道就是紫金县忠坝的公馆村(见罗香林著《国父家世源流考》)。

到了明末清初,粤东义士举起了反清复明的火炬,抵抗清兵人粤,忠坝为琴江都小盆地,东西南三面,群山环抱,成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由于钟丁先的领导曾经展开了剧烈的民族血战,不少的汉人在清兵淫威之下,遭受杀戮的惨祸,剩下来的只有流离失所。孙家的人也有不少参加这一次的血斗。事发过后,他们就从紫金迁到增城,那就是十二世祖连昌公,这是孙族向广东中部迁徙的开始。

但这时纷乱的局面,还是不断地发展着。满清政府虽趁明室内乱而夺取了统治权,四方志士,依然到处发动义师,抵抗到底。如郑成功、张煌言等据厦门、金门,会师金陵,前仆后继,壮烈奋斗,最为满清政府所头痛。他们到了最后无办法,还是退保孤悬海外的台湾,作为复兴的根据地。满清政府为要根除这民族斗争的大患,就对台湾采取严密封锁的办法,下令迁移沿海边界,为坚壁清野之计,企图困灭成功,于是闽粤江浙等省濒海居民,老弱转死沟壑,少壮流离于四方,庐舍尽燔,膏沃废弃,造成了空前惨剧。但满清政府这种残酷的政策,并没有阻遏了郑氏的独立,反使户口虚耗,物力减损,使东南各省的经政,蒙受严重的影响。因此过了不久,那些比较有肝胆的疆吏,不忍坐视,先后奏请复界,移民开垦,于是广东北部农民与昔年抗清义民的退散者,都渐渐地向濒海一带去移殖。连昌公也在这时,又从增城迁到中山(旧称香山)县涌口门村,度着他们的劫后生涯。这是大约在清初康熙中叶的时候。一直到孙先生第十四世祖殿朝公,才又从涌口门村迁到这小小的村庄来住。我们不要忘了这个将永传不朽的圣地的名称,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翠亨村。无疑地它和孔子的曲阜,耶稣的耶路撒冷,同样地受到后世的追慕和尊敬。

中山县是在广东湾的粤江口,前面临江,在出口处有一个淇澳岛,形成了一个湾,叫做金星港。地居广州香港澳门三商埠之间。这翠亨村距离县城大约有五十多里,从翠亨村到澳门约有七十四里的路程;到广州省城也有一百三十多里的水路,香港便在它的东面。遥遥相对。这金星港口,因为有淇澳岛做着屏障,是一个避风的良港。那时满清政府不准外国船随意停泊,特指定金星港为外国轮船停泊之所,所以那时香山县几成为中国和西洋交通的枢纽。从历史上的地势来看,古代东西交通的孔道,向来是一面有北方陆路,由小亚细亚,经帕米尔高原,下塔木里河,从新疆、甘肃等地面到中国:一面有南方海路,由波斯湾、阿拉伯海,经印度洋,从广东以人中国。自六朝时代起,南方的海路,几乎代替了北方的陆路。1851年阿拉伯人梭里曼著作的《旅行记》中,就说当时中国最大的大口岸是叫“Khanfau”经过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我们知道就是现在的广州。这个历史上负有交通中外责任的地方,因为时会之所转移,潮流之所激荡,自然会诞生出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做新时代的开创者。

在孙先生诞生的前后,世界强盛的国家,正在向海外寻求殖民地的时候,那时北美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才有九十年,它们也就跟着先进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从事殖民地的开拓。最巧的。1848年他们忽然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因之尤其激发了他们的殖民热,大批的移民自大西洋沿岸陆续向太平洋沿岸移住。同时他们又把1877年科克发现的夏威夷(Hawaii)和日本竞争移殖其国民,但是发掘大量的金矿和开发殖民地,必须要有大批的工人,因为美国的人口中心地,离这些新产金区域和殖民地这样远,他们找不到工价低廉的工人,那时欧洲航行大西洋的路程很慢,不足以供给这个需要,于是他们不得不转向中国来募集了。他们宣布道:“中国人愿意来,无论要多少工钱都可以的。”因此许多中国人从上海或香港渡海到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有的被人拐带到别条路去的。但是到了这些地方,这般华工都得了很大的工钱,已出当初的意料之外,于是他们都满意了。

海浪激起了白沫的花,这样长期地招呼着他们到冒险的产金和新财源的地方去,翠亨村的农民,就有不少的飘流到海外去,也有已经赚了很多钱回来当富家翁了。孙先生也自己说过:“乡之人,多游贾于四方,通商之后,颇多富饶”(见《上李鸿章书》)。他在幼年时代,也早就有出洋的企慕,但他仅仅是一种好奇心的表现,到后来却因为有了这个吸收新空气的机会,确立了他伟大的革命志愿的基点。

广东,在地理上是有这样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业,它更在历史上将有同样的不朽价值。但在另一面,它给予孙先生不少的便利,因为它是滨海的大省;他们的居民,有活泼聪慧的天性,冒险勇敢的精神,使孙先生有一种强毅的意志和敏捷的体魄。这种特长,在他一生革命事业的推进中,都能表现了构成伟大领袖的条件。广东的天气,是有益于体格发展的,尤其是翠亨村的位置虽是近于热带,但也有一个使人补足生气的冬天,并且或者也可以看见一些细微的霜雪,因此它兼备有温带和热带的优点。孙先生便在这优越的气候,强健体魄的农村生活中,长成了一种刻苦奋斗、独立不移的精神和体力。他们有不少的同乡到海外去冒险工作和经商的,尤其是侨居美洲的最多。他们爱种族爱国家,更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广东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而他们的团体都是非常发达。孙先生在长期奋斗中,在海外的广东侨民,差不多没有一个人不曾替他尽过力的。再从孙先生的家世和故乡的历史来说,孙家的远祖,曾经参加反清复明的民族运动,并且在满清政府的压迫之下,受尽荼毒流离的痛苦,因此民族的意识和反清的思想,在孙家历代相传下来的子孙脑海中,都留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孙先生的胞姊妙西姑太太,曾经告诉人家说,她家的先人,在清代从来没有人去应举觅官,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孙家从增城迁到中山,又在中山的涌口再迁到翠亨。住在这些地带的农民,和孙家同样地曾经参加抗清义师而退散的,或从沿海各地复界还乡的孑遗,他们的民族思想,也夹与俱来,杂错而居,各怀身世,影响所及,就和东南沿海各地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又称三合会或洪门会)发生了共鸣的作用,而中山县濒海曾被迁界的乡村和岛屿,更演为天地会在广东的枢纽。据同治《中山县志》记载,道光时代三合会再起的首领,就是与翠亨村毗邻的石门甘秀。这是初期的中国民族运动的秘密组织,对于以后孙先生的革命运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时间的进展上,已经安排了到另一阶段的新局面,真像嘉莱尔所说:一堆干燥死寂的燃料,等待着“上天”放下来的火焰,把它燃烧起来。在民国开国前四十六年,这静寂的翠亨村,诞生了中山先生,旧时代开始没落下来,他就是一种火焰,冲破了黑暗,到光明之路。新时代的世界史上,孙先生是永远占着极重要的地位,诞生孙先生的广东,也永远被人们所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