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10397200000037

第37章 今天,我们更应该爱学生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的话:“医生拯救人的生命”“教师拯救人的灵魂”。也曾听到过许多关于对教师的赞美: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当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时,如何对孩子献出自己的爱心,便是最专注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就指出:“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净土,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有时,成人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教师手中,同时也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教师的肩上,做教师的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在于如何爱学生。”怎么爱学生呢?我也在不断地探索这种技巧和艺术,下面提出我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我们对待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对学生我们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要多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越俎代庖,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品质。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于23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情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得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家庭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报道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也有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的现象,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出现了代学生“品位”的怪做法。这种做法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会导致学生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也会导致学生在人格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缺陷。

解放后,溥仪成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无微不至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

第二,要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因学生容貌、性别、成绩、家长职位的差异,而改变我们对学生的态度,改变我们对学生的眼神和语气,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获得荣誉、奖金、礼品、金钱的途径和手段。我们要特别关爱那些贫困生、后进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多给予他们温暖,不知疲倦地引导、教育、帮助他们。

第三,多观察学生、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换位思考,尊重所有的学生,把他们都当成各具特点、有待进步的“人”来看待,学会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作为老师,你要想到你的一句挖苦嘲笑,可能带给他终生的屈辱,你的教鞭打的是他的身体,更是他的尊严。考察许多教师打骂学生的事由,原来却是小之又小的鸡毛蒜皮的事,完全可以通过正面教育解决问题的。因为一个未成年人说错一句话、迟一次到、打闹、看小说、不交作业、上网等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体罚、赶走学生,不仅显得小气,更显得无能。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应该注意处理的方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爱,并不排除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爱得有体,严得有度。

第四,我们要用孩子眼中的爱,孩子需要的爱去爱,而不是成人式的爱。现在不少老师给予学生的是成人式的、格式化的爱,是母鸡呵护小鸡式的温室里的爱,是操心过度,不给学生多少自主、多少自由的爱,是抽象的爱。这些哪里是孩子们真心需要、甘心接受的爱?

第五,爱学生,就要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尽职尽责,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做最好的服务者。同时还要善于自省,要经常扪心自问:我的工作有没有疏漏,我的工作如何改进,怎样才能做得更为完美?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将最精彩的自己呈现给学生,这是爱学生、也是赢得学生爱的最好的方法。

莎士比亚说,“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敞开”。我们也许不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情。让我们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丰盈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吧!

(周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