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好心态
10396300000065

第65章 心胸坦荡,烦恼全无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

自古至今,患得患失者,总是担心自己的失,而漠视自己的得。在他们的心中,见不了别人的得,也见不了自己的失,故而总是心胸狭窄,烦恼多多。而有些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心胸坦荡,烦恼全无。

东汉时期,京城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里专事教学和解答疑问的学者们正忙着张灯结彩,随时准备恭迎诏书。一会儿,皇上便派人来为学者们祝贺节日来了。来人宣读了诏书,学者们高呼“万岁”谢恩。诏书上说,皇上为了让学者们欢度春节,特意赐给学者们每人一只羊。

羊被赶来了,但是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发呢?太学的长官们为此犯了难。

有人主张把羊儿统统宰了分肉,平均搭配,每人一份。有人嫌这样太麻烦,也太显计较,提出用抓阄的方法,大小、肥瘦,全凭自己的运气碰,抓住小的、瘦的,也怨不着别人,又有人说这种办法也不合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老半天,仍然没有决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办法。这时,博士甄宇站起来说:“还是一人牵一只吧,也不用抓阄,我先牵一只。”

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着甄宇,都以为他肯定要挑一只又大又肥的。要是大的让人牵走了,剩下小的给谁呀?谁知,甄宇瞅了老半天,径直走到一只又小又瘦的羊儿前,牵了就走。这样一来,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争执了,反而你谦我让,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牵着羊回家去了。

后来这件事情传遍了洛阳,人们纷纷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瘦羊博士”。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人生在世,要认清烦恼的根源,才会豁达大度起来,不为蝇头小利闷闷不乐,不为细小得失而郁郁寡欢。那些烦恼无穷的人多半是不能辩证地看待得与失,他们计较的是自己的“得”,害怕的是自己的“失”,对他人的得与失则漠不关心。处心积虑地自我盘算,使这种人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疑神疑鬼。

在社会交往中,患得患失者总是把自己的名利放在他人之上,时时盘算的是一己之私利。长此以往,烦恼必然增多,也必然会失去周围人群的信任,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十分孤立和被动的位置,难以获得真诚的友谊和情意。

在人生的舞台上,如果老将眼光盯在“是非得失”之上,必然会失去做人的快乐,也必然会徒增无穷的烦恼。如果常将心胸放宽,淡化人间的得失,则必然会变得心胸坦荡,烦恼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