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心理医生
10393500000006

第6章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各种竞争不断加剧,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各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比如,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升学压力,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青少年期的个体受到的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如果父母、师长忽视他们正常的心理需要,缺乏亲子间的沟通,必将引起情绪障碍的发生。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由于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近年,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题颇多。在心理门诊,有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才生、不会与人交往而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等。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达1600多万人,其中有1/3左右的人群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有人估计,中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容易使人产生“精神免疫”方面的危机,甚至导致严重的自杀行为。而作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广大青少年在面对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社会竞争以及人际关系障碍时,很容易走上自杀之路。

2004年5月23日下午4时30分,柳州市西环路发生一幕闹剧:一个16岁女孩因玩牌时出错牌与同伴发生口角,觉得很受委屈,感觉同伴不信任自己,心情非常激动,手持菜刀跑到7层楼顶,扬言跳楼自杀,手脚左右摇晃,十分危险。110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对她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才把她从顶楼的围墙外营救了下来。无独有偶,2006年6月8日,当刚刚经历完两天高考的学子们走出考场,开始享受久违的轻松时,山西太原年仅19岁的高考生小华,在考试结束半小时后从自家3层阳台上跳下,最后造成严重的腰椎粉碎性骨折。问及原委,原来小华是太原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特别好。高考结束后,自认为发挥不理想的小华心情沮丧,望子成龙的父母指责了他几句,一时冲动的小华就站在阳台上喊着要跳楼轻生,最终导致不幸降临。

据调查,在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占27.8%,失恋占20%,学业问题占33.3%,健康状况不良占5.6%,精神疾患占11.1%,其他占5.6%。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在于青少年心理素质低下,导致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无法正确处理和应对,最终选择自杀这样一种极端的退缩行为来逃避社会现实。

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焦虑、心里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而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当前导致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其次,跟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当外部要求过强,以苛刻的外部行为做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迫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以缓解焦虑。再次,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影响,比如社会贫富差距分化加大、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后,青少年的早期经历。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如果孩子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广度和力度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来,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人际交往的萎缩、人格结构的失衡、网络资源迷信等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复杂。

总之,有关青少年心理异常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青少年吸毒、酗酒、自杀、犯罪、少女怀孕等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过去人们习惯上把这些事件归罪于社会风气,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注意不够。如今人们发现,心理健康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到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瑞士人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理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在生命最初的年头便学会自我约束,不自私,做好人,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充满人性的光彩。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效率,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将当代青少年塑造成为21世纪的生力军,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国家、民族和青少年自己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小知识:

宣泄烦恼的要诀

1.笑:俗语说:“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一剂消除烦恼的良方,能有效缓解心情抑郁、紧张焦虑、烦恼等。面对困惑、危机、痛苦,你若能笑出来,说明你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

2.放:处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十分焦虑不安,变得格外敏感、多疑,神经高度紧张甚至会引起身心上的疾病。而另一方面越是多疑敏感就越会紧张烦恼,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此时,试着做一些放松练习,缓和一下情绪,调节一下心态,听听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散散步,做做体操或者干脆睡个大觉,都是一种很好的放松。

3.顺:如果你所担心的事情是你控制范围之外的,那么任何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该发生的事总是会原原本本地发生,并不会因为你的烦恼而改变;

如果你所担心的事情是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的,又何必担心,只需做就行了。

4.泄:宣泄是一种以爆发式的方式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你可以独自在空旷的地方或丛林中尽情大吼,或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把心中所有的烦恼通过最直接、最“解恨”的方式发泄出来。人总是要保持能量平衡的,当你以这种方式把内心的郁闷释放出来以后,心情就会逐渐归于平静。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上网聊天也成为我们一个发泄情绪的机会,在陌生而又熟悉的网络世界中,成为符号的我们可以尽情发泄而无所顾忌,这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当然,网络毕竟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也不能过分迷恋而沉溺其中。

5.诉:倾诉是一种抵制烦恼的好方法。有人曾说,把你的愉快与别人分享,你就获得了两份快乐;把你的烦恼与别人分担,你就只有一半的烦恼。很多事情如果闷在心里可能就会闷出病来,但如果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就会感觉好多了。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事向知心朋友、信任的老师、家里的亲人倾诉,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6.移:即转换注意力。当你为某一件真正值得担心的事情而忧郁、焦虑、烦恼时,可以试着做一些其他的活动以转移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大声朗读出来,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减轻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产生愉悦的体验,或者高歌自己熟悉的旋律。唱歌是解除紧张的有效手段,无论你的嗓音是好是坏,音准是否到位,通过高歌可减轻心理上的悲观体验。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打球等,或者看日出和星空。

欣赏日出,你会感到生命的蒸蒸日上,未来的璀璨美好。遥望繁星闪烁的夜空,那份静谧和幽然使我们躁动的心境恢复恬淡、平和,所有的欲望、纷争、悲伤和辛酸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一扫而空。

7.记:记日记。把自己所遇到的烦恼和忧虑统统写在日记里,尤其是那些不便于向他人倾诉的烦恼,它可使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疏泄,从而消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