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心理医生
10393500000005

第5章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切成就,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所谓健康,就是想不起健康这个问题的时候。

人的身体也许很健硕,而心灵却那么脆弱,常常碰上一点风吹雨打,就仿佛跌入冰河世纪,遭遇了世界末日。当自己的心灵世界布满阴云的时候,纵然外面的世界阳光灿烂,而自己却对阳光的味道浑然不觉,人群欢乐的笑脸似乎距离自己很遥远。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感受。当你的心灵在经历风雨后映着彩虹摇摇晃晃站在放晴的天空下时,你看到的阳光还是那样灿烂,拂面而过的和风还是那么温暖,每一天还是那么美好。是谁帮助了你呢?其实,最终帮助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

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阶段,心灵的滋补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这与个性、认知、思维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尚未成熟有关,受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很大。发生在青少年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这一系列的“质”的飞跃,对其今后的大半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同时,急剧的发展又往往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因此在青少年中就出现了诸如自我控制失调、社会适应不良,自我意识混乱、厌学、考试焦虑、社交恐怖、情感失调和抑郁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及反社会行为和违法行为等种种心理不健康现象。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现有93.2万所中小学校,1.8亿中小学生,有5000万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心理疾病,而即使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缺陷,也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因此,处于“暴风骤雨时期”的青少年,如何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人类跨进21世纪,就步入一个大健康的时代。有句话说:21世纪最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比素质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当人类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文明成果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将追求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完全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参与社会发展、享有现代文明成果,都必须以自身的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将无从谈起,也无法实现。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进步,健康是金子,健康是快乐,健康是权利、尊严与财富。

有调查表明,长寿的健康老人,虽然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但是每个健康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也就是说,维持心理平衡是保证心理健康的良方,而心理健康是开启健康大门的金钥匙,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有人说,“癌症是没有哭出的泪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压抑的情绪容易引起癌症,适当的疏解和表达情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如果伤痛没有及时释放,而是累积下来,这些累积的伤痛一旦被触犯,会像洪水泛滥,伤害自己,也累及他人。人来到世间,需要适应他生活的社会环境,需要同别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交往,需要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以及了解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充分体验人生的幸福和乐趣,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这些需要和愿望,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具现实意义、持久性最长的问题,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有的人对健康的理解是狭隘、片面的,误认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就拥有健康。

其实,健康的含义是丰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时,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完全健康的含义,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致力于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这个术语与心理异常相对,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心理障碍等情况时提出的。古时候,古人把自然现象风、电、雨、雪,以及人间的一切事物都看成由神、上帝主管,而人的躯体与灵魂是分离的。因此,心理上的疾病、精神失常的“疯子”等等都是灵魂受到了神、鬼的控制。随着心理科学的出现和发展,人们逐渐转变了看法,并出现专门的治疗机构,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许多学者针对“心理健康”,表述了自己不同的见解。精神分析学派学者荣格认为,理想的心理健康是有意识地指挥和引导潜意识的力量。有意识和潜意识领域必须一体化,两个侧面应当任其自由发展。能使意识和潜意识一体化,就实现了个体化和自我实现化,就达到了自我中心。这一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过程。那些真能达到自我中心顶点的人,就是心理成熟和健康的、纯粹的和完美人性的人。

认知行为矫正学派的学者认为“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他们从消极方面解除心理障碍,以便恢复心理健康的动机和目标,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解除精神疾病和行为缺陷。

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提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心理学家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家玻肯指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中提到:“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由此可知,“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体状况。即人的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健康是交互影响的,当其中一方面发生障碍的时候,也会累及另一方面,所以,健康包括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第二,平均状况。

一个人的某类行为,如果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是怎样的,他也是怎样的话,可以认为他是正常、健康的。一般人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这些人应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第三,理想状况。即一个人若达到了其所期望的状况,可以认为他是正常的、健康的。倘若达不到他所追求的状况,便认为他是有障碍的。

第四,适应情况。在社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有些人表现出一种准备和应付行为,而有些人则表现出不适和阻抗,前者可认为是健康的适应,后者则不正常或有障碍。我们应综合前述四个方面来看待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心智发育正常、心态保持平衡、心理适应良好和心理潜能发挥。

故事一则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已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感悟:成功者自救,自己是自己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