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心理医生
10393500000003

第3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进入青少年期后,自己身体快速发育和变化的现实,这也是该阶段青少年学习的发展任务之一。由于青少年们很少能预知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过程,当他们关注自己生理上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时常会产生忧虑、压抑或者不可名状等状况,所以,青少年期出现的生理发育加速和变化,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在心理方面表现的特征是:

第一,具有强烈的独立愿望。进入青少年期后,由于身高体重的增长、第二性征的显现以及性成熟等等一系列生理的急剧变化,青少年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急剧增强,极力要求成人和社会把他们当做成人看待,强烈要求独立自主,且出现成人感。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则将这一现象称为“心理性断乳”,意指青少年开始要求从儿童时代那种被父母保护、监督、依赖的关系中摆脱出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并要求在家庭中获得平等、独立的地位。其中十四五岁的少年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尤其强烈,他们不乐意大人们干涉自己的事情,不愿意与大人们说话,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活动,保留有他们共同的秘密。家长们觉得这时候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牛脾气”,不再听话、喜欢“顶撞”,对人、对事、对己有了自己评论和判断的标准。

第二,情绪多变,由外露逐步转向内隐。一方面,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且多变。他们常因一点小事就被感动,或者振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甚至争吵,或者泄气、消沉。青少年可以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做出惊人、壮烈的举动,也可以由于盲目的狂热而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许多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期比喻为“疾风怒涛”的时期,这就说明了青少年期的动荡不安、不平静的特征。另一方面,进入青少年期以后,个体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脸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说明书、显示器。如果成人们不能正确对待他们,就更易加深青少年心理的闭锁。

第三,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迅速。进入青少年期后,个体的智力发展逐渐?达到成人水平,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学习生活的新要求,个体的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发展。青少年的观察力逐步趋于稳定和概括化,他们常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审度各种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决定取舍,以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青少年想象力丰富,使他们的创造性有了充分的智力基础,他们不盲从、不轻信,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但有时也容易脱离具体事物进行不切实际的假设和论证,以致得出错误结论。青少年记忆力逐渐成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意义识记的记忆手段逐渐代替儿童期的机械识记,有意识记的记忆目的超过无意识记而居于支配地位,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使青少年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人格发展可塑性大,渐趋于稳定。青少年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需要领域日益扩大,产生了一些新的需要:一是全面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和社会价值的需要,二是自尊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需要,即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青少年的交往意识增强,对同龄人特别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比较愿意透露自己的内心感受。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向成人靠拢,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所掌握的道德准则范围更广、质量更高,伦理道德式的情感体验开始占据优势。

第五,意志发展迅速。青少年的意志努力逐渐脱离一味依赖外力的督促和管理,逐渐形成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制力也逐渐加强,与情绪、情感发展相一致,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行为能较好地服从预定目标,从激情冲动转为理智冷静。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促进青少年朋友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点,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过渡性,而且各方面发展很不平衡,所以他们的心理发展有其特殊性。比如,闭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独立与依赖,情绪与理智,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反抗与顺从,自信与自卑等等,正是这些矛盾,可能成为青少年迅速走向成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阻力。作为教育者,应该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这些特点,春风化雨般主动关心青少年的心结问题,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战胜内心矛盾,继续前进。

小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要建立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助于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家庭关系不融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内心世界等各方面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

2.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有不少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各执己见、要求不同,结果往往给孩子“可乘之机”,找同情自己的一方庇护。这样一来,不仅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不良影响,还会因为分歧影响夫妻间的和睦。

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其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有所作为。这样,便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果某方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所用的方式不当时,不要在对方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或孩子在场的情况下提出来,而应该在教育孩子以后或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向对方提出,这样,不但不影响教育效果,而且对方也较容易接受。相反,当一方认为教育不当时“挺身而出”,或说情庇护,或大吵大闹斥责对方,这样,不但使孩子得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逃避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影响夫妻感情。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双方态度要一致,配合要默契,千万不要唱“对台戏”。

3.给孩子一个健全自信的人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时期:2岁阶段、5岁阶段、青少年期等,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需求。2岁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当孩子经过自我探索和“反抗”后,形成了自我表现意识,家长可以在孩子3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同别的小朋友交往,共同成长。当进入5岁阶段时,孩子们普遍存在“恋父”“恋母”情结,和父母中与自己异性的一方关系特别好,甚至排斥与自己同性的一方。此时,父母应该逐渐拉开与异性子女间的距离,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一来将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进入青少年期以后,青少年对老师或父母的反叛意识增强,逃学、离家出走等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异常行为”不应该惊慌,而应该给予理解。如果一味严格限制,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但不会有所帮助,反而会造成伤害。

4.注意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人在现实生活中,总免不了遭受失败和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从容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孩子去面对艰难的生活,使真爱变成了溺爱。这样一来,不但使孩子诸多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和发挥,而且还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坚强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5.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青少年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面对失败和打击时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孩子除了在学校存在巨大压力外,还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有关。许多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非常在乎孩子的成绩,甚至孩子一门课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全盘否定。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逐渐失去自信,以致最后破罐子破摔。

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的鼓励要多于责备,奖励好的行为,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

6.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最令人欣赏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善于进行感情交流。孩子的怨气常含而不露,因为害怕父母察觉后会不喜欢他们。要通过交流让孩子知道这种情感是正常的,要帮助孩子倾吐出他们的心声,只要这种愿望于己于人无害,就设法满足他们。

孩子需要父母重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能认真地对待。如果孩子因为兴趣或情绪影响了学习,最好可以心平气和地帮他分析利弊,正确引导,从而纠正错误;而不要发现问题就加以斥责,这样反而不利于改正错误,而且会增加他的反叛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遇到问题时你若能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他就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当父母从理解孩子的角度来纠正其不良行为时,就会得到孩子的回报;

反过来,孩子的举止会有所长进,做父母的又对他倍加赞赏。如此,一个良性循环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