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心理医生
10393500000020

第20章 青少年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的概念

性心理是指人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别、两性交往以及性行为的内心体验。例如,青春期女生由于不了解生理变化的知识,初潮到来时往往会引起她们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这种内心体验就属于性心理现象。

青少年性心理的产生,一般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理发育的作用。进入青春期后,女性卵巢开始分泌雌性激素和排卵,男性睾丸则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由于性激素的作用,男女青少年出现第二性征。这种生理发育的本能,强有力地推动着性心理的发展。二是人类社会的作用。“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法律、道德、文化都会对性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外界各种有关性知识的书刊、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描写,以及成年人的两性交往活动,等等。

二、有关性心理发展的几种理论

在阐述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时,各种理论着重点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幼儿期性别角色行为的获得,这一理论对个性及其发展的阐述有很大影响,特别强调“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也很重视自居作用。

认为在婴儿期男女孩都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恋,也叫孤儿状态的自居作用。

随后,儿童产生了对双亲(男孩对母亲,女孩对父亲)的离奇的性恋。男孩越是陷入对母亲的性爱和思恋之中,越害怕来自父亲的报复。要避免受父亲惩罚,便“通过与父亲认同而获得性角色”。因此,男孩一般具有对父亲的防御性自居作用。女孩并不像男孩那样对异性产生思恋。于是,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情,便以母亲自居。

(二)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主张用模仿和强化的原则来阐述性心理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同的社会文化各有自己的性别模式。儿童很早就了解自己的和别人的性别及其含义。按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要求,交替运用正的和负的强化(各种奖励和惩罚),使个体模仿、学习跟自己的性别类型匹配的行为、态度,就可以使性心理和谐协调地发展。

(三)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儿童基本的性别角色同一性是在发展初期产生的男女自身类型的结果。这种分类虽然为男孩或女孩打上了社会性的标记,但基本上是认知的现实判断的产物”。认知发展论者不同意个体发展受性别支配的观点,强调人之所以具有男子(男性)和女子(女性)的特点是各种社会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那些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儿童正是凭借发现、认识这些共同因素去组织自己的体验,使行为具有某种性别类型的特点。

(四)社会学理论珀森斯从社会学角度阐述性别角色的获得过程,提出社会化就是在社会中形成各种角色并使各种角色在社会中统一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的相互作用、根据经验形成角色整合的过程,作为获得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也可以认为是进行相互作用的对方(社会性客体)的内化。所谓获得性别角色可以说是在构成个性角色时内化的重要角色。

珀森斯认为,性别角色社会化按以下过程进行。第一阶段,新生儿在确立对母亲的依赖和爱恋过程中,在母亲的照料中被动完成性别角色的内化过程。第二阶段,儿童在把母亲角色内化的同时也把通过母亲看到的自身形象内化了。第三阶段,孩子一面识别、内化父亲和母亲的各种作用,一面内化性别角色。

三、青少年性心理的表现

(一)追求性知识人们对性知识的关注,应该说早在其对人有男女两种性别之分的朦朦胧胧的认识产生时就出现了。但由于性的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大人难以对青少年启齿。青春期的来临,第二性征的“突飞猛进”,促使青少年内心产生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变化,一时间难以适应,往往出现惊惶不安的情绪。这期间,他们非常渴望了解性知识,开始从性盲区走向性“忙”区。满街的网吧、大批的小报、商业性的色情故事,都在谈“性”说爱,无声地向他们另设了课堂,好奇的心理使某些青少年陷入了不健康的性“教育”,从而误入迷途。

(二)爱慕异性青少年男女彼此向往与追求,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青春期的男性对女性普遍好奇,迫切希望了解她们。对漂亮的女生更是喜欢,学习成绩突出者也具有吸引力。他们喜欢在女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吸引对方注意自己。特别是在自己喜欢的女性面前,做事特别卖劲,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成为英雄、崇拜对象。

进入青春期的女性,感情体验丰富,行为表现细腻。她们开始打扮自己,以深沉、含蓄的脉脉温情去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内心常常掀起一股愿意和异性在一起,特别是与自己所喜欢的异性单独亲近的冲动。

(三)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性欲是人本身的一种生理欲望,是人在进入青春期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每一个性心理成熟的男性和女性,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当性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性冲动。青少年的性欲望和性冲动除了生理原因,还有心理和社会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的性欲望随年龄增大而增强,如陈雅玲等的调查发现高一常有性欲望者占被调查人数的53.16%;高三是70.68%;大一为82.90%;大三则是89.10%。

性欲望和性冲动是可以控制的。青少年要科学地释放性冲动、缓解性冲动,用文明的道德情操规范和约束自己,不可放纵性欲。

四、青少年性心理的特征

一般随着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大多数表现出一系列的性心理行为,如对性知识的兴趣,对异性的好感,性欲望、性冲动、性幻想和自慰行为等,概括起来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像鬼使神差似的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但是这种性爱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青少年男女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二)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青春期心理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做出回避的样子;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三)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四)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青春期的性心理由于不同的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热烈,女性表现得含蓄和深沉;在内心体验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秘,女性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在表达方式上,男性一般较主动,女性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