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被誉为力学之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在家里摆弄些机械、木头之类的玩艺,他心灵手巧,善于思考。他寄住在药剂师克拉克大叔家里时,大叔给他一本《自然和技艺的奥秘》。这本小册子揭示了自然界和科学实验中的许多有趣的秘密,使小牛顿眼界大开。他照着书中的方法制作烟火,调色绘画,制作小机械。这本小实验大大激发了牛顿动手和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剑桥大学。他刻苦读书,认真钻研,毕业后完成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二三定律,并且在数学、光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牛顿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教子方法: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弱,有些孩子六岁了,鞋带开了却不会系,有的九岁了,却不会穿衣服等。这样的孩子十分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将来能否适应社会独立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什么创造力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小牛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照着书中的方法制作烟火,调色绘画,制作小机械。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牛顿的这种动手能力是他以后在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的基本能力之一。
可能现在有的家长会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孩子动手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像牛顿那样制造烟火,或者做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实践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也有许多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机会。
强调孩子亲自动手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通过自己的行为满足自身的需要。父母不要以自己的行为来代替孩子的付出过程和行为过程。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手,来创造属于孩子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在日本,家长怎么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日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要想得到什么,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解释,他们自己的需要,所以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承担。
那么,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锻炼孩子的动手的能力呢?
第一,家长要鼓励孩子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就是让孩子动手解决他生活中的事情。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孩子生活中是孩子自身需要的事情。二是孩子亲自动手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强调孩子生活的自身需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就是孩子在平时表现出来的我要得到什么,双手回去创造的观念的养成。
第二,只强调“动手”还不够,家长还要让孩子“会动手”,家长可以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画图。剪贴。泥工折纸等,这能够促进孩子手的动作协调。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父母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也能培养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当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操作时,父母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要注意孩子拿剪刀`勺子`握笔`握球拍`等其他工具时的饿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第三,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实践活动。让孩子直观的看到动手后的效果,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有很多合适的运动,青春期的孩子都挺有个性,暑期可以去装卸电脑比较好,一来可以让他更好地了解电脑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动手能力,指不定哪天他就能用上。
最后要注意的是,孩子动手的时候,永远不要打击孩子,例如有个孩子,自行车脚瞪子坏了。回到家自己拿工具准备修理,母亲说送自行车修理部吧,花不了几个钱。这个母亲的话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这个错误的产生,首先是因为怀疑孩子的能力,其次是通过花钱代替孩子的能力。所以反观这个故事,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警醒,不要让、孩子的积极需要在母亲这样的随意问话中被遏止。
给父母的话
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品德的基础,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做事,使孩子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