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几年的历程,善于人才和资本运作的王晓功并没有把成绩定格在单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上面,他更看重的是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有多少家企业被扶上马,送一程;能为归国创业者办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能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贡献多少力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近90万人员出国留学,王晓功更为重视的,是留学人员中那些出国超过十年的人才,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已在国外成家立业,而且在国外大企业、科研机构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有些人甚至已经成为某些方面的领军人物。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吸引他们回国服务,这将是中国用最短时间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科技水平的最佳途径。这样一来,不仅人才没有外流,反而是把中国最精英的人才输送到国外,像海绵一样吸纳先进知识后,再回来为中国服务。
当然,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效,一批留学各国的技术精英、专家,作为先驱,选择了回国创业,希望利用在国外学习掌握的先进技术和项目报效祖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企业开始成长壮大,有些企业仍然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出局。实际上,有专利的高新技术与市场盈利并不能画等号,高新技术不一定赚钱。大多数留学生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需要一个好的企业家、投资家共创辉煌。
如何将海归创业与国家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更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正是王晓功自己创业的一个原始动力。经过多年的思索和创业实践,他形象地比喻道,科技强国如同跨过科技市场产业化这道河的桃源仙境,但首先要解决如何搭建过河的桥。如果国家能够搭建留学人员创业基金这座桥,运用市场手段吸引国家和民间资金,就可以吸引一批拥有高端技术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王晓功希望按照自己已成功运作科技企业的市场化的模式,证明基金建立后的可操作性。搭建留学人员创业基金这个桥梁平台,由国家指导,专业人员运作,给予海归创业者们一定的政策,不仅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切实做到国家、企业、创业者多赢局面,还能通过示范效应,极大提高引入高端留学人员的速度。而这个基金,也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高速成长。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创业环境很好,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时间越长则难度就越大,这是一个涉及在短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的人才战略问题。
我并不清楚王晓功当时将他的企业注册为“双威”和“海裕百特”的原因,但我想,是不是“双威”含有win/win双赢的意思,而海裕百特则是“海纳百川,富国裕民”的意思呢?不论如何,王晓功现在做的,正是“双赢”和“海纳百川,富国裕民”的事。
张玉祥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