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竞技中关村
10391700000123

第123章 蓦然回首——创业探索之路

尽管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让王晓功的眼光变得更加敏锐。然而回国之初,王也像许许多多留学归国人员一样,本想用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创立一家公司,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王晓功意识到,留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高科技的知识,但同时最大的劣势也是仅仅拥有这样的高科技。留学创业人员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是一个集资金、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一个为他们解读政府扶持政策、解决先期投入资金以及成型技术产业化结合渠道的平台。

于是,他开始了在思索中创业,在创业中探索,探索更能适应留学生,同时也适合国情的创业之路。

2000年,王晓功来到了广东参加当年的第二届留学生交流会。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也是中国经济活力较强的一个地方。无论是早期的乡镇企业发展,还是后来的工业化道路,都在全国引起了思想上的震动。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广东对知识技术的渴求越来越大。会后,王晓功决定留下来。

留下来的王晓功看到了新的创业模式的曙光。他在担任中美合资广州斯克罗莱压缩机公司总经理时,仅仅依靠一台30马力涡卷压缩机的样机,就成功将手中的技术转让了1000万元。那个时候,不可谓不令人惊讶。

那时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进口,每台30马力涡卷压缩机的价格就高达9万元,如果是国内自己生产,成本仅仅4万元。正是看到这样的商机,王晓功通过留学生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合作,成功在国内注册了专利,拿到了自有知识产权。通过制造一台样机,通过国家级质量验证,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知识产权转让的专业知识,将30马力涡卷压缩机的专利技术、铁道部内部使用权转让给铁道部系统的一家大型机车厂,专利技术转让费1000万元,并通过广州市科委办理手续免除了5%的企业所得税,使公司运营第一年即盈利。两年后,这个当年注册1000万元的公司,以3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一家实业投资公司。

或许,这就是王晓功探索着的创业之路。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回国创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进行高新技术市场转换专业操作,走技术、管理与市场、资金的完美结合之路。

仅仅从涡卷压缩机的生产来说,通过这次运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国产涡卷压缩机的技术水平一下子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国家和企业获得了双赢。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这是否是一次特例,是不可复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