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孙子兵法
10390900000018

第18章 始计篇

本章综述

《始计篇》是《孙子兵书》十三篇的总纲,主要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以及在战争中如何筹划全局的问题,阐述了谋划在战争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决定战争胜败的各项基本条件。

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对于开战之前的谋划,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并进行认真地探究,这其中蕴含着对关系社稷安危的战争问题必须谨慎处之,以及没有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不能随意兴师开战的慎战思想。古往今来,孙子的这些教诲一直被人们当作至理名言,世代尊奉。

孙武在本篇中还强调,作战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进行周密的研究、明智的判断和认真的谋划,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他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即“五事”——“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和“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执行?兵众孰强?上卒孰练?赏罚孰明?”只有在对这些条件进行认真研究、考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才有可能预测和判断战争的胜负。

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则难于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则注定要失败。他主张充分发挥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分析、把握各种条件,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进行研究和谋划,创造战略战术上的有利态势,从而确保自己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取得战争的优势与主动,他还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强调以灵活机动、快速多变、欺敌误敌的战法来打击、消灭敌人。

一 兵者,国之大事

“原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心得”

孙子开篇就提出了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他对君王将相提出:对待战争,必须有对国家、黎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调在开战之前,要有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作周密地研究、认真地谋划,以便制定正确的迎战措施和作战计划;并应随时加强军队训练,培养精兵良将,以免在战争来临时对国家和军民造成灾难。历史的经验也表明,战时要审慎地对待战争,平时要加强对战争中各个因素地研究,防患于未然。

不重视战争,招致国破家亡的事例屡见不鲜。五代时,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平时纵情诗酒,沉溺声色,疏于政务,对战争及国家大事一概不问;既不谙事,又不识人,轻易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杀害了自己能征善战的大将林仁肇和忠臣潘佑,以致在宋军压境之时,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光着身子自缚请降。这位未识干戈的君主,终酿成了国破家亡的千古之恨,山河易色之悲,让人深思。

当代社会,经济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样必不可少,只有通过重视科技和教育,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整体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经济角逐中保持不败。

日本就是一个以商业兴国的典型。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近于崩溃。然而,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它的经济却得到了奇迹般的恢复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发展速度之快,震惊了整个世界。他们的产品从打入没有竞争对手的亚非拉各国开始,逐渐进入澳大利亚,最后凭借着雄厚的财力突破欧美经济防线,并以价廉物美的产品迅速打开了欧美市场。现在,誉满全球的日货,在国际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的发展正是源自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大量投入,对发展经济以激发企业活力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说,发展经济也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二 经之以五事

“原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译文”

所以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以探求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才,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人民认同、拥护国君,使人民愿为国君不顾危险,出生入死;所谓天时,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季更替;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要与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与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和弊端;所谓将领,就是要求将帅足智多谋、赏罚分明、爱护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以树立良好的威信;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之组织编制的设立、各级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分工、军需物质的供应和掌管。

“心得”

孙子强调战争是国家最大、最重要的问题,对于战争决策必须全面而认真权衡。由此他提出了“五事”、“七计”。就五事而言,要求用兵之前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胜负的情况,第一是政策是否符合人心,天气是否适宜,地理环境是否有利,是否有德才兼备的将才,队伍的组织是否职责明确、制度严明,这五个方面是判断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战争谋划中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历史上记载武王伐纣时“牧野倒戈”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力量,让纣王的军队掉转长矛,敌我合一攻入朝歌,终于获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关羽水淹七军用的是水,孔明草船借箭凭的是雾,周瑜火烧赤壁靠的是风;拿破仑、希特勒的百万雄师所向披靡,却抵挡不住莫斯科的严寒;秦国据函谷之险,抵御了六国的联合进攻;曹操在行军中规定,如果军士踩踏了老百姓的麦田,将处以死罪,后因自己违背了这一项规定,便割发代首来严明军纪,最后终于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孙子所说的“五事”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在商业领域,要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方针、策略进行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又要选择恰当的市场目标,抓住商机,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以取得竞争的胜利。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一位可怕的死神——爱滋病,既想保持开放的性观念,又怕见上帝的美国人,发现只有一种办法才能有效地抵挡死神的攻击,这就是保险套。远在东半球的这一边,一位嗅觉灵敏的日本人发现了这座金山,他开动全公司所有的机器,争分夺秒地生产乳胶保险套,并将之火速运往美国。一时间,美国经销商的商店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几亿个保险套销售一空。这位腰包鼓得满满的日本人该是多么得意。他正是抓住孙子所说的“道”与“天”,而一举成功的。

三 主孰有道

“原文”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

哪一方的国君施政清明,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能占据较有利的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有效的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更为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为公正严明,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判断胜负的归属了。

“心得”

孙子提出了用兵之前,决定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而要详细剖析这五个基本因素,探索战争的胜负形势,还要从“七计”中去推断。首先要看一个国君的政策是否能上下一心;其二要看双方的将帅谁的素质更好、才干更高;其三要看是否占据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利环境;其四要看军队的纪律是否严明,其五要看武器的装备情况;其六要看部队是否训练有素,具有战斗力;最后要看奖惩是否公平。对这七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才能判断谁具备胜利的条件,谁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利用七计取得胜利的例子比比皆是。春秋战国时,晋武帝听说吴国的宫殿金碧辉煌,从这表面的繁荣,他看到了吴王的荒淫无道、众叛亲离。于是发兵,一举灭吴。吴主无道,自取灭亡,可见,君主的贤明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

刘邦在夺取政权后,曾洋洋得意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刘邦任用张良、萧何、韩信而得天下,项羽不用人才而自刎乌江,所以,优秀的人才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天时、地利、严明的纪律、优良的装备、善战的士兵、秉公无私的赏罚同样在战争中举足轻重。三国时的曹操非常强调论功行赏,他把每次作战得来的财物都赏给有功的将士,对于没有功劳的人从不滥加奖赏,所以将士作战都争着建功立业。公元207年,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准备北伐乌桓和辽东,当时有将领反对。曹操坚持北伐,结果连遇阴雨,路途阻隔,粮草断乏,士兵疲惫,只好杀马充饥。后遭遇敌军主力,情况危急,曹操冒险督战,方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凯旋之时,曹操重赏了当初反对北伐的将领,认为此次冒险取胜只是侥幸,断不可再犯,这大大鼓励了部下献策的意愿与动力,最后终于建立了实力强大的魏国。

在商战中,正确的经营思想、战略目标,优秀的管理人才,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能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同样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得势者倡,失势者亡”,只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合理的人才使用、科学的组织管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措施,才能激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而在高科技时代,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因此,许多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吸引高科技人才,并激励员工,发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以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成立于1984年的上海贝尔公司在诸多企业普遍面临高科技人才短缺、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困难下,却能始终保持员工流失率5%的良性循环。它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呢?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总裁谢贝尔先生说:“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有良性竞争氛围的上海贝尔大家庭,努力使员工能分享公司的成功,但同时也努力使我们的福利政策能激励员工奋力争先。”正是由于上海贝尔的决策者深刻地体认到,人才正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关键,因此,他们把公司的福利政策作为公司整体竞争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与其总体的竞争策略保持一致。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给员工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优良环境,是公司福利政策的宗旨。在上海贝尔,员工所享有的福利和工作业绩密切相连。这种激励政策使公司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并促使员工去争取更好的业绩,于是上海贝尔的业务蒸蒸日上。

四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原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文”

除了采纳有利的作战方略,还要设法造“势”,形成一种积极的军事态势,以辅助战争的进行。所谓“势”,是指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灵活机动,采取相应的对策。

“心得”

在战争中,有利的计策是取胜的关键,然而,计策不能单独发生作用,因为计策是隐蔽的,需要有相应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效力。因此,作战主体要根据战争需要,采取多种对策,以造就一种对我军有利的形势,使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隋末,李密与王世充交战,王世充找了一个长得很像李密的人,捆起来藏在军中,等到双方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命人带“李密”从阵前经过,并不断高呼活捉了“李密”,此举鼓舞了自己部队的士气,动摇了敌人的军心,使李密的军队大败而归。秦灭六国之时,秦始皇也是采用李斯、尉缭子之计,远交近攻,根据作战的需要,对其他国家进行分化收买拉拢政策,使六国各自为政,内部上下异心,首尾难顾。秦国用了六年时间,终于歼灭六国,一举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商战中同样需要“乃为之势”。而商场中的“造势”,运用最多的是广告,许多企业为提高知名度,促销新产品,透过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制造各种轰动效应,此即通过“造势”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座落在华盛顿市52层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总部大楼落成后,利用了飞进大楼的一大群鸽子来提高公司知名度。他们先关闭所有的门窗,拘禁所有的鸽子;然后又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处理有关保护动物的大事;接着,电告各个新闻机构,大楼将出现颇有情趣的捉鸽事件等等。在3天捉鸽的时间里,形象生动的消息、报道、特写、评论等充斥报刊。公司高级经理人员还纷纷在电视上亮相,在大谈保护动物的神圣职责的同时,兼向公众介绍公司的宗旨和服务范围,一夜间,公司声誉雀起。

五 兵者,诡道也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速,远而示之近。

“译文”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因此需要做到:能战却装作不能战,想攻却装作不想攻,想进攻近处,却装作要进攻远处,要进攻远处,却装作要进攻近处。

“心得”

孙子全部作战之思维,是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交织而成。“奇和诡”的思想贯穿《孙子兵书》全文。历史的经验表明:兵需用诈,兵不厌诈。战争中,敌我双方为了掩盖各自的目的和企图,遂以各种假像迷惑敌人,诱骗对方,造成敌人的错觉,使之摸不清行动者的真实意图。这是一种斗智的作战指导思想。在战争中,没有仁义、诚实可言,只要有利于战胜对方,可以不择手段。不识诈,势将误入圈套;不用诈,则难以争取主动。

战国时要离击剑,他的个子虽然瘦小,却战无不胜。伍子胥向他请教,要离说要想战胜对方,先要向敌人显示出自己的不能,让敌人骄傲,再让自己漏洞百出,让敌人认为有机可乘,生出轻敌之心,等他放松自己的时候,再突然进攻,使之猝不及防。可见,他深刻理解了孙子“诡道”的精髓。三国时的吕蒙,欲取荆州,时值关羽水淹七军,士气极盛。而吕蒙称病,陆逊上书请关羽关照,关羽于是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戒,导致兵败麦城,一代名将被杀的悲惨结局。可见,在战争中,欲先胜人,应先示之以不胜,使敌人心骄志懈,而我则伺机乘隙,一举成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者,几乎都是依靠以奇取胜的。企业不仅要有独具特色的新产品、特殊的工艺,还必须巧用计谋,以迷惑竞争对手,使之疏于防范,从而让自己的产品能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0世纪初,美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各大汽车制造商莫不求新求变求实用,唯独福特汽车仍是不改初衷,维持一贯的生产模式,为此销路大受影响。面对众部属的建议与批判,老福特总是回答说:原产车耐久,就是好。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福特已经另外设计出了一种极为新潮的A型汽车,并大量收购废船炼钢,以减低成本,而在1957年8月,福特宣布关闭生产新型汽车——T型车的工厂。奇怪的是,工人无一遭到解雇,仍旧照常上班。正当所有人感到迷惑不解之时,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的A型汽车面市了。这种造型独特、价格低廉的轿车倍受青睐,使福特公司迎来创业史上的第二次辉煌。福特,面对别人的挑战,表面上不理不睬,实则养精蓄锐,暗渡陈仓,一旦时机成熟,就反客为主,占尽风头,这即是兵不厌诈的极好战例。

六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原文”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译文”

敌人贪利,则以小利来引诱它,伺机攻击它;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攻取它;对于实力雄厚的敌人,则需严加防备;对于兵强卒锐的敌人,当避其锋芒;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透过挑逗的方式设法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加骄傲自大;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要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心得”

孙子著名的“诡道十二法”,即兵不厌诈的方法。诡道,是一种欺骗行为,千变万化,因时因地因敌而异。“诡道十二法”的前四种,是隐蔽自己的方法,后八种是利用敌人的方法,这些都是作战中利用诡道的原则。在敌人贪利、混乱、失去理智的时候,要懂得抓住时机,乘虚而入;对于强大的敌人,就要加强防备,避开他们的优势,千方百计使他们骄傲、懈怠,并让他们焦躁、疲惫,从而变优势为劣势,以利我军行动。总而言之,正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所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诡之一句而已。”古今中外,战争的诡道事实不胜枚举。

曹操“横槊赋诗”,却有赤壁之辱;苻坚“投鞭断流”,却有淝水之败。无数历史的事实应证了孙子言论的正确。刘邦曾用黄金400斤贿赂楚将,使数10万楚军变成了一盘散沙。项羽兵败,与其说是自己用刀割下来的,倒不如说是刘邦用钱买下来的。钱在这里成了战胜项羽的致命武器。可见,使用计谋,用利造乱,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判断就是要分析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于强弱不同的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求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其实,商战中的“避实就虚”、“游击战”、“防御战”等策略与孙子的“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等战略正好不谋而合。

20世纪60年代,哈勒尔与宝洁公司清洁剂之战被称作“猴子与大象”之战。面对强大的宝洁公司,哈勒尔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巧妙的游击战术。当宝洁公司在丹佛试销一种称为“新奇”的清洁喷液时,哈勒尔很巧妙地从丹佛市场撤出了该公司名为“配方409”的同类产品,使宝洁公司的新产品在丹佛的试销大获全胜。而在该新产品大量涌向丹佛市时,哈勒尔则把他的16盎斯装和半磅装的“配方409”投入市场,以低廉的价格销售,此举使得宝洁公司新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远远不如预期,这结果严重打击了“宝洁”高级主管的信心,最后,“宝洁”不得不从货架上撤回该项新产品,而哈勒尔也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面对“宝洁”这种强劲的对手时,哈勒尔利用了大公司因过分自信而不去密切注意敌手动静的心理,使得他的游击战一举成功。

七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原文”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要在敌人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作战的奥妙所在,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机作出决断,不能事先予以规定的。

“心得”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已是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历史上许多的战争都是在对手失去戒备或在其料想不到的时候、地点,果断地采取行动,突施袭击,使敌人判断错误、计划错误、行动错误,最终被杀个措手不及,以致兵败连连。“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可以说是孙子“诡道”谋略最重要的宗旨,也是兵家出敌制胜的奥妙所在。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孙策趁机举兵江东。在建安元年八月,孙策奉兵攻取会稽郡。但会稽郡太守王朗据守固陵,抗击孙策,使孙策多次从水路进攻都未能成功。后来孙策采纳了孙静的建议,放弃正面进攻,采取“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于夜间在多处点起烟火,布下疑兵,以迷惑王朗。而孙策则率兵突袭高迁屯,王朗大惊,忙派丹阳太守周昕迎战。周昕战败,王朗乘船逃跑,孙策大军乘胜追击,王朗的军队被迫投降,孙策便占据了会稽郡。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在商战中也被广泛应用。其核心就是个“奇”字,即捕捉对方的思想弱点,利用对方的思维惯性,抓住对方防备的“死角”,反常用兵,出奇制胜。因此现代商战,经营者们绞尽脑汁,面对不同的形势,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希望通过“出其不意”来占据优势,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一个美国商人在与日本人做生意前,根据日本人狡诈多变的特点,事先制定了10多套对策并将之熟记于心。但到达日本后,日本人恭敬的态度大大满足了美国商人的虚荣心。在不知不觉的交谈中,日本人已掌握了对方必须在两周内归国的讯息。然后,日商又开始展开了谈判技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日商安排美国商人到处游览,对谈判事宜一拖再拖。等到第12天上午才开始正式谈判,下午又安排打网球,第12天的谈判又由于欢送仪式而被取消。归期已到,谈判毫无结果,美国商人以前所想的计策一个也没用上。第14天,谈判刚开始,接待他的两个高级官员就来送行,谈判只好在汽车里进行,让美商大为惊奇的是,真正与之谈判的就只有这两个高级官员!在到达机场前,协定终于达成,其结果如何?照那位美国商人的话说: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第一次的大胜利。

八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原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译文”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且毫无条件呢?

“心得”

用兵之道,谋划在先,需要从“五事”、“七计”测算交战双方的优劣,对于敌之强弱、将之贤愚、兵之多寡、地之险易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总之,从古至今,无数的战争证明,在开战之前,如果计算周密,取胜的条件多,然后出兵,就会取得胜利;若是策划不周密,取胜条件不充足,就必然遭致失败。

魏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兵变。姜维乘机伐魏。魏将军陈泰认为:“姜维让句安、李忻所守的曲山东西城,虽然坚固,但远离蜀地,孤立无援,我们只要将其包围,断其粮草,绝其水源,便可兵不血刃而拔其城,使其屈服。”郭淮用其计,在姜维过了牛头山后,前由陈泰围堵,后教郭淮截断其归路,前后夹击,使姜维首尾难顾,最后只好退兵,句安等人等不到援兵,不得不投降。

在商战中,周密的策划是胜败的关键。“庙算”的战略思想要求企业必须“先谋后战”。在采取行动之前,如果没有对未来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没有远见,缺乏全局观,目光短浅,将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世界许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庙算胜”,坚持“谋而后战”的经营原则。

波音公司是美国一家生产民用飞机的大公司。公司预测到超音速客机可能会成为将来客机的发展主流,因此考虑要进入这一个领域。在对未来的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后,波音公司决定生产这种超音速客机。但这项工作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慎重起见,公司决定先用两年把飞机设计出来,然后再对此方案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在两年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坐波音飞机的人数逐渐趋缓,另外,超音速飞机产生的巨大声响使有些地区限制这种飞机从该地区上空飞过。而且,制造这种飞机的成本超出原先估计的2~3倍,飞机的载客量却只有60多人,再加上燃料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都是以前没考虑到或考虑不周的。波音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后,发现发展这项投资的条件并不成熟,于是决定暂时放弃超音速飞机的生产。由于没有贸然行动,所以避免了重大的损失,这不正是孙子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最好体现吗?

“饱带干粮晴带伞”,这是世人所熟知的俗语。因为高明的谋略家,无不是高瞻远瞩,策划于前,行动于后,防患于未然。

“谋划在先”可以说是一条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领域通用的谋略,它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