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和第34任总统。虽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时支持度不高,但自1980年代迄今,艾森豪威尔的历史评价逐渐升高,经常被评选为美国最好的总统前十名。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乔治·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为他所用。
艾森豪威尔作为一名西点人,就像卓越的职场人士一样,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而非空洞的语言和虚假的宣传。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行动才能更好地说明一切,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让行动决定一切
西点人把少说话、多做事奉为行动的准则,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完美复命,提升自我。而且,只停留在“想”的阶段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只有立即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西点军校流传着这么一个老故事,讲的是一位长相粗犷的士兵在别人围坐在营火旁讲述自己的大无畏故事、吹嘘自己的个人成就时,他却在拨着营火的余烬。尽管这位沉默的士兵什么故事也没讲,其他人对他却怀着同样的敬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摒弃了自我吹嘘的机会,而用实际行动对每个人做着贡献。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西点军校就深谙这一点,以行动为准则,用实际说话。
1973年,布雷德利获得塞耶奖发表演讲时,反复要求西点学员要学会踏踏实实地做事,绝不迟到、绝不拖延。在西点的游泳救生训练中,学员们最害怕的一个动作是:穿着军服、背着背包和步枪,从近10米的高台上跳进游泳池,然后在水中解开背包,脱掉皮鞋和上衣,把这些东西绑在临时的浮板上。尽管学员们事前都反复演练过每一个动作,但是真到了要往下跳的那一刻,大部分人还是会迟疑,走到跳板尽头之后就会停下来。当然,学员是绝不会退缩的,因为那意味着被勒令退学。尽管有些犹豫,他们最终还是会行动起来,纵身跃下,相信这成功一跃之后的兴奋之情是无法言说的。行动产生了信心,信心又促进了行动。在西点,行动指引着一切。
洛克菲勒曾说:“不要等待奇迹发生才开始实践你的梦想。今天就开始行动!”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为此,西点军校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员并不是随随便便无论什么时候想在图书馆都行,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做完规定的事。他必须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能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绝不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的要求,使学员自觉适应军校生活、自觉完成规定课程,自我提升的意识也明显增强。
在西点军校,每个学员都有责任了解军官基本素质培训的标准,并严格按规划要求达到这个标准。在第一学年里,学员要熟悉4年教育计划的主要条款。教官要与学员共同研究具体落实目标。就拿军事教育计划来说吧,战术教官将在秋季学期中与每个一年级学员讨论具体实施问题。学员要正确估价自己的信念、价值和信仰,对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作出承诺。在第二学年里,学员通过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领导职务(如在野外训练中担任上士、副班长、营区值日员等),以及行使增加的特权,加深对自我约束重要意义的认识。西点人对个人负责需要毫不含糊,对更大范围的事情负责更要毫不马虎,中规中矩,表现出军人的干净利落。
“绝不将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这是严格的军人准则,也是战争需要的准则。迅捷、及时、准确是军事活动中最宝贵的概念。就作战而言,只有快速、准确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措手不及,才能把握战机,争取主动,稳操胜券。
职场中的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只有积极行动,才能脱颖而出,同时,要学着马上行动。只有马上行动才能把握这一切。
迈克是伦敦一家公司的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奔跑的鸭子”。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飞来飞去,即使是职位比迈克还低的人,都可以支使迈克去办事。后来,迈克被调入销售部。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开始私下里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迈克却没有这样,他从不抱怨,只知埋头苦干,距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全部完成了原定的销售额。其他人可就没迈克那么幸运了,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羞愧难当的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而迈克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奔跑的鸭子”迈克在上任后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染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0%。后来,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亲自任命迈克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公司,这位“奔跑的鸭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不抱怨、只知执行的迈克不但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给自己带来了美好的前程。
或许你也会经常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像迈克那样执行任务,无条件地执行,马上执行。“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成功的秘诀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常做什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员工接到任务之后也是一样,不管领导决策对不对,马上执行才是第一位的。如果等到你问清一切问题,最佳时机可能早已失去。很多聪明的职场人士就是善于把握这一点,毫不犹豫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才将成功的果实紧紧地攥在了自己手中!
专注+方法=事半功倍
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假如你早上7点钟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的事情。对大多数人而言,他在16个小时之内很可能是在做各种各样的事,而假如你只做一件,并将所有时间都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一样会成功。
有人把专心界定为这样: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一欲望的方法,并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上去。
拿破仑·希尔的一位朋友发现自己患了一般人所说的健忘症。这里引用他的话,告诉你他是怎样克服他的这项障碍的:
我已经50岁了。10年来,我一直在一家大工厂担任某个部门的经理。起初我的工作很轻松,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我的责任也越发重了。我手下的几个年轻人已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能力与精神,他们大有取我而代之的势头。和我同龄的人大都希望过舒适的生活,而且,我在公司已经服务那么长的时间,因此,我觉得我大可以轻轻松松地工作,安心地在公司待下去。但这种心理态度几乎使我失掉我的职位。大约两年前,我开始注意到,我专心工作的能力已经衰退了,我的工作令我心烦。我忘记处理信件,直到桌子上的信件堆积如山。各种报告也破我无意地积压下来,我的部属大感不便。我人虽然在办公室,可心不知早就跑到哪儿去了。
一切的情形都显示出:我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工作上。我忘记参加公司一个重要的主管会议。我手下的职员发现我在估计货物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虽然他没有让总经理知道这件事。对于这一切,我感到惊讶。于是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希望静下来,把这一切情形都好好想一想。我在一处偏远山区,严肃认真地反省了几天,使我深信自己是惠了健忘症。
我缺乏专心工作的力量,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工作。这完全是因为自己思想未放在工作上的缘故。我在满意地诊断出自己的问题后,就积极寻求补救之道。我需要培养一套全新的工作习惯,我决心要达到这个目标。每天,我拿出纸笔,写下我一天的工作计划。首先,处理早上的信件,然后,填写表格、口授信件、召集部属开会、处理各项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办公桌收拾干净,然后才离开办公室。我在心里问自己:“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获得的答案是:重复这些工作。我每天以同样的兴趣去从事同样的工作,而且尽可能地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的工作。
当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又开始想到别处时,我立刻把它叫了回来。利用我的意志力所创造出的一种心理的刺激力量,使我不断地在培养习惯方面获得进步。后来,我发现,我每天虽然做同样的事情,但却感到很愉快,这时,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我有的是时间,因为我从来不离开工作岗位;我不认为人可以离开工作,他应该要朝思暮想,连做梦也是工作。”
众所周知,运动能使肌肉发达,工作时全神贯注是否也能促发脑部相关部分的功能呢?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波斯纳利用正电子放射层析X扫描器和脑电描记录器记录全神贯注工作时的人脑活动。受试者初次做某种工作时,脑部的血流量和电子流动都会增加,后来对这种工作熟练了,脑部的血液流量和电子放射量就减少。波斯纳认为,我们越常练习聚精会神,脑部的活动就越没有必要增加。在某一领域练就的心理技能,可以转用于别的领域。
在西点军校教导未来战地指挥官如何保持专注的路易·乔卡说:“关键存于学习克服内在或外在的‘噪音’和干扰。”比方说,假如你爱好爵士乐,不妨播放些音乐,然后设法只听中音萨克斯管,不听别的,借此练习集中精神的能力。
加州口腔医生艾尔·司徒伦保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开车走同一路线上班,把车停在同一个停车位。他穿外科手术服时总是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总是先洗右手,再洗左手;检视病人时总是站在同一个位置。这并不是什么迷信。他按照习惯行事,能够有条不紊地专注于某件事。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哈利·齐克仁米哈勒认为:“这就好像比赛前的运动员或主持典礼的牧师,习惯性的行为能使人较易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挑战。习惯性的活动使人把精神重新集中起来。”
你可以为任何工作制订一套行事程序。假如你不太喜欢手头的工作,不妨为自己建立一个工作顺序:先给自己泡杯茶,然后清理书桌,把笔放在左边,把计算机、电话放在右边,最后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天天如此,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在做熟这些程序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并凡全力以赴地工作了。
齐克仁米哈勒说:“我们的技能如果只够应付眼前的挑战,则专注的程度最高。”要想轻松地完成一件简单乏味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这个工作的难度。不妨把沉闷的工作转变成具有挑战性的比赛,跟别人比,跟从前的自己比,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制订规则和目标给自己一个时限。这样增加挑战性也许能够迫使你进入理想的全神贯注状态。因为为了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你必须全力以赴。
有一种赤脚走过火炭的游戏,这种游戏的关键也是自言自语的心理暗示。宾夕法尼亚州大西洋教育研究所的罗恩·裴卡拉曾对几十位参加过这种游戏的人作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火床的温度高达摄氏650度以上,那些分心的人最后多半脚底起了水泡,而专心地反复自言自语“冰凉沼泽,冰凉沼泽”的人则丝毫未伤。裴卡拉认为,专心地重复说同一句话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其余的人注意力分散,结果被烧伤了。
当你致力于解决问题却又遇到瓶颈时,突破问题的关键是“对症下药,见缝插针”。
做事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不要忘了全力以赴。斯迈尔斯认为:下定决心,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一位著名的教练对他的球队说过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话:“当欢呼声消失了,体育场人去楼空后,当报上的大标题已经印出,你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超级杯奖杯放在桌上,所有的热闹都已消失后,剩下的只有:致力于完美,致力于胜利,致力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以使这世界变得更好。”所有的人类都是宇宙有创意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在致力于完美时,才会去想我们是为何被造。只有视人类为神圣的杰作,才能说明每日的奋斗会使我们变成我们还未达到的人。
时间管理能力让梦想起航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有时间管理的能力,时间管理是什么呢?它的基本思想是,更多地开发自己的潜质,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不要在职业或个人日常生活中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转,即不要受制于外界因素。即使各种任务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不断有人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你要做的事情多如牛毛,你仍然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时间规划和工作方法对工作应付自如,从而每天赢得一点时间,把时间用于真正的指导性工作上。
航海者有句古训说:“关键不在于风向何处吹,而在于我如何驾驶帆船。”正如W。J。雷金所指出的那样,许多人过于注重活动本身,而不太注重目标。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时间进行管理,合理规划。
一个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也是一个懂得休息的人。丹尼尔在一本名叫《为什么要疲倦》的好书里,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棒球名将康尼·麦克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相反,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5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而且一点也不感到疲劳。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
在二次大战期间,马歇尔觉得指挥美军部队非常劳累,所以中午必须休息。如果你没有办法在中午睡午觉,至少要在吃晚饭之前躺下休息1个小时,这比喝一杯饭前酒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晚饭前睡的那1个小时,加上夜里所睡的6个小时一共是7个小时,对你的好处比连续睡8个小时更多。如果你能在下午5点、6点或者7点钟左右睡1个小时,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1小时的清醒时间。
拿破仑·希尔在亨利·福特过80岁大寿之前去访问过他。他实在猜不透他为什么看起来那样有精神,那样健康。拿破仑·希尔问他秘诀是什么·“能坐下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绝不坐着。”福特这样回答。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员,你就不能像爱迪生或是山姆·戈尔德温那样,每天在办公室里睡午觉;而如果你是一个会计员,你也不可能躺在长沙发上跟你的老板讨论账目的问题。可是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市里,每天中午回去吃中饭的话,饭后你就可以睡10分钟的午觉。这是马歇尔将军常做的事。
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工作效率也会很高。
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就曾以事实证明了这件事情。泰勒选了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先生,让他按照马表的规定时间来工作。有一个人站在一边拿着一只马表来指挥施密特:“现在拿起一块铁,走……现在坐下来休息……现在走……现在休息。”他曾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而且中午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在对所有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之后,泰勒认为这些工人不应该每天只送12.5吨的生铁,而应该能每天运到47吨。照他的计算,他们应该可做到目前成绩的4倍,而且不会疲劳,只是必须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一边休息,一边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别的人每天只能装运12.5吨的生铁,而施密特每天却能装运到47.5吨生铁。而且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姆钢铁公司工作的那3年里,施密特的工作效率从来没有减低过,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有时间休息:每个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而休息34分钟。他休息的时间要比他工作的时间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记住:常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劳之前就休息,不要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有效地调整自己,你就能做到养精蓄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