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10385100000012

第12章 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

华中师大学院严正教授说:“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的读书成才,而忽视了‘成人’的锻炼。孩子就是一只小鸟,只有给他无数次试飞的机会,他的翅膀才会硬,才有能力翱翔蓝天。”

对于父母来说,最快乐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好人生路,可以说每位父母都是煞费苦心。

为了帮助孩子,我们去研究、学习各种教子经验,我们会不顾劳累地多走上一段路,只为买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我们从不在乎自己的付出,唯一担心的是对孩子照顾不周。

下雨了,孩子不用担心,会有爸爸妈妈来接。

肚子饿了,放心,妈妈已经把晚饭做好,端上桌来。

不敢自己出门,放心,妈妈会带你外出。

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可是结果如何呢?孩子在接受我们倍加呵护的同时,也形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的只有几步。”如果不趁早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是终将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又怎么能保证他自己能走好今后的道路呢?

这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感受到的美式教育:邻居跑来兴奋地告诉我,她两岁的儿子卡瑞会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了。我过去一看,发现原本漂亮的床单被剪了好几个洞,到处都是胶水。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心疼,也没有因此责怪孩子,而是称赞孩子敢于独立尝试的勇气,然后再告诉孩子怎样合理地使用剪刀和胶水。

如果换到国内,这可是一个令人上火的行为,估计中国的父母看到孩子把床单剪坏了,还乱涂乱抹胶水,肯定是不由分说地先教训一通,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淘气!

两岁的小卡瑞已经会自己洗澡了,母亲帮他把热水弄好,把衣服脱掉,卡瑞自己爬到了澡盆里。玩了一会儿,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问他用不用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后用水冲干净,爬出了澡盆。

两岁的孩子能自己洗澡这是件稀罕事,大部分中国父母们是不会认同的。孩子还小,怎么能够让他自己洗澡呢?再说,万一出意外怎么办?是啊,因为怕意外,我们包办了所有看起来存在危险的事情。殊不知这对孩子的一生是极为不利的。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那么,父母的使命是什么呢?那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走一程。

可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喧宾夺主,把“陪”变成了“替”,把“配角”当成了“主角”。孩子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孩子去春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孩子参加兴趣班,替孩子选兴趣……无怪乎有人说,孩子有点儿什么事情,最忙乎的是家长。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没有事情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乐此不疲,孩子却早没有了兴趣,在一边“旁观”。

在一个偏远的地区,有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女生,人称“三脑袋”。她的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被列为全国的保送生。可她的父母非让她报考全国顶尖大学不可,她不想去,父母就逼着她去,让她为祖宗增光。

后来,她违心地去了那所大学。在入学后的考试中,她的成绩排名全班第18.她这位当地的“状元”哪能承受得了这样的结果!妈妈只好在学校陪了她一个月。

一个月后,妈妈前脚刚走,她后脚就跳楼自杀了。妈妈闻讯赶回学校,哭干了眼泪,一声一声地喊着:“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我当初不逼她,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为了让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家长真是操碎了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办好,甚至把孩子将来的前途都设计好了。但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孩子成长的规律吗?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走到底吗?

在父母的越俎代庖下,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被抹煞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温室花朵”,又如何能经得起日后生活风浪的冲击和吹打呢?

事实证明: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遇事“亲力而为”,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快乐和成功感。所以当孩子主动提出“我要做”“我想做”的时候,父母不要以孩子太小,干不好,或是嫌麻烦,而拒绝孩子动手的愿望。

有一次,3岁的童童尝试着自己穿鞋。“来,童童,你穿得太慢了,妈妈给你穿。”妈妈抱过童童,三下两下系好了鞋带。面对妈妈熟练的技巧,童童感到自己很笨拙。他灰心了,伸着脚让妈妈给他把鞋穿上。

4岁的时候,童童看到妈妈给花草浇水,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壶,想要帮助妈妈。“童童,别动。”妈妈喊道,“小心把水洒到身上,弄脏鞋子,你还小呢,让妈妈干吧。”

童童要帮妈妈收拾桌子,妈妈吓坏了,赶紧夺过碗碟:“小宝贝,你会把碟子摔碎的,还会划破手。”为了不使碟子破碎,童童再一次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当童童10岁的时候,妈妈说:“童童,来帮我把洗衣机里的衣服取出来。”童童回答说“妈妈,我忙着玩游戏机呢。”

妈妈又说:“帮我把地板擦一擦。”童童口头上答应说:“先等一等。”而心里却感到很奇怪:“这种事情,干嘛非扯上我?”结果一天过去了,他还是没做这件事。

妈妈还没明白,正是她把童童教育成这个样子的。

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在不断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尝试着展示自己的能力,面对用剪刀剪掉床单,到处涂抹胶水等等这些行为,父母不应该采取粗暴的制止。这样虽然能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却不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只会让他们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相反地,如同卡瑞妈妈的做法,先肯定孩子,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教育孩子,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人。孩子的人生道路很长,需要他们自己一步步的走下去,这是我们无法替代的。正如华中师大学院严正教授说:“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的读书成才,而忽视了‘成人’的锻炼。孩子就是一只小鸟,只有给他无数次试飞的机会,他的翅膀才会硬,才有能力翱翔蓝天。”爱孩子,就不要替孩子做他们可以去做的事情,让孩子学习该学习的,经历该经历的,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第二章 父母钱再多也不如自己有本事——该让孩子近早明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