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威猛浑厚
10383800000002

第2章 帝王游戏

公元1328年9月18日,安徽凤阳县发生了一件奇事怪事。

这件奇怪的事发生在凤阳县太平乡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叫孤庄的小村子。

那时凤阳还不叫凤阳,叫濠州。

那一年是元朝文宗元年。

那是个大灾年。从春天开始,凤阳就没再下过一滴雨了。田地被晒得裂了缝,栽下的秧苗一棵棵枯死了。到了夏秋时节,这一带又闹了一场蝗灾,真是祸不单行。

那时人们对付自然灾害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求老天爷开恩。太平乡孤庄村的族长召集全村人都去向老天爷求雨。青壮男子们赤着上身,将一根布汗巾往腰里一扎,将柳树条子编的圈儿扣在头上,跪在太阳地里。法师站在祈雨台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

就在男人们都跪在太阳地里求雨的时候,村里朱五四家的女人陈二娘,臂弯里挎了个竹篮子,向皇觉寺的方向走去。不过,朱家媳妇不是去求雨,而是求神保佑她肚里的娃娃平安落地,求神保佑她把娃娃早点生下来。

按时间算来,朱家媳妇陈二娘肚里的孩子已经足月了,却一点没有要生的迹象。

据陈二娘自己说,她在怀这孩子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忽然见到皇觉寺的一尊泥塑罗汉金刚活了,走到她的面前,伸手给了她一个药丸。陈二娘把药丸接了过去,放在手掌里。过了一会儿,只见药丸由暗变亮,呈紫红色,眨眼间光芒四射,满屋生辉。陈二娘大惊,按照罗汉金刚的指示将药丸放在嘴里,那药丸径直滑到喉咙里,而且甘香异常。

陈二娘一下子惊醒了,方才知道是在梦里。虽然是梦,但明明齿间舌尖上却还留有余香。

陈二娘急忙推醒自己的男人,朱五四被搅了好觉,十分不满,埋怨道:“发什么痴!”翻个身又睡了过去。但陈二娘心里却暗想,莫非肚里怀着的不是凡胎?

就为了这个,她也要去皇觉寺烧炷香求菩萨保佑。

那天的皇觉寺十分安静。上香的人少了,有名望的师父都到晒谷场上帮老乡们求雨去了,那些小和尚们也都跟着看热闹去了。陈二娘来到大雄宝殿,吃力地跪到蒲团上,对着菩萨磕了三个响头。

也许真是这头磕得灵验了。恰在这时,陈二娘的肚子痛起来。

此时晒谷场上的求雨仪式已经完了,人们正要散伙各自回家,忽然看见皇觉寺的方向火光闪闪,红光冲天。

“不好了,皇觉寺失火了,救火啊——”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伙呼啦一下散开,纷纷回家抄了木桶、木盆、木瓢等家什,赶去皇觉寺救火。

谁知人群一路冲到皇觉寺门口,才发现根本没有起火。转到庙后,也不见火光。

大伙只好回去,走了半里地往回看,竟见皇觉寺仍是红光闪闪,如大火冲天,大伙都奇怪得不得了。

那个朱五四也稀里糊涂跟着众人,提着个木桶跑来跑去,却就是找不着火的出处,这时猛然想起老婆陈二娘说要去皇觉寺求神灵保佑,很可能现在就在庙里,便愣头愣脑地冲进庙去。一眼发现二娘已经生了,正跪在地下咬婴儿的脐带呢。

陈二娘见丈夫来到跟前,她满脸疲惫而自豪地对朱五四说:“是个儿子哩!”

朱五四脱了麻布短衫,裹着儿子出了庙门,大伙都愣愣地看着他,心想真是怪事,莫非那火光跟这娃娃有关?若果真如此,这娃娃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

生个孩子哪有如此神奇的,这不过是老百姓出于对皇权的敬畏,进而演绎出来的。民间口传文化就是这样,越传越神,像真的似的。

不过有一点的确是真的,那就是朱五四生在皇觉寺的孩子,就是日后的朱元璋。

朱五四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搬了一辈子家,最后才搬到凤阳太平乡孤庄村。

朱五四是个苦命人,平生就会两件事,一是会种地,肯下死力气,一大家子就靠他卖苦力;二是会生孩子,忙完地里的活,回家也不让老婆闲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皇觉寺里生下的这个孩子,已经是第八个了。

朱五四没有什么文化,不论生男生女都叫重几,到这第八个孩子,自然也就一路叫下来,顺嘴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朱重八。

朱重八生得十分怪异:鼻大、眉粗、眼圆,脑门骨向前凸起一大块,下巴比平常人长出一寸多,加上天生黑脸膛,令人看了就怕。

他老爸朱五四一生逃荒逃疫逃迫害,他哪能过上好日子,一等到能走路会说话有点人样子,便开始替富户人家放牛放羊了。

这个放牛娃,身在山坡深谷、白云绿荫、牛鸣羊咩鸟啁啾的环境里,竟然混成一个鬼精灵,馊主意特别多,他的许多玩伴也跟他学得乖巧,以致后来都随他成了明朝的开国元勋。

朱重八最爱玩的游戏是做皇帝,和他一般大小甚至大他好几岁的孩子们,也习惯听他指挥。

有一年秋天,朱重八刚把牛赶到南山,早在那里等着他的孩子们便把他围住了,七嘴八舌,唧唧喳喳,这个要捉迷藏玩,那个要去偷豆子来烧着吃,争来争去,谁也不让谁。

朱重八这才一本正经地轻声说道:“玩这些都没有味道,我们玩做皇帝。”

孩子们一听都乐了,一起跳起来,连忙去找石头,搬土块,不一会儿,垒起一个皇帝的“宝座”来。只见那土堆子三四尺高,尖尖地堆上去,最上面是一块大石头,又尖又滑。

朱重八见垒好了“宝座”,又说:“我们轮着来坐,坐上去的便是皇帝,大家一起给皇帝磕头。”

轮流做“皇帝”开始了,朱重八叫大家先去做。

一个孩子坐上堆顶那块又尖又滑的大石头,其他孩子便排成队给坐上去的孩子磕头。可是,十几个孩子没有一个能受得起别人磕头的,不是刚上去就跌下来,就是坐在上面东倒西歪,没接受两个头就坐不住了。

最后轮到了朱重八。只见他找来了一些胡须草,编织在一起,挂在嘴上,权当胡须;又拾了一块破水车板子顶在头上,算是皇帝的平天冠;然后,迈着大步子,一晃一摇地走上“宝座”,一屁股坐在那块又尖又滑的石头上,坐得稳稳当当,就好像坐在太师椅上一样。

孩子们见了,都想:别看这时坐得稳当,一拜你就坐不住了。便排成一长溜,毕恭毕敬地向朱重八磕头。孩子们轮流一连磕了三个头,高呼:“我主万岁!”

磕头完了,抬头看看朱重八,只见他稳稳地坐在那石头上一动不动,挺着胸脯,神气极了。

一拜他没倒,大家又一起跪下,拜第二次,嘴里高呼:“我主万岁!”磕完了头站起一看,朱重八同样纹丝不动,手捋着“胡子”,笑嘻嘻的。

这时那些孩子都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朱重八,又拜第三次。朱重八还是那样,不但稳当当地坐着没动,就连他头上的那块破水车板也没有掉下来。

三次拜完了,一个小孩不服气地走上前,想把朱重八推下去。朱重八眼尖嘴快,右手朝左手上一拍,说道:“大胆!带下去,杖打五十大棍!”

这一说,孩子们都笑了。有两个孩子真的过去抓住那个小孩的膀子,把他架到一边,另一个小孩一口气跑到一块高粱地里,折了一棵快要成熟的高梁,用那高粱秆轻轻地在那孩子身上打了起来。

有一天,朱重八和伙伴们玩累了。“朝拜”已毕,“将士”们也班师凯旋。他们的“全国”百姓和“朝廷君臣”们都欢腾不已,在山谷中载歌载舞,田野间牛羊嬉戏。有“臣奏”曰:

“吾皇万岁!眼下天下太平,敢请宰牛杀羊,以示庆祝!”

朱重八一时高兴:“爱卿所奏甚是,准奏!”

“群臣”们听了乐呵呵。两个力气大的娃娃连忙一个箭步,冲向田野,牵过一条花白小牛犊,用放牛绳捆住前后腿,举起砍柴斧头,当头就是一连几斧子砍下。可怜的小牛犊,当场血溅五步,一命呜呼。

孩子们一拥而上,剥皮割肉,捡柴搭炉,三两个时辰,一条小牛犊就被吃得只剩下一张皮、一堆骨头和一根尾巴了。

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山脚下村子里,炊烟袅袅在半空中飘曳,是该牵牛领羊回家的时刻了。此时,一个八九岁的矮胖小子,蓦然吃惊,笑嘻嘻的脸蛋上,刷地掉下了两行眼泪,慌忙中他忘了礼仪,向“皇上”吼叫:

“重八哥,你叫他们把我的牛宰了,我怎么回去?”

大家都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出主意,谁也没法子去担罪过。着急呀!埋怨呀!山谷中乱成一团,胆小的、怕事的,趁人不注意,牵着自己的牛,偷偷地溜了。这娄子捅得实在太大,搞不好,统统有得揍。怪只怪“皇上”,他怎么出了个馊主意。大家你望我,我望你,眼光都集中到朱重八的身上。

朱重八这时候当然也是心慌意乱,一时拿不定主意,可是,他知道他一定得想出主意。点子是他出的,“皇帝”是他做的,这事儿摆不平,他以后还怎么混?个人挨揍事小,以后别人不把他当皇上“事大”。

他终于想出了法子,他先吩咐两三位身手不凡的“武将”,立刻把溜走的少数人拦截回来,又命令所有人快速清理现场,皮、毛、骨头、火烬、杂草、木柴、树皮等,统统埋到地下。

所有人都到齐,现场恢复原状后,这位“皇上”便宣布说:

“我们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石头缝里,我们一定要异口同声,说是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我们怎么拉也拉不出来,所以我们今天都下山迟了!”

这是没办法中的唯一办法,结果果然把大人们骗了过去。朱重八从此更加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似乎是当“皇帝”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