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0382400000081

第81章 “沉下去”

在美国读书5年、在波士顿和硅谷的大公司工作10余年,是刘亚平回国创业十分宝贵的经验财富。从1994年开始,刘亚平在美国波士顿的Philips(飞利浦)公司、硅谷的Read-Rite公司和Schlumberger公司,担任过半导体设备研发部门高级工程师、计算机数据储存设备研发部门经理以及北美市场部总监等职,积累了丰富的高科技研发和管理经验。

“掌握最尖端的技术,有国际大公司的从业和领导经验,有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国际资本运作,回到中国后,我是有优势的。”刘亚平十分自信地说。

刘亚平回国后,一方面以协会、公司的名义与志同道合的人士开展实业,一方面牵线搭桥吸引海外投资。

据悉,汉辰科技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后,他在美国的硅谷创新集团公司仍然存在。据介绍,该公司开展家电与通信产品的IC设计与系统的研发,并兼顾风险投资以及园区开发。

刘亚平说:“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与国外连接,把握国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动态。”

任何企业发展壮大,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资金。海归创业同样如此。对此,刘亚平不光为自己忙,还为别人忙。几年来,他和合作伙伴以选择技术、帮助融资、联系合作伙伴、物色团队成员等方法,先后组织了芯片设计、网络技术、GPS系统与芯片、软件开发等硅谷项目到国内创业,建立高科技公司。其中有些项目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而在关键的资金问题上,多半由他带头“张罗”。为此,他还介入了风险投资领域,为留学回国创业募集投资基金。当时著名的香港和台湾风险投资家王干芝、洪星程都跟他有过合作。

“在国内创业,要敢于背水一战,不能患得患失,”刘亚平说,“我有那么一些海外朋友,对回国创业似乎也很感兴趣,每次都会问·下水,的感觉如何?水有多深?水凉吗?几年过去了,还是站在岸上问。其实,他们只要自己下一下水就知道了。”

他说他周围就有那么一些人,看到选择的项目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跃跃欲试,但国内的创业条件不比国外,有的可能要从零开始。但他们既想要初创企业的大股份和高成长率,又想保持在国外大企业工作时稳定的高工资和安逸的生活。

“这种心态是难以创业的。”刘亚平总结说,“这些人缺乏企业家的胃险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刘亚平始终强调,他要让自己回归,去当一只“土鳖”。他说,在国外按规章、法律程序办事,但在中国未必行得通。他举例说,在美国开惯了车的人,在中国开车可能会很不习惯,这里十字路口左转车会抢道而不让对面直行车,右边岔道上的车会突然插入你的道内而不会看你一眼……这些甚至已经成为某种规矩。有人说,要在中国做生意,首先要适应在中国开车。中国有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处事习惯,不去遵循,可能什么事也办不成。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00年3月,他带着几个人前往广州某半导体生产厂购置电子元件。他先与该厂的一位销售部副总经理谈,谈到每箱2000元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降价了。由于价格过高,他们决定另找其他生产商。可是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踏遍广州市,也没有找到此型号的元件。无奈之际,他们又回到该厂。与上次不同,这次销售部总经理也在那里。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与副总经理谈,而另一部分与总经理谈。刘亚平向总经理解释,他们在研发高科技产品,需要该厂的元件,但因企业初建资金短缺,希望能给予适度折扣。同时,刘亚平当场保证,在日后大规模生产时,可与该厂订立长期合作关系。结果总经理答应,元件以每箱1800元的价格卖给他们。

刘亚平总结:“为什么总经理把货卖给了我们,不是因为那位总经理被我们打动,而是因为他要让副总经理知道,他是主管领导,在外人面前,他有权决定该以何种价位出售产品,从而显得很有面子。”

于是,在以后的国内商务交往中,刘亚平更加注重入乡随俗,重视“不是规矩的规矩”,用他的话说,就是“沉下去”。

当然,刘亚平也一直在强调,近几年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不规范、不合规的东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公正、高效和透明。

在国内打拼多年后,刘亚平对中国国情有了一定把握,美国学习工作的海外背景,使他自然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可望得到的人才。刘亚平对笔者讲,曾经有不止一家世界著名大公司的亚太区总裁找过他,要他出任他们中国区的负责人职务。但是,刘亚平拒绝了,他要的是属于他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