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0382400000035

第35章 初到法国的感觉是“震撼”

北京欧特科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少伯博士

范少伯,1963年生于江苏常州。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农田水利系,1987年获法国南特大学高等机械工程师学校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2年在北京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建北京欧特科新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5万元创业资金。范少伯参与了多项国际大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如法国高速铁路工程、加来港扩建工程、尼日利亚天然气工程等。近年来参加了国内黄河小浪底工程的施工设计与管理,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建设和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咨询。

细格子衬衫,米色的休闲裤,金丝眼镜,42岁的范少伯,看上去随意而低调。这位1986年去法国后一呆就是16年的技术精英,2001年回到北京,落户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办北京欧特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如今他的企业已颇具规模,搞水利工程的他,几年来参与了三峡水利工程和京沪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设计工作,用自己的技术和专长实现了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报国理想。

在谈到之所以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时,范博士说:“我觉得一个人就像一个原子一样,能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动能,看你自己的运动速度,也就是个人能力;另一部分是势能,在自己的国家做事才能产生势能。在国外怎么做都感觉是帮别人做的,每次做完一个工程后总觉得是又帮人家做了一个好的项目。在国外转了这么些年,走到哪里都不曾忘记过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法国《解放报》的长篇报道称他为“第三种人”——介于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一种特殊身份,法国人认为他是中国通,中国人认为他是法国通。正是这种留学法国的特殊背景,成就了他走出的“第三条道路”——海归创业之路。

1986年夏天,范少伯作为中国教育部选派的出国留学人员,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抵达法国巴黎国际机场。他走出机场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我们落后得太多了。”

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而此时法国的高速公路已相当发达,巴黎机场的建筑也非常现代化。对于搞工程出身的范少伯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撼。所以接下来在巴黎停留的几天里,他无心浏览那里的名胜古迹,背着行囊来到法国西部的南特大学——一所被称之为“工程师学校”的法国著名学府,投入到紧张的留学生活中。

在中国,范少伯是华东水利学院的毕业生,本科的专业是农田水利工程,研究生的专业是水利工程结构。1984年,他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拔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在几百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范少伯的导师周氐是中国水利工程界一位著名的学者,而他的导师就是30年代的留法学生,所以他也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所以在选择留学国家时,范少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国。

1986年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范少伯从外省来到巴黎,第一次饱览了风光旖旎的巴黎风情。凯旋门、罗浮宫、塞纳河、艾菲尔铁塔,巴黎的美好风光不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让他此后的人生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4年的苦读,1990年范少伯从南特大学毕业了,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巴黎,投身法国斯卑公司,开始了他的工程师生涯。

法国斯卑公司是法国一家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巴黎。该公司早在1964年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参与过大亚湾核电站、三亚国际机场、小浪底水电站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深广高速铁路等很多中国大型工程。范少伯的职业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扎实的基础知识、巧妙的计算方法、出色的专业水平,使范少伯在进入公司不久后就开始崭露头角。设计院的老院长也渐渐地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另眼相看,在工作中主动培养他,让他独立承担一些重要项目的设计方案。

然而每次接项目时,傲慢的法国人开始总抱怨怎么给他们派了个中国人去,但每次合作后都经常主动找他。在范少伯出色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前,每次的合作都从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吃惊,再到欣赏,最后主动找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