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0382400000138

第138章 斯坦福“务实理念”造就决策精英

北京时地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陶勇博士

陶勇,1960年生于西安。197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4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曾成功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全球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咨询项目,包括上海通用的渠道战略制定、美国大银行呆滞资产债务重组的金融风险分析等。曾任美国NAVIGANTCONSULTING INC。大中华地区董事总经理,美国SDG亚太区副总裁。2002年回国在北京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办北京时地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8万元创业资助。

陶勇不穿西装,没打领带,言谈儒雅中透着谦和,却又不乏自信。这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从90年代起,经历了从美国到中国几大决策咨询公司的种种历练,如今感觉已是举熏若轻,每每在为中国大公司培训“首席执行官”时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煮酒论英雄”。

陶博士的履历表清晰演绎着一位高学历、国际化背景造就的海归决策专家的成长历程。而在成功的背后,20多年来,从中国到美国,再从美国又回到中国,他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商场如战场”的风风雨雨,陶勇感慨良多。

198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来自中国的陶勇正面临专业选择。按说,在中国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到美国自然接着读他的系统工程就是了。没成想,斯坦福大学的系统工程与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特别重视“务实”教育的大学,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当时斯坦福有一个工程经济系统专业,也是列在工学院名下,这个专业强调量化分析,招生时看重在某个技术领域有深厚功底的工科学生,陶勇恰好符合这些标准,所以最后选择了这个专业。惠普、雅虎、思科的创办人均出自该系,可见新兴学科造就了大量技术精英出身的管理精英。陶勇走过的也是这样一条道路。

陶勇在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时经常爱问的一句话是:“你是学文的,还是学理的?”通常,学文的人比较感性,学理的的人比较理性,二者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陶勇的父亲是学中文的,他深受父亲的影响,但1978年考大学时,正赶上刚刚粉碎“四人帮”,正是社会普遍认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重理轻文观念的时候,所以陶勇最终还是选择了工科,但他心底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往“文”方面靠一靠。这一下,倒是如愿以偿了。

曾任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的陶勇,是校园里的活跃人物。他经常参加校园里的辩论会,不过那时辩论的主角,都是学校里三大决策学院的知名教授。听着这些颇具雄辩才智的大牌学者唇枪舌剑地公开辩论,当时的感觉是过瘾,日后发现受益匪浅。多年后,陶博士面对众多中国大企业的领导层人物,任他们轮番上阵辩论,他的雄辩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个企业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能力:一个是决策能力,另一个是执行能力。他引用拿破仑的话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决策’更难,所以也没有什么东西比‘决策力’更珍贵了”。“决策”一词在英文中把字拆开之后就是用剪刀剪断的意思。做出一个决策需要做三件事:首先必须知道你要什么,必须有一个价值趋向,有一个需求或者欲望,没有这个欲望驱动那个需求然后再体现成价值的话没有必要做决策:第二是决策必须要有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余地的话就无所谓决策;第三个是环境,环境特点也决定决策。

作为决策咨询专家,陶勇特别指出,做战略决策时第一细节方面不要考虑太多,量化分析细节太多肯定就变成垃圾桶的模型;第二就是要考虑长远,这跟短期业绩是矛盾的;第三就是要考虑不确定性,整个市场行业发展趋势肯定有其不确定性,我们最近做通信行业3G的牌照,牌照发给谁,发几家这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必须要考虑。

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决策?陶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方法是通过决策结果来判断,尤其是短平快的决策,决策结果很快可以看到,如果结果不好就是决策本身有问题。这就是所谓“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都是这样的。而另一种判断决策好坏的方法我们叫做“煮酒论英雄”,就是这个决策刚刚做出来还没有实施,对于那些决策结果周期太长的,往往知道结果时已经晚了,所以把判断决策好坏时间尽量提前,这样有可能保证你的决策,或者有可能改善你的决策。

陶勇在美国工作期间,曾任朗科公司CEO。这是一家基于深圳和硅谷的科技公司,提供移动无线数据存储产品,他们研发的U盘,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