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10381300000005

第5章 留学人员创业对中关村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留学人员群体的创业实践,不仅强化丁中关村人才高地的形象,产生了聚集效应,而且对中关村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留学人员创业出现了一批成功企业、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一批成功的代表人物,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示范作用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评出的“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家”中,不乏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典型代表。亚信总裁丁健、UT斯达康总裁吴鹰率先带领企业在境外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络、无线通讯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先驱者的成功鼓舞和感召着更多的团队。留美博士严望佳创办的启明星辰公司,已完成了20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重点网络安全工程,市场占有份额最高,成为中国软件成长三十强。留美博士邓中翰创办的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生产的“星光”系列数字影像芯片打人国际主流市场,“星光”系列芯片与神舟飞船、水稻基因测序等并列,被称为2002年我国四项重大科技成就之一。以景观设计闻名、屡摘国际招标桂冠的哈佛博士俞孔坚,成为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荣誉设计奖的第一个外国设计师。致力于研究推广高科技农业种子,北方种业五强的留美博士韩庚辰,即将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摆开更大的阵容。还有为电子政务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留美博士朱荣辉;占全球中文搜索80%市场、跻身于门户网站四强的百度在线创始人李彦宏、徐勇;为新华社提供图片加密洗印技术的留新博士田新。还有著名复合材料专家留加博士宋维宁、为波音机组提供远程培训的许永平、为北京市民镜像电视台带来宽带生活的白莉……他们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政策机会,快速成长,乘势起飞,成为留学人员踏上了中关村土地的传奇人物。

2.中关村的创业主体正在发生变化,民营企业和海归企业优势互补比翼双飞

中关村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态势曾被称为“与狼共舞”,形象地勾勒出竞争实力的差距与险恶。随着留学人员创业群体的加入,中关村的创业主体正在发生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民营企业、留学人员企业、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在形成。

中关村早期民营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考验,核心问题就是面对新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竞争力。留学人员企业了解掌握国际商务环境与规则,洞察国际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变化,在产品、技术、管理、发展理念上与传统民营企业优势互补。留加博士李德磊创立的方舟科技公司,已经与神州数码、京东方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IT公司结成联盟,网络计算机产品推广到教育、金融、税务、图书管理等领域。东京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洛胜,回国后与北京著名企业合作,连连中标,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主战场上大显身手。李召虎博士在致力于奥牛技术公司的生物技术、胚胎转移项目的同时又被北京农大聘去当系主任。留日医学博士王怀东不仅一人管理内资、合资、外资3家企业,还要忙于接待日本来访的商家,成为中关村的义务招商大员。留英博士吴建平、王伟、梁佳怡等觉得仅仅将自己的技术转移到中关村开发还远远不够,索性为旅英学者11个专业学会在中关村设立了办事处,以便频繁地开展业务往来。

民营企业与海归企业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各自找到自己在国际商业链条中的定位和市场,正在重新构筑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关村再创辉煌。

3.中关村的技术创新步伐初步实现了从紧跟国际到同步发展

中关村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步步都与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早期的中关村企业大多是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符合国情的二次开发推广,自己的原创核心技术不多。今天的中关村,技术创新正趋于高端化,处于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强势挺进的进程,留学人员群体的出现使中关村的研发大舞台有声有色,加速了中关村与国际市场同步发展的演变过程。

近年来,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正在园区留学人员企业中涌现。留加博士李德磊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舟”系列CPU芯片,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PU的产品化。陈榕等五位清华留学人员研制的“和欣”计算机操作系统,向世界级的软件巨头发起了挑战。程京博士带领的生物芯片研发团队所做的缩微芯片为世界首创,被选人1998年的世界十大科技突破。留欧博士韩征和、刘庆创办的英纳超导公司的铋系生产线,使中国骄傲地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具有高温超导产业化的国家之一。留加博士郦亮创建了赫立讯公司,致力于中国无线网络模块及网络应用软件的研发,成为中国在国际著名的电信工程协会(IEEE)标准委员会的唯一投票成员。据统计,在创业的留学人员中,57%拥有个人的科技成果,44%的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中关村国际化的进程加速,国际合作地位的加强,与国际科研项目的同步竞争,以及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批高素质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中关村的价值已不仅在于其智力密集程度,而在于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找到了与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其意义已经超过了产业自身的发展。

4.优化了中关村人才质量,吸引了世界级科技大师的关注

中关村一直是外企挖人的宝地,更是青年人实现出国深造梦想的摇篮。去外地、去外企、去外国,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外流一度成为中关村再发展的瓶颈。这种科技精英的离散趋势直到3年前才由于海归们的回潮得以遏制。身怀绝技载誉而归的海归们在国外大多都有一些骄人的业绩,他们或教学搞科研,或著书立说,囊中有专利,行程遍欧美。他们精通外语、才华横溢、见识不凡。他们在信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生物医药和环保节能技术方面学有专长,在现代金融资本运作、商务咨询等领域具有优势。

据统计,园区从业留学人员中,博士占38%,硕士占45%。他们回国创业发展,既满足了园区对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使园区人力资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的数量和投资额不断增长,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8家在园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微软等24家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本土化的比例不断提高,中关村的人才优势已渐成一股能够融人世界科技主流的力量。

中关村的研发能力在世界高科技舞台上已不容忽视。当人们历数硅谷、筑波、班加罗尔和新竹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中关村正在加入和努力赶超这些世界级明星。微软公司为保持其在世界上软件巨头的地位,掌门人比尔,盖茨在全世界搜罗人才,先后在本部西雅图和英伦剑桥建立了二个研究院,而在访问中关村以后,就当机立断地派李开复博士到中关村建立微软在全球的第三个研究院。李开复又请来了张亚勤博士,这两位院长先后晋升为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继任人仍然是二位中国海外英才,沈向阳博士和张宏江博士,而此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已升格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令亚洲的IT大国日本和印度为之眼热。独具慧眼的硅谷风险投资大师、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卢卡斯先生也驾着私人飞机一次又一次地来看中关村,当一个27岁的硅谷青年刘吴原用地道的英语回答了他关于计算机数据无线加密传输技术的考问后,卢卡斯先生对北京市的领导说:“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25年前我在硅谷创办甲骨文的影子。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让他成为我的公司职员,退一步可以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他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5.进一步加速了中关村先进文化的形成

人们热衷于把中关村与硅谷相比,更多地源于对二者文化特质的关注。留学人员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化色彩,对中关村先进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促动作用。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科技园区,这里充满着梦想和希望,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留美博士周健邀请他的好友、美国纳斯达克总裁约翰·沃尔先生与中关村的企业家对话,留学生们用流利的英语与总裁先生关于硅谷企业上市对中关村启示的生动交锋,一时间精英荟萃,妙语连珠,成为展示中关村国际化的精彩瞬间。获得哈佛大学MBA的郭林,接受哈佛的授权,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开讲哈佛商学院在线培训,轰动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留美博士张中南成立医院管理公司的设想,曾被传为笑谈,但他居然与4家医院签订了管理合同,并成功地改造了国营医院的管理体制和医患关系,被崔永元请去“实话实说”。留学比利时的刘家恩博士不仅在国际会议讲坛上引人注目,他回国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更为许多家庭带来福音。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的李凌松博士,感召了一批来自哈佛、剑桥、麻省理工、斯坦福的博士团队,正在北大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挑战生命科学的极限。从加拿大回来的韩少云团队在园区开展的JAVA,C++等高级软件培训,使他们在惠普、IBM、摩托罗拉的工作技艺得以施展。以李晨为代表的从日本回来的8个团队,建立了8个软件企业,进而形成的“东联基地”,在中关村软件园吸引了大批日本企业的青睐和合作。来自硅谷的厉锎团队研制的视频会议系统,用在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办公室里。携100多项专利来自日本的寿国梁博士团队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开发,引来了日本索尼公司的投资。黄劲博士的硅谷网络软件及系统产品技术、金磊博士从美国带来的心脏瓣膜技术、宋守根博士从加拿大带来的石油勘探技术、黄瑞清博士带来的荷兰花卉园艺技术、王安生博士带来的日本环保和医疗垃圾焚烧技术、于璟珑引入的生态环保免冲厕所技术……这一切一切都在中关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此伏彼起,交相辉映,焕发着中关村的青春,展现着中关村的活力,演奏着中关村创业文化的时代交响曲。

学习开放的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中关村、法治诚信的中关村、宽松和谐的中关村,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在留学人员创业的大潮中,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