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出身的董子平,对于管理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颇为清醒。他的观点是,引进企业中优秀的管理者比引进专家还要重要。
以前的中国企业曾有着过分看重技术注重专家的一面。而在董子平看来,有了好的管理者就能吸引来高层次的科学家,反之则不然。很多科学家没有市场经验,容易想当然地以为在校园里的研究成果能顺理成章地获得市场成功,这种想法并不现实,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有经验和管理背景的人。
探索医学科学最前沿曾是董子平生活的全部,而发挥自己在国际企业的工作管理经验,管好企业,现在成了他的最高目标。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这是董子平首先做到的。
董子平未上任时,公司的主要力量都放在了长线的项目上。董子平认为,这样的盈利模式极不合理。在国际上,投资者已经不再看好单纯的长线项目,他们更愿意投资给那些有完整而且合理的项目构架的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由于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投资者和公司来说,都将造成很大的风险。董子平深知这一点。
董子平上任后,在很短时间里首先制定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中短期发展目标。他把如神经、胰岛干细胞等定为长线的项目,把角膜干细胞产品定为中线的发展项目,同时确定了干细胞冰冻等短期项目。靠中短期的项目将会给公司带来了收益,从而减少公司整体风险。这样一种合理的整体管理目标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
投资者怀着很大的兴趣跟他们接触。目前公司的总资产为2000万元人民币,同时他们还吸引了北京市科委2000万资金的投入。董子平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更好的项目。
公司和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优势的英国牛津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他们的干细胞产品已送到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管局,并有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个标准的干细胞产品。“生物医学产业里,只要你的产品更有效,大家就会认可你,”董子平自信地说。产品的成功将使他们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
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考量一个项目时,重视其团队质量的成分占六七成,重视科技含量的成分占三成,董子平知道这一点。来自北大、清华的专家构成了公司的研发和管理智囊团。董子平在生物医学研发领域建立了一个国际化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目标是把投资风险控制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