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10381300000025

第25章 小芯片大人生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总裁程京博士

程京,男,1963年7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电气工程系,1992年在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该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美国纳米基因公司任资深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研究员。199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程京博士牵头,成立了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出任技术总监和主任。2001年美国DrugDiscovery杂志列出的全世界103家生物芯片公司中,博奥成为当选的6家亚洲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

在程京博士的脸上,看得出聪明、坚毅,还有疲惫。他并不想掩饰什么,在他的眸子里,永远看不到一丝浑浊。当记者在会客室中翻看他的一些资料时,他走了过来,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是记者吧,请跟我来。”于是,在他的办公室,我们的谈话开始。在感觉里,程京似乎要倾吐一些东西,也许采访恰恰可以让他休息一会儿,使他有时间在已经过去的岁月里稍稍游弋一下,并向自己的理想眺望。理想也是一种风景吧?现在想来,程京十分疲惫,尽管他的语气和姿态表明了他的强势和坚毅,但有一些东西总从表情和皮肤中渗出来。

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谈话很牵强,应当说很随意,像朋友一样聊天,因而也聊出一些新东西。对于这位中国生物芯片领域的领袖人物,媒体不止一次详细扫描过,功成名就的程京对于镁光灯并不兴奋。但以朋友的姿态聊天,往往透析出一个人的情感深处。我并不想猜测程京的感受,但我觉得谈话的氛围是让人感动的。

什么是生物芯片?程京说,生物芯片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DNA分析技术之一。权威定义是:它是将生命的化学过程转化为静态形式,对这种静态形式的表现结果用计算机分析,可以监测特定基因的变化。根据科学家的设计,芯片中的DNA用化学方式可以识别真正基因,甚至能够显示基因活性以及它携带的何种突变。随着人类基因计划在2000年6月取得巨大进展,生物芯片的重要性获得公认。基因芯片率先商业化,蛋白质芯片的发展潜力很大。这种芯片能集成传统医学诊疗的三个步骤,即样品处理、化学反应和结果检测与分析。这样的芯片可以植入人体,并通过因特网和医院相连,进行即时诊疗。

程京说,目前中国搞生物芯片的公司大大小小有几十家,但真正上规模、有实力、有专利技术并且出产品的很少。博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规模最大、最有战斗力的。《财富》杂志等曾密切关注北京博奥,并预言它的未来发展潜力。程京自豪地告诉记者,新加坡的一家媒体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扫描,重点介绍了博奥。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放在生物芯片领域,中国并不是落伍者。

在许多科研领域,中国都是落后的,处于对世界先进水平的学习和追赶状态。应当说,自中国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以来,就希望留学生将国外先进的东西引进来。事实证明,这是值得提倡的国家人才战略。事实上,中国没有成为生物芯片领域的落伍者,要感谢程京。

1994年,生物芯片的研究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搞得如火如荼,但中国还是一片空白。程京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强伯勤院士谈到此事,深感焦虑。于是,在英国已经学有所成的程京选择到美国去,投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病理学院士、生物芯片的开拓者之一Peter Wilding教授的门下,开始生物芯片领域的探索、学习与研究。几年摸索下来,程京成了该领域的知名专家,1996年成为美国纳米基因公司缩微芯片实验室研发部门首席研究员和负责人,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同时申请了14项专利,作为第一主编编著了世界第一本《生物芯片技术》的英文专著。程京作为一个科学新星正在受到瞩目。但是,程京为那家公司做出17项专利,做的是纯粹研究,市场开发成果与发明者无关。这促使程京考虑自起炉灶,加上国内的相关研究没有起来,他有了回国的想法。

1996年,程京与到美国访问研究的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玉祥相遇并谈及生物芯片,谈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芯片实验室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周玉祥感叹道,生物芯片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极大的产业。他建议程京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信,介绍生物芯片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程京欣然照办,为他与清华大学结缘,建立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发中心埋下伏笔。这时,世界开始了生物芯片研发的热潮。1997年春天《财富》杂志载文:“微处理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芯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但这个时候,生物芯片在国内依旧缺乏共鸣。与此同时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迅速崛起,发达国家已经争先恐后地有计划、大投入地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进行争夺。难道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要再次落于人后吗?程京心急如焚。中国的有识之士心急如焚。在刚刚开始的科技领域,在还谈不上中国已经落后的科技领域,我们应当迎头赶上。

于是,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提议下,1997年国内召开了香山会议,专门探讨生物芯片的研发事宜。会议第一次将众多科研领域的专家召集在一起,程京作为被邀请的海外专家,呼吁在迅速崛起的生物芯片领域,中国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香山会议引起了高层的重视,程京又用一年多时间在国内宣传自己的想法——一方面筹建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一方面引入风险投资建立公司,将技术的成果转化由公司进行。

清华大学认可了程京的想法,由程京牵头组建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发中心。那是1998年,程京刚刚35岁。学校拨给中心275万元人民币,从1999年生物芯片成为清华十大重点应用项目之一后,学校又拨款2500万元。显然清华大学也看中程京的学识和科研能力。1998年,程京领衔研制了世界第一台便携式微缩芯片实验室,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入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这就是其学术能力的证明,更重要的是,1994年到1998年,程京一直从事生物芯片的研究,处在生物芯片研究的前沿,这对于清华大学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教学实力的异军突起是决定性的。加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程京的事业得以在清华大学展开。于是,1999年,程京辞去美国的工作,到清华开创自己与一个国家的事业。

2000年,程京说服一批海外科学家回国创业,在国家和民间不同公司3.46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建立r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随后,程京又成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奥公司一同运作,科技部注入1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显然,程京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这个事业也是国家的事业。程京通过企业化的行为来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共同追求。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国家的科研发展以及企业的产品、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程京的力量,中国有了生物芯片领域的强有力的研发大军。而企业化的经营促使程京必须要跟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脚步,研制出先进的产品,迅速实现技术的产业化,造福于人类。可见,程京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竞赛队伍在生物芯片领域角逐。

程京为了打造生物芯片产业链,将北京博奥定位为生物芯片的基础研发和生产制造,在下游建立深圳微芯公司,用生物芯片技术筛选创新药物,并将专利转让给药厂来获利。并在美国注册AVIVA公司,主要做分析样品的制备技术,这是生物芯片生产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作为技术总监,清华大学要求程京在AVIVA每年至少工作半年,以赶上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此外,程京与同事们通过运作,重组了原控股股东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成为北京万东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博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以上公司的管理,加上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每年带几十个研究生的担子,程京的事情太多。程京怎么会不疲惫?

有关专家也指出,程京的研究工作铺得太广,国家研究中心瞄准了生物芯片一大半研究领域,从生物芯片实验室到能植入人体的生物芯片。所有的一切,都是程京在唱主角,程京,你消化得了吗?程京认为,他是在利用所掌握的科研经费的预算,为中国生物芯片产业提供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且,他强调,他培养的研究生已经进入一线研究,能够进行生物芯片不同领域的研究。

不过,显然的是,程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他在尽量地将科研和企业管理以及教学协调起来,使得自己能够在每个方面都有收获。失去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令人痛心的,因为不管是教学、企业管理,还是科研,它们都有一个交点形成合力,这需要几年才能实现。如果达到这个交点,博奥就会形成产学研的互动系统,有人才来研究(教学结果),有成果(科研的结果),有企业发展(产业化的结果),到那时程京的这盘棋就活了。在此之前,他还要累下去。也许,他应当考虑更多地吸引优秀的海外科研人员回来,形成核心团队,同时放弃某些不必要的任务,集中自己的精力干事业。否则,他的精力能够吗?

程京对记者说,董事会建议他提前两年出产品,有现金回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的压力。2003年他组建了20人的销售队伍,推销30多项芯片、配套仪器软件和数据库产品及服务,价位定得比较低,以适应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销售效果很好,今年销售队伍将扩大到60人。2003年,博奥在SARS检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加上博奥其他医学产品,博奥正给中国人带来新的医学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