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10378400000002

第2章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的范畴

国有资产是指归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资源、财产等,受法律保护。国有资产对于国家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营。一般而言,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由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国家控制及其经营中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所占用或使用的国有资产,往往被单独归类为金融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构成了国有资产体系。在国有资产体系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处于重要位置,其质量及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着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营的控制程度。因此,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习惯把经营性国有资产等同为国有资产。但是,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及政策上,要求区分并单独研究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体系及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国有资产的一般特征。由于经营性国有资产依赖经营管理而实现保值增值,在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更多地表现为国有资本的流动及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本也具有资本的一般特征。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在价值形态上没有区别。由于历史及政治原因,国有资产的称谓更早更普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认可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使用国有资产的概念。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开始使用国有资本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国有资本在股份制公司中及资本市场上体现得更充分。当然,无论是国有资产的概念,还是国有资本的概念,都是表现为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

一、国有资产的范畴和特征

国有资产与会计学或财务管理学中的资产有较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为计量内涵的不同,国有资产的计量内涵小于资产。国有资产是个“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它更强调给国有股东或所有者带来利益的大小。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有经济的强弱和发挥作用的大小。

1.国有资产的范畴

资产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归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经济资源,包括生产资料、资源、财产等,资产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在经济学中,只要是能创造效用或价值的经济资源,无论是否可以用货币计量,都可以归为资产。在会计学中,资产一般是指能用货币计量其创造的效用的经济资源,企业(总)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和。

国有资产是指归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资源、财产等经济资源,是社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理解,国有资产特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它是“净资产”的概念,即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出资,在企业中形成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数量等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数量等于由于国家出资而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部分权益。广义上理解,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由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国家控制及其经营中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所占用或使用的国有资产,往往被单独归类为金融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构成了国有资产体系。四类国有资产在形态上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但是各类资产又不是完全独立不相交的,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可能有部分资产在竞争行业领域发挥着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作用,资源性国有资产在开采出来后往往被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2.国有资产的特征

中国的国有资产经历了一个总量由小到大的漫长积累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资产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获得: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时获得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有经济的自身积累,积少成多;没收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通过赎买形式从民族资本家手中获得的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的馈赠、援助等。这些国有资产共同构成新生政权的物质基础,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国家工业建设的物质保证。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累积之后,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新增国有资产除了国家出资企业的盈利积累,或通过馈赠、援助等方式形成之外,其他重要的途径就是财政预算资金投资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再投资。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的数量及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国有资产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保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是一种普遍现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垄断或市场失灵而导致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等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资源性国有资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中工农业生产原料的主要来源,没有资源性国有资产作保障,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各项公共职能的主要载体,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金融性国有资产的载体——各类金融公司和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的资金融通的作用。可以看出,各类国有资产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它们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而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还有一些行业领域涉及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如国防、军工、金融、造币等,国有资产在这些领域分布不仅起着提供产品和满足供给的作用,它们更是发挥着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性作用。

(2)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是符合中国国情现状的一种管理模式。首先,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资产,国家代表人民享有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和处置权。要管好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仅凭中央政府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其次,从国有资产分布的范围来看,一些国有资产分布在诸如国防、环保等行业领域中,满足全体人民的公共需求,必然由中央政府负责产品的提供,同时负责资产管理,统一进行调度。另一些国有资产分布于地方,如地方性基础设施、城市环境、道路交通等,主要满足地方群众的公共需求,最好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下放到相应层级的地方政府,使得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绝大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以保值增值为最主要目标。从定义可以看出,经营性国有资产作为“净资产”或“国有资本”,本身具有保值增值的要求。虽然国有资产的公共特征决定了其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产生盈利和实现增值,但是对那些处于竞争性行业领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盈利与否是对其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由此产生了机会成本和投资收益的核算。国有资产是人民委托政府进行经营管理的资产,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回报至少要和非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相同或者超过后者。否则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人民完全可以委托非国有的企业机构或个人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因此,在竞争性行业领域的国有资产首先要实现保值增值,让政府投入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丰厚的投资收益,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才具有经济价值,才能经得起考验;同时,通过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增强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国有资本的范畴和特征

国有资本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即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由于所有权归属的特殊性,国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资本本身固有的利润目标的局限,这使得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其他资本无法替代的角色。

1.国有资本的范畴

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其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要素结合给所有者带来价值增值,实现所有者的投资收益最大化,所有者对投资收益(新增价值)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资本具有增值性、逐利性、运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国有资本是按照一定经济基础的要求,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资本运动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本,但国有资产可以转化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的存量、布局和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是政府对经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2.国有资本的特征

资本以利润为唯一目标,国有资本与之不同。除了要保值增值和追求利润以外,国有资本还要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目标和政治目标,而且,往往是社会公共目标和政治目标优先于盈利目标。总体上说,国有资本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影响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国有资本具有资本的一般特征。国有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它具有资本的基本特征,即以保值增值和追求利润为根本目标。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特征主要表现在其选择的投资领域、资本的运行状态和对资本运营的考评上。从投资领域上看,国有资本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竞争性行业领域,以国有控股或参股公司的形式居多。虽然国家总体上要求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领域大规模退出,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大比例的国有资本聚集于此。这部分国有资本通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实现利润和投资回报,达到增值目标。从资本的运行状态来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国有资本不再静止于某些特定的行业领域或特定公司,而是高度敏感地不停地从非盈利或者低盈利性行业领域退出,进入那些能够带来高回报的行业领域,在运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从对资本的考评来看,政府作为出资人,对国有资本特别是在竞争性行业领域的国有资本,制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体系,并以业绩的完成状况作为经营管理者工作评定和国有资本去留的参考因素。可以说,国有资本或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所有国有资产中效益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部分。这部分国有资产壮大了国有资产的总体实力,提升了国有经济的整体水平。

(2)国有资本具有特殊的“公共”特征。不同于一般资本,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就决定其除了保值增值追求利润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公共”资本的特征。国有资本的流动必须服从政府的政策安排,实施“有进有退”。国有资本并不需要全方位地覆盖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领域,这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所证明的,也是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得出的正确结论。从现实来看,国家已经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进行了总体规划,国有资本应该服从这些规划,落实进退的战略。

首先,国有资本应全面进入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行业领域。这些行业的基本共性是:前期资本投入规模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短期内投资收益较低,风险较大,产品外部性强等,这些都是私人资本不愿意投资的原因。国有资本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投资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实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利,而这些公共产品正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物质保证。只要投资可以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即使投资活动本身不产生盈利,国有资本也义不容辞必须投资;国有资本有政府财政作保障,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能够有效地抵抗这些周期长、不稳定项目带来的阶段性风险,避免这类投资可能给私人资本带来的损失。

其次,国有资本应优先进入高新技术产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活动本身创造的价值增值远远小于知识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增值。中国在上一轮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受制于他国,主要因为许多中国企业没有专利技术、自有品牌和核心工艺等,这些都牢牢地被外国企业所掌握。因此,在新一轮经济革命未现雏形之时,政府应该高瞻远瞩地将国有资本投向那些可能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行业,如生物医学、高科技、化学、微电子等。掌握这些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为下一步经济发展铺路。只有大规模地进行前期投资,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再次,国有资本应牢牢地把持和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是否国有关系到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安全和平稳发展,国有资本必须服从国家安排大量布局于此。

最后,国有资本应有选择地退出高度竞争的行业领域。国有资本退出是为了不与民争利,给非国有经济留出发展的空间,保证非国有经济优势的发挥。同时,退出节约了稀缺的国有资本,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弱”的局面。退出的国有资本成为政府调节经济和进行再投资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资本有选择地退出是为了更高质量地进入,更高水平地参与经济活动,更有效地保障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资本克服了资本本身保值增值目标的狭隘性和短视性,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对国民经济起着促进和协调的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说,国有资本发挥着任何资本都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