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10377500000012

第12章 智斗张仪而佩五国相印——公孙衍避张仪之害游走于诸侯之间

做天才的敌人胜似做天才的朋友

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绝对的敌人。

公孙衍是魏国人,又叫犀首,是有名的善于权谋机变的人,因为有才能和张仪不和,谁都不买对方的帐。

张仪无疑是个大天才,如果公孙衍与他做朋友,势必会被他的光芒掩盖下去,就像周瑜被诸葛亮掩盖下去一样。

所以,即使公孙衍对张仪又佩服,又喜欢,但千万不能和他做朋友。不但不做朋友,反而要做敌人,但内心视对方为同类、知己。

做天才的敌人才有出路,这样显出自己也是天才,绝不亚于某某人。

来历不凡先胜一分

来历意味着势力。

公孙衍本来不叫公孙衍,他假说自己姓“公孙”,意在标榜自己来历不凡。须知不是谁都可以姓“公孙”的,那可是轩辕黄帝的姓!公孙衍说他姓公孙,等于说他是黄帝的直系后人,头上顿时金光闪闪,让人敬畏。

春秋战国时有两个姓“公孙”的人,其实都不姓公孙,但都因此获得大名,一个是公孙龙,仅次于庄子孟子的大辩才。公孙龙好说“白马非马”,是一代诡辩宗师。公孙衍亦善讲谈,人称“谈天衍,”端的厉害!

公孙衍又叫“犀首”,弄得更玄了。犀首何谓?是指犀牛的头,犀牛在当时被当成神兽崇拜,公孙衍说自己是犀首,不等于说他是神兽之首领?谁敢不怕他!

做小官能学大本事

以小事大,可以学大。以小事小,不再是小。

公孙衍虽然来历不凡,但在发迹前跟所有人一样,都必须先从小处做起。他在韩国做小官,并且做得有滋有味,这就不容易了。

再大的天才都要从地下崛起!

天才天才,难道你真的能一生下来就飞到天上去?那是不可能的事。

公孙衍与范雎各有绝活,范雎甘心做能人的下人,公孙衍甘心做小官,向比他大的官、甚至向比他小的官学本事,那就不得了,须知《三国演义》上的刘备一开始也只是做县令!

公孙衍一斗张仪

初次交锋,不可以平手。

公孙衍听说张仪从秦国到魏国去连横,并做了魏国的丞相,感到秦魏联合肯定会对韩国不利,就对韩君说,张仪到魏国当丞相是图谋联合秦国占领我国,我想去游说魏国,使魏国不再和秦国交往,这样魏国就会废掉张仪而跟韩国友好,让我做丞相,这样秦国就孤立了。

韩王同意了,公孙衍就去游说魏国,魏王听从了公孙衍的劝告,认为秦国攻下韩国一定会攻打魏国,于是就撵走张仪,让公孙衍做宰相,韩魏又联合起来打败了秦军。

公孙衍二斗张仪

二次交锋,不可落败。

公孙衍游走于诸侯之间,得到了各国的厚待。在梁国,公孙衍率梁国的军队攻打齐国,而这时张仪又来游说梁王和秦国联合,梁王同意了,张仪又要去齐国,拉拢齐国加入连横阵线。

公孙衍知道后心生一计,就对卫国国君说臣与张仪并无私怨,只是治国方法意见不同而已,请大王替我们讲和,消除误会。卫王就转告了张仪,张仪欣然表示和解,张仪和公孙衍在卫王面前见面,公孙衍跪行敬酒,为张仪祝千秋之寿,二人和解。

第二天张仪要去齐国,公孙衍把张仪送去齐国边境。齐王听见此事很愤怒,对张仪说公孙衍在和我们打仗,是我的敌人,如今你却和他出入相随,一定是合谋要出卖齐国。从此齐王不再听信张仪的说辞,公孙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公孙衍三斗张仪

最后交手,斩他双手。

有一段时间公孙衍很失意,在家里闭门不出。陈轸是他的老朋友,来见他,他也不想见。陈轸说我有重要事情来找你,你不见我我可就要走了,一天也不多呆。公孙衍只好见他,陈轸说你现在赋闲在家,魏王也不用你,我可以给你找点事做,公孙衍问怎么办。陈轸就说现在魏王信任田需而不再亲近你,田需约定诸侯合纵相亲,但楚王不信任他,您可以去对魏王说你跟燕赵两国国王有交情,想去拜见他们,魏王会允许你前去。也不需多用车辆,只用三十辆车,陈列在庭院里,公开说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引而不发,以观后效。公孙衍答应了,一切照办。而燕赵两国听说后就派人来迎接他,楚王听到后很生气,说田需跟我联盟而公孙衍却往燕赵去,这不是欺骗我吗?遂不再与田需联合。于是公孙衍佩三国相印。而陈轸正好也借此回秦国。

公孙衍一直在和张仪较量,听说张仪做了秦国丞相很生气。义渠君到魏国朝见,公孙衍对他说,您远道而来,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告诉您,如果中原各国不共同进攻秦国,秦国就会去攻打您,如果各国一起进攻秦国,秦国一定会派使节带着丰厚礼物来亲善您,不信您就等着瞧。

义渠君回国后,公孙衍就率领楚魏赵韩齐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而陈轸正好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中的贤明君主,我们可以派人去拉拢他,免得他从后面攻打我们,使我们腹背受敌,秦王说好,于是把一千匹锦绣和一百个美女送给义渠君。义渠君召集大臣们说这不正是公孙衍所说的情况吗?于是就出兵袭击秦国,在李伯城下把秦军彻底打败。

后来张仪又来到魏国当丞相,死在魏国,公孙衍就趁机去秦国,当了秦国了宰相。他也曾佩带过五国的相印,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