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工商管理
10372800000033

第33章 供应物流管理与控制

一、物质供应计划的编制

企业物资供应计划是确定计划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需各种物资的一个综合规划。它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订货或市场采购的依据,又是促进企业节约地使用物资、降低产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企业物资供应计划工作主要包括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控制。兹表述于下:

1.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企业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各种物资的需要量,期初、期末库存量,物资平衡表和采购量。

(1)确定物资需要量。它是指计划期内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消耗的物资数量,要按照每一类物资、每一种具体规格分别计算。计算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两种:

①直接计算法又称定额计算法,是根据计划任务和物资消耗定额直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计划产量包括产品的生产量和期末期初在制品差额。单位产品物资供应定额=物资供应消耗定额×(1 物资供应系数)。

用直接计算法确定物资的需要量比较准确。凡是能够直接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都可以用此法确定需要量。一般用于主要原材料、部分辅助材料和供应过程用的燃料的计算。

②间接计算法,又称比例计算法,就是按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一定比例系数来估算物资需要量的方法。间接计算法确定物资需要量比较粗略,一般适用于有些不便于制定消耗定额的物资或者消耗量不大的辅助材料,或当编制供应计划时,具体生产任务尚未最后确定时采用。例如,确定辅助材料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的物资消耗增减系数,主要是根据企业在采用各种节约措施及消除上期消耗中的不正常因素后物资消耗降低的可能性程度来确定。

(2)期末、期初库存量的确定。企业在计划期内,期末和期初库存量往往不相等,这就要影响物资的采购量,必须加以计算。

期末库存量通常就是物资的储备定额,即经常储备量的平均值加上保险储备量;而期初库存量,一般是根据库存实际盘点数,并考虑编制计划时到计划期初的到货量和消耗量计算出来的。

(3)物资采购计划的确定。有了物资需要量和期末、期初库存量,就可以提出计划年度物资采购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内部可利用的资源是指企业通过加工改制、综合利用和修旧利废等方面的物资。2.物资供应计划的组织实施。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只是计划工作的开始,更重要

的是组织供应计划的实现。为此,企业应认真地组织物资的订货和采购工作。

(1)物资定货与采购的组织。企业物资供应的来源有以下3个方面:

①订货与采购。要做好市场供应情况的调查预测,掌握市场供应行情,预测发展趋势、供应渠道、主要生产厂家的生产情况、成本利润和销售价格等情报。

②企业自制。有些物资,在生产上很重要,但供应有困难,而本企业又有条件自己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企业力量自行生产。

③企业之间协作与调剂。在上述两个供应来源所供应的物资都不能满足本企业生产需要时,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物资协作和调剂,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串换品种,解决急需。这是满足生产需要,避免积压浪费和加速物资周转的重要途径。

(2)物资的订购方式。企业物资订购有定期订货和定量定货两种基本方式:

①定期定货方式,就是物资定货时间固定,例如按规定每月、每季订购一次,到期就组织订货;但订货数量则根据订货时库存物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原则是要使在新的订货到货时,能使库存恢复到最高储备水平。其订购数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订货提前期是指提出订货办理订购手续到物资进厂验收入库可供使用的全部时间;订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订购之间的时间间隔;订货余额指过去已经订购、但尚未到达的物资数量。

定期订货方式是利用定期盘存制度来实现的。在定期盘存制度下,对仓储物资的数量定期如每周、每月进行检查。检查间隔期的长短主要是看其需用金额的大小,需用金额大的物资要比需用金额小的检查得更为频繁。每次检查之后就发出订货单,而订货数量则取决于两次检查期间的物资耗用率,因此每次的订货量是变动的,旨在将存货水平恢复到需要的最大数量,如达到经济订货批量加上保险储备的水平。

定期订货制度特别适用于每次领料量小、领料次数频繁而订货费用低的库存情境。这一制度的缺点是,由于人为疏忽而造成不按时进行定期检查,以及错放物资位置或同一物资多处存放,以致无法找出其全部现有数量。

②定量订货方式又称订货点法,是指物资订货时间不定,但每次订货数量一定(可以用经济订货批量作为一次订货数量)的订货方式。

采用定量订货方式,要对库存物资规定一个订货点储存量,亦即提出订购时的物资储存量水平,一旦物资耗用到订货点储备量时,就提出新的订货。其订货点的计算公式为:

定量订货方式是通过永续盘存制度来实现的。所谓永续盘存制度,就是要连续记录存货数量,当存货降到订货点存量水平时,就进行固定数量的订货以补足存货。每次发料或发货,都要在存料或存货卡上的现有存量中减去所发数量,以能准确地记录手头剩下的存货数量。国外一些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利用实时计算机系统记录存货,将发料数额立即进入计算机,从中就能得知主要物资当前存量的情况。当存料或存货数量下降到订货点时,计算机就自动发出信号,而且如物资需求形式呈永久性变化时,计算机还会自动编制程序以改变经济订货批量。

综上所述,定量订购方式是一种对物资订购实行严格管理,要求对物资实行经常盘点的方法。以便随时发现消耗到订货点的物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采用一种能及时了解库存情况是否已经降低到订货点的简便方法———双堆法,即将物资分成两堆存放,第一部分是订货点储备数量,第二部分是其余数量。使用时先用第二部分,当开始用第一部分时,即表示已达到订货点,必须提出订货了。定量订购方式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可避免物资储量过多,并可节约流动资金,但工作量大,订购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定量定购方式的优缺点正好与定期订购方式的相反。所以,对企业中耗用量少,价值较低的物资则可以实行定期定购方式,便于简化管理。企业应当把两种订购方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物资的消耗特点及货源情况,决定具体的订货方式。

订购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订货合同的形式把供需双方的关系固定下来。在订货合同中,主要规定物资的品种、规格、订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日期、供应方式、到货地点、结算方式、验收标准,以及不执行合同时应负的经济责任等。

订货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的效力,供需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如果需对原合同进行调整,要经过双方协商解决。不执行合同的企业,要负经济上的责任。

二、物资的采购与控制

(一)商品采购渠道

商品采购渠道,又称进货渠道,指企业取得商品货源的途径,包括商品采购的地区、对象、运输路线等。商品采购渠道对把握货源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供选择的商品采购渠道。企业可供选择的商品采购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产企业。企业可从商品的生产企业直接取得商品货源。生产企业是企业商品采购的重要渠道。

企业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减少了商品流转环节,加快了商品流通过程,因而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减少了商品损耗,加速了流动资金周转。企业还可以享受到生产企业提供的促销服务,并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经营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用这种商品流通形式,可以密切产销关系,有利于生产企业迅速得到反馈的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及时调节生产。可见,这是一种对产销双方都有利、对市场也有利的商品流通形式。但单个生产企业能提供的商品品种规格都相对较少,有的生产企业距离远,运输费用高,有的生产企业要求商业企业订货批量大。因此,企业不能仅从生产企业采购商品,还需要从其他渠道进货。

(2)本地批发商业企业。批发商业企业商品品种丰富,从批发商业企业采购商品,基本能满足进货的品种规格需要。从批发商业企业采购商品,订货量起点低,便于进货。企业灵活调度进货资金。而且,本地批发企业距离近,便于进货企业采购,有利于贯彻勤进快销原则,提高经济效益。一般而言,本地批发企业是企业采购的主要渠道。需迅速交货,批量小或需增加商品花色品种时,利用本地批发商业企业这个采购渠道较好。

(3)外地批发商业企业。有些商品本地货源不足,或花色品种少,直接从生产企业采购又费用过高,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外地批发商业企业这条采购渠道。到外地批发商业企业采购商品,需要编制外地进货计划,明确购进商品品名、数量、进货地区和对象,并应尽量与外地批发商业企业保持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防止到处盲目进货。外地批发企业是企业采购的辅助渠道。

(4)批发交易市场。它是日用小商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专业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和重要集散地。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本着降低费用、减少环节的原则,从批发交易市场进货。

(5)附属加工企业。指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组织附属加工企业加工或按样生产,如前店后厂的形式。它既是商品进货渠道,又有利于形成企业经营特色。附属加工企业是企业进货的内部渠道。

(6)非其他系统的采购渠道。如从医药、物资系统采购商品,军工企业采购军转民用的消费品,从外贸企业采购外销转内销的商品等等。

2.选择商品采购渠道的原则。选择商品采购渠道,要遵守环节少、费用省、渠道短、经济合理等原则。

(1)环节少。指尽量减少流通环节,采用最直接的进货渠道。能从生产企业直接进货的,就不要通过其他商业环节;能从产地直接进货的,就不要通过其他地区及销售批发环节。

(2)费用省。指尽量节约进货费用。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商品采购地区或运输里程、商品采购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因素,选择进货费用最省的采购渠道。

(3)渠道短。指在保证商品品种、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就近进货,以减少商品丢失、损耗和节约运输费用。

(4)经济合理。这是选择商品采购渠道的总的原则。进货环节少、费用省、渠道短的采购渠道,才是经济效益最高的采购渠道,也才是经济合理的采购渠道。

3.选择商品采购渠道要考虑的因素。选择商品采购渠道,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采购对象的信用。要考虑供货者能否如期履行合同,准时发货;

(2)商品质量。包括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质量标准等;

(3)商品价格。包括地区差价、批零差价、数量折扣等;

(4)进货费用。要比较不同的商品采购地区、不同的商品采购对象、运输路线的进货费用;

(5)进货时间。要考虑进货时间的长短以及结算资金的占用等影响;

(6)进货量。如较大的进货量,应优先考虑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较小的进货量,则可从本地批发企业进货等。

(二)商品采购方式

商品采购方式,指企业在组织商品采购中所采取的进货形式和方法。企业要采取合理的采购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商品采购,提高采购商品的科学性。

商业企业的商品采购方式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商品采购组织形式,商品采购方式可分为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三种。

(1)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企业设置专门的采购机构和配备专职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商业企业经营范围内的各种商品。专门的采购机构根据进货计划或要货清单统一组织进货后,采用集中采购方式,有利于企业对采购业务实行统一控制,堵塞采购漏洞,防止企业利益受损;有利于统一安排使用采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统一安排人力、物力,实行专业化分工,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大批量购买而获得数量折扣。但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也有缺陷。一是商品采购缺乏灵活性,容易产生进销脱节而影响销售;二是由于增加了内部调拨手续,不利于加快商品周转,还可能会延误市场销售时机。

集中采购的缺陷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轻或解决。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进销信息沟通障碍导致的进销脱节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核定商品存储量和存储时间、简化内部调拨手续来加快商品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集中采购的优势十分明显,应用面不断扩大,不少大型企业、企业集团都开始采用这种采购方式。

(2)分散采购。分散采购,是企业内部以商品经营部或营业柜组为单位,设立专职或兼职采购人员,在经营范围和核定的商品资金范围内,自行直接组织商品采购。采用分散采购这种方式,企业按商品类别核定资金,负责各部门的购销业务平衡,调节各部门资金的使用。

采用分散采购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进销合一,有利于各部门根据销售情况决定采购的品种、数量、时机,不仅能促进商品的适销对路,也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有利于减少采购调拨手续,减少商品库存量和储存时间,提高存货周转率。但采用分散采购方式不利于企业全面控制商品采购业务,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给企业利益造成损失,不利于流动资金的调剂使用,容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运输工具的浪费;并由于进货批量小,难以得到较高的数量折扣,提高了采购成本;还容易造成多头对外,影响企业整体形象。采用分散采购方式,企业必须对各部门采购业务加强监控。

分散采购方式主要适用于在本地采购的大型企业以及花色品种规格复杂、市场需求变化快的商品。

(3)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是由企业专设采购机构的统一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一种采购方式。一般是:对大宗商品和从外地、生产企业、进口渠道采购的商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对批量小的商品和从本地批发的商业企业、批发市场上采购的商品,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快、挑选性强的商品,实行分散采购。

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方式,既有利于企业统一管理采购业务,相对集中地调度使用资金、安排采购力量,又可以调动各商品部和营业柜组的积极性,适应市场变化及时采购,满足市场需求,是一种较好的商品采购方式。但采用这种采购方式很难把握“统”与“分”的度。

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这种采购方式,特别适用于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式下的大中型企业。目前,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多采用这种商品采购方式。

2.按商品购销形式,商品采购方式可以划分为市场选购、合同订购、计划收购等几种。

(1)市场选购。市场选购,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直接通过市场,向生产企业或其他商品采购对象自行选购商品的商品采购方式。市场选购方式完全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销售需要自主选购,是企业最常采用的采购方式。

采用市场选购方式,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购进商品,从而保证所购进的商品顺利实现销售;还有利于通过采购引导和促进商品生产,克服生产的盲目性,使产、进、销都进入良性循环。

市场选购方式适用于品种、规格复杂,购买选择性强,市场需求变化迅速而货源相对有保证的商品的采购。

(2)合同订购。合同订购,是企业根据事先同生产企业协商签订的订购合同购进商品的一种采购方式。在合同订购方式下,生产企业根据合同规定的商品品种、规格、花色、数量、质量等要求安排生产,并交售给与之签订合同的企业,企业则按照合同内容和要求购进商品。

采用合同订购方式,既有利于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生产和流通的计划性,又能较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合同订购方式适用于生产集中、销售面广、品种复杂、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及比较重要的商品的采购。

(3)计划收购。计划收购,是企业根据国家计划,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比较重要的大宗商品的采购方式。

采用计划收购方式,有利于企业掌握必要的商品货源,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一般采用计划收购方式。商品采购方式除了按以上两种分类标准做出如上分类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企业外部联合采购的形式,商品采购可划分为采购中心集中采购,然后向中心所属成员企业分配和联合采购两种;按是否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商品采购分为经销、代销、总代理3种。

(三)商品采购业务程序

商品采购业务,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商品采购业务要经过编制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办理结算、组织运输、验收入库等程序。

1.编制采购计划。企业要根据商品流转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分商品编制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计划,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情况、同行业的经济情况、生产部门的货源情况等等。要分析企业的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商品库存数量和结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预测。依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根据企业资金情况,提出采购的商品品种、数量、规格、质量、花色以及采购的时间和渠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

商品采购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采购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2)采购商品的时间。(3)采购商品的渠道。

2.确定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方式,即确定是集中采购,还是分散采购,或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是现货采购,还是期货采购;是在本地采购,还是去外地采购等。

3.签订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确定后,即着手联系采购。采购对象应在能提供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及信誉、生产能力、供应能力、提供的服务等方面符合要求。联系到符合要求的采购对象,即进行进货洽谈。

谈判协商后,即与采购对象签订采购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采购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必须履行合同。

4.办理货款结算。企业应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金额、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办理采购商品的货款结算手续。办理了进货结算手续,商业企业即取得了商品的所有权。

5.组织运输。从本地采购,一般由采购商品的企业自行组织商品运输,以保证所购商品的及时上柜供应。从外地采购的商品,通常由采购对象送货或代办托运,也可由采购商品的企业自行组织运输。

6.验收入库。所采购的商品到达采购商品的企业,即组织所购商品的检验和接收工作。检验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采购对象发来的商品发货单,采用理化检验法或感官检验法检验所购商品的质量、数量和包装。检验合格的商品,由仓库部门负责接收,及时组织商品入库。对残次、短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则应及时与采购对象和相关部门联系,进行退换或提出索赔。

三、商品采购业务的控制

在商品采购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执行结果偏离商品采购计划。为确保商品采购业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对商品采购业务进行控制。

商品采购业务的控制重点包括采购商品的品种控制、采购商品的数量控制、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采购商品的时间控制、采购商品的价格控制等内容。

(一)采购商品的品种控制

1.影响采购商品品种的因素。企业采购商品品种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力求经营品种齐全,做到主营商品不脱销,一般商品不积压。

企业确定采购品种,首先要与企业经营范围相符,充分体现企业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经营特色,不能随意采购,以免造成商品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企业确定采购品种,要保证重点。优先保证主营商品、主力商品的采购,然后再根据资金情况,围绕主营商品选择辅助商品或有关联的商品。

商业企业确定采购品种,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及趋势。要优先考虑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品种。

企业确定采购品种,还应注意新产品。预测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了解新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质量,并结合本企业的经营条件分析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经营范围进行商品采购。

2.采购商品的品种控制方法。采购商品的品种控制有广而深、广而浅、狭而深、狭而浅四种控制方法。

(1)广而深。是指不仅采购商品品种种类多,而且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齐全。广而深的控制方法,具有市场面大、商品丰富、客流量大,一次性完成选购等优点,较受消费者欢迎。但采用这种控制方法资金占用多、商品容易过时、较多商品周转率低。广而深的控制方法比较适宜于大型企业采用。

(2)广而浅。是指采购商品品种种类多,但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少。广而浅的控制方法,具有市场面广、客流量大、一次性完成选购等优点。但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由于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消费者对其信赖程度较低。广而浅的控制方法常用于中型企业。

(3)狭而深。是指采购商品品种种类不多,但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齐全。狭而深的控制方法,不仅由于每类商品品种丰富,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形象专门化、人员专业化,较受消费者欢迎。但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由于商品种类有限,因而市场有限,客流量有限。狭而深的控制方法适宜于专业企业采用。

(4)狭而浅。是指不仅采购商品品种种类少,而且每类商品的花色品种少。狭而浅的控制方法,具有投资少、费用省的优点,而且方便顾客。但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由于商品种类及数量都有限,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狭而浅的控制方法只适宜于小型企业或便利店采用。

(二)采购商品的数量控制

1.影响商品采购、批量的因素。采购商品需要确定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是每批采购商品的数量。合理确定采购批量,既能保证销售的需要,还能节约费用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商品采购批量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采购总量。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总量越大,采购批量也就越大;反之商品采购总量小,则采购批量也小。

(2)商品采购费用。包括采购差旅费、采购通讯费、运杂费、采购人员工资等。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总量一定时,其商品采购费用总额并不一定。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费用总额大多与采购批量有关系。当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总量一定时,采购批量越大,采购的次数就越少,采购费用总额也就越低;反之,采购批量越小,采购的次数就越多,采购费用总额也就越高。一定时期的商品采购费用总额与采购批量成反比。

(3)商品储存成本。包括保管费、包装费、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商品损耗等费用。与商品采购费用类似,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总量一定时,其商品储存成本总额也并不一定。一定时期内商品储存成本总额与采购批量也有关系。不同的是,当一定时期内商品采购总量一定时,采购批量越大,平均库存量就高,商品储存成本总额就高;反之,采购批量越小,平均库存量就低,商品储存成本总额就低。一定时期的商品储存成本总额与采购批量成正比。

(4)商品供求状况。对于货源紧张、供不应求的商品,应加大采购批量。

(5)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对于常年生产而季节销售的商品,应按提前储备、保证应季销售的要求确定采购批量。对于季节生产而常年销售的商品,则应以能保证停产期间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采购批量。

(6)数量折扣即采购对象是否提供根据采购批量的大小给予数量折扣。

2.确定商品采购批量的方法。确定商品采购批量常采用经济采购批量法。采购商品,会发生商品的采购费用和商品的储存成本。前已述及,商品的采购费用与商品采购批量成正比。要减少商品的采购费用,则应尽量提高采购批量,以减少采购次数,从而减少商品的采购费用。而商品的储存成本与商品采购批量成反比。要减少商品的储存成本,则应尽量降低采购批量,以降低平均库存量,从而减少商品的储存费用。这就产生了矛盾。我们不追求一定时期的商品采购费用总额最低或一定时期的商品储存成本最低,而是要求一定时期的商品采购费用总额与商品储存成本总额之和最低。

经济采购批量,是使一定时期商品的采购费用总额与商品的储存成本总额之和最低的每批采购量。

经济采购批量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采购批量;

D:全年采购总量;

K:每次商品采购费用;

P:商品单价;

I:单位价值商品的年储存成本。

例1 某商业企业计划全年采购某商品2万件,每件商品单位进价360元,每次商品采购费用900元,该商品单位价值年储存成本0.025元。试计算该商品的经济采购批量。

需要说明的是:

(1)采用上述基本公式确定采购批量,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市场需求均衡;②货源充足、稳定,容易进货;③销售对象不提供数量折扣;④集中到货。

(2)如果采购对象提供数量折扣,则应通过比较能享受数量折扣的采购批量与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采购批量的包括买价的采购总成本的高低决定采购批量。

(三)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

1.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所经营商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乃至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加强商品采购质量控制。

商品质量包括商品内在质量和商品外观质量两个方面。

商品内在质量,指商品的性能、寿命、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商品的外观质量,指商品的规格、造型、色彩、销售包装等。

进行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商业企业首先要明确质量标准。

我国目前实行三级质量标准:(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统一标准。在三级质量标准中,国家标准质量最高。(2)部颁标准。部颁标准是在某一专业部门范围内实行的统一技术质量标准。(3)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某些没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商品,由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或用户共同商定的质量标准。

在三级质量标准中,企业标准质量最低。

需要明确的是,进行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并不是要求全部采购优质商品,而应根据不同消费者层次的不同需求采购质量适合的商品。

2.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指定商标牌号进行采购。商标代表商品的质量水平和信誉程度。指定商标牌号采购商品,比较能够保障所采购商品的质量。但名牌商品容易被假冒,因此,按商标牌号采购商品要特别注意防范假冒商品。

(2)按样品进行采购。即根据样品的质量水平进行采购。

(3)根据消费者提出的质量要求进行采购。

(四)采购商品的时机控制

企业应抓住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商品采购时间和机会进行商品采购,既不脱销,又不积压。抓住最佳商品采购时机,能扩大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商品采购时机选择不当,则会造成商品滞销或脱销,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影响商品采购时机的因素。影响商品采购时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1)每项订货和交货时间的长短;

(2)商品的周转快慢;

(3)每次采购商品的采购费用及其与采购商品的储存成本的比较;

(4)商品的货源供应情况。

2.采购商品的时机控制方法。确定采购商品的时机常采用订货点控制法。订货点控制法,是当商品的库存数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立即进行商品采购的方法。订货点,是商业企业为保证商品不脱销,根据进货周期和日平均销售量确定的商品最低库存量。

在时间T处,商品的库存量为Q。随着商品销售量的增加,商品库存量逐渐下降。当商品库存量降到A点,即订货点时,立即进行商品采购。从采购商品活动开始到所采购的商品验收入库这段时间,称为进货周期。在进货周期,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商品库存量继续下降,商品库存量下降到安全库存量D点时,新采购进的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商品库存量达到P。再后,随着商品的继续销售,商品库存量逐渐下降。商品库存量降到B点时,又立即进行商品采购。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在销售均衡、进货周期不变的情况下,订货点的计算公式为:

订货点=日平均销售量×进货周期

例2 某商业企业平均每日销售某商品80件,从开始采购商品到商品验收入库上柜需5天时间。试计算确定订货点。

订货点=80×5=400(件)

在销售和进货周期有变化的情况下,订货点的计算公式为:

订货点=(日平均销售量×进货周期) 安全库存量

安全库存量是为防止销量变化和进货周期延长引起脱销的保险库存量。

安全库存量=日平均销售量×保险日数

例3 某商业企业平均每日销售某商品180公斤,从开始采购商品到商品验收入库上柜需3天时间,保险日数为1天。试计算确定订货点。

订货点=180×3 180×1=720(公斤)

(五)采购商品的价格控制

1.确定采购商品价格的依据。采购商品的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采购商品的价格控制是商品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价格。对于货源充足的市场同样商品或品种、规格、质量类似的商品,可以依据市场价格来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

(2)估计价格。采购人员可直接向采购对象索要商品估价表,参照商品估价表所列的价格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

(1)正确处理商品质量与采购商品价格的关系。在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之前,首先要确定采购商品的质量标准。应在采购商品的质量符合等级标准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采购商品价格,不能盲目追求低进价而忽视采购商品的质量。

(2)结合采购费用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企业要追求的是总体经济效益。如果采购费用的提高超过了采购商品的价格降低,就得不偿失,没有意义。因而,在进行商品采购时,要结合采购费用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

(3)考虑数量折扣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数量折扣是供货方为鼓励进货方大批量采购而提供的价格折扣。企业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折扣。要比较数量折扣带来的采购商品的价格降低与由于增大采购批量导致商品库存增加而增加的商品储存成本的得失。

(3)成本加成价格。即以商品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合理利润为依据确定采购商品的价格。

2.采购商品的价格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4)考虑货款结算方式与采购商品的价格的关系。如果采购对象要求预付定金,则必须考察采购对象的信誉,并比较预付定金占用资金的利息支出和采购对象违约的损失与降低采购商品的价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