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工商管理
10372800000011

第11章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的制定以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为前提。企业经营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又称内部资源环境)和外部环境。

一、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发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总体环境因素和运营环境因素。总体环境是指对处于同一地域的企业都会发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运营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影响企业经营效果的因素,包括企业竞争地位,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物资及信贷供应,劳动力等因素。这些环境的变化不但会改变企业的行为,而且涉及全球经济格局。

企业外部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波动性,企业外部环境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比如总体环境因素中政治环境的变化带有突发性,使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并且这种打击的结果还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总体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对而言较为缓慢。但是一经改变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观念。技术环境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间歇性。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变化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其变化将更为频繁且每一次变化都将带有革命性的改变。第二,不受单个企业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受某个企业行为影响的,或者对某一单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变化具有不可抗力。因此,一个企业与其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设法改变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如设法改变自己去主动适应环境。第三,环境要素的变化影响结果因企业而异,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某些企业可以形成优势,而对另一些企业可以造成劣势。如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对于不同企业影响则不同,如贷款利率提高对于长期负债大的企业是一种不利影响,而对于使用自有资金发展的企业则影响不大。

(一)企业总体环境分析

企业总体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1.政治环境。它是指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和法律及其稳定性。政治环境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产业政策及当前优先发展产业;政府对某些产业的直接管理及放开程度;政府预算规模及其内部比重;政府对产业进入的限制及其变化等。政治环境对于跨国企业尤为重要,是进行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经济环境。对企业来说,经济环境最终表现为社会和个人购买力,而购买力大小又取决于社会总体收入水平、物价总水平和资金供应程度等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能促进社会购买力的提高,不但会促进市场的扩大,还会刺激新的购买欲望,产生新的市场。这将为企业发展创造出良机。但购买力在短期内的急剧上升,也有可能破坏经济要素之间的平衡状态,引起社会及政治环境的波动,增加经营风险。另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还表现在全球不同经济区域的形成上。如目前已经形成的经济贸易区有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3.社会环境。环境包括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行为态度的变化,它包括社会成员对婚姻、生育、生活方式、工作、性别、民族、教育、生存环境等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及其变化。例如,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视,环保意识加强,迫使发达国家的重污染行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甚至创造出了新的生产方式。社会环境的改变不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会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而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具有变化快和影响面大的特点。主要包括: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由于新技术的产生而造成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技术的突破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技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表现等。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某些技术的突破和新技术的产生能够引发社会性的技术革命,会创造出一批新的产业,淘汰一批原有的旧产业。比如近10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无疑是人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场技术革命。

(二)企业运营环境分析

企业的运营环境就主要内容而言,一些是与企业所处的产业和行业有关,如产业要素、用户需求及市场变化要素;另一些则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有关,如竞争地位要素、资源供应及信贷要素等。

1.产业要素,又称产业结构要素。包括:产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关联程度;产业的平均生产能力利用率;有关新产品或替代产品的出现对产业的影响;进入该产业的阻力;产业中供应的数量和集中程度;产业中消费者的基本特征等。

2.竞争地位要素。它主要有:其他新企业进入本企业所在产业的可能性,它们的产品特性及与本企业产品的关系;现有竞争对手战略变动趋势;企业进入新市场需具备的条件等。

3.用户需求及市场变化要素。主要包括用户对本企业现有产品的需求,企业是否经过市场调查了解了这些要求;现有产品与用户要求之间的差距,企业是否采取了必要措施缩小乃至消除这一差距等。

4.物资及信贷供应要素。物资及信贷供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和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主要包括企业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量及其稳定程度;供货商数量及供应商供货能力;资金的准备和获得借入资金的能力和渠道;政府对信贷供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等。

5.劳动力要素。劳动力要素的特点将决定企业劳动力的来源及结构、劳动力的培训条件和劳动力成本。主要包括企业所在地劳动力的供应状况及市场可供劳动力的技术结构;劳动力供应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差距;企业的劳动力雇佣政策等。劳动力要素对于依赖等级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开发的高技术企业尤为重要。

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一)企业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经营生产活动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与条件。从本质上说,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在竞争市场上为企业寻求一个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合适地位。

1.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企业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土地及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企业形象、专利权、商标权、交易秘诀、专用知识、商誉、企业文化等。企业的各种资源都体现在企业职能活动之中,企业只有认真进行职能活动的分析,才能找出企业在资源条件方面所存在的战略优势与劣势。

2.企业能力分析。

(1)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从事设计、供应、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分析是用价值链的方法来分析企业内部条件,找出最有价值的活动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素质。

企业价值链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部分。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的内部后勤(如原材料的储存、库存控制等)、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如产品的储存、发送、运输等)、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活动。企业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其他方面的活动叫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指企业整个价值链各项活动的投入)、技术开发(指发生在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改进,而不仅是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指各类人员的管理)、企业基础设施(指企业的总体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法律服务等各项活动)。

值链的各项活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恰恰是这种联系才形成了企业竞争优势,而价值链的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同样关键的。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就是要抓住企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仔细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企业存在的优势及劣势。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许多独立的活动,企业的产品最终成为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如果企业所得的价值超过生产营销产品所花的成本,企业就有利润。如果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就有竞争优势。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发现自身的核心能力。

(2)企业外包活动分析。在大多数行业内,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单独完成全部的价值链活动,这就需要进行专业分工,把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外包给其他企业去完成,而本企业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就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对外包活动进行分析。

(3)企业资源使用和控制能力分析。在评估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及控制能力时,企业应当进行成本分析、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分析以及财务分析。通过上述三方面分析,来考察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控制能力。

3.企业优势与资源和能力的关系。企业的一项资源或能力要成为竞争优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这种资源和能力必须是稀缺的;

(2)这种资源和能力应当成为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如果这种资源和能力并不为顾客所感知,那么它们也不会成为竞争优势;

(3)这种资源或能力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可转移性较差。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很容易获得模仿其战略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那么该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维持;

(4)上述这种资源和能力较多地体现在企业的人才资本上,企业具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的优势。

4.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及适应性。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是指企业能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其竞争优势。相对来讲,企业的优秀人才、企业文化、企业信誉及知名度、企业组织机构及其他特有资源等,是能够在比较长时期内维持其竞争优势的。而优秀人才的使用、企业组织机构及企业文化等又都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紧密联系,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1.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企业核心能力一词是英国哈默教授与美国普拉哈拉德教授首先提出来的。一般地讲,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与其他资源相协调并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经营体系。通俗地讲,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根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树干就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树叶、花、果等就是企业的最终产品。任何企业的优势都是暂时的,而不断创造企业优势的能力才是最宝贵的,这种不断创造优势的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2.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以下5个特征:

(1)有价值性。即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有价值的,它为企业创造价值;

(2)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

(3)独特性。核心能力是稀缺性资源;

(4)内生性。即核心能力很难从市场上买来,大多数是在企业内部生成的;

(5)延展性。核心能力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如液晶技术可以用于笔记本计算机上,也可以用于袖珍计算器及大屏幕电视等领域。

3.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企业核心能力由4个因素所组成:

(1)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仅包括企业中每个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包括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及技能结构;

(2)企业的技术体系。不仅包括硬件系统,如企业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也包括企业软件系统,如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规范、管理软件及技术诀窍等;

(3)企业的管理体系。不仅包括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艺术在内;

(4)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某些公司的核心能力举例。

5.企业核心能力应不断完善发展。不能认为一定的核心能力会永远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再发展,就有变成核心刚性的可能。核心刚性是指过去的陈旧了的核心能力,它种下了企业惯性的种子,使得公司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做出反映。过于固守已经过时的核心能力,会导致企业战略近视症,可能会扼杀其适应环境、抵御威胁的能力,这是企业应当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