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10366600000042

第42章 在侄子面前不摆家长的架子

1981年10月16日,赵朴初给在安庆六中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的侄子赵锡厚写信,对他提出了严格要求:

十一日得来信,对缺点有了初步认识,这就很好,是进步的开头。我常常感觉自己的不足,常常感到困惑。古人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是不够自反、自强的,但愿你能够如此。

在物质生活方面,要知足。在学问方面要知不足。如果在学问方面知足,那便会变成懒汉,不能长进,反会退步。我对你的诗文提了一点意见,都是老实话。如果你不自满,你可以用来自我检查一下。不要只能听恭维的话,不能接受一点批评。恭维的话可能是不合实际的,听了可能有害(至少是妨碍进步)。批评的话,可能是合乎实际的。好在我提的是具体意义(不是“骂人”的空话),是可以据实际来检查其正确与否的。我不是说过,如果我说的不对,可以提出来吗?这样会得到互相帮助之效的。

我决不摆长辈架子,愿意和你商量,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如果我说的对,也给你具体地答复。

我没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近来极忙,仍抽出时间写此信,因为你是人民教师,为了学生,我应当向你提意见。

我虽写过一首金缕曲,是献给人民教师的,你看过否?这首词曾有许多教师看了流泪。

“我对你的诗文提了一点意见”是说,在此前,侄子把自己写的诗词寄给了大伯;“因为你是人民教师,为了学生,我应当向你提意见。”赵锡厚个子大大的,脸白皙,平常穿蓝色的中山褂子。笔者1972年至1973年在安庆六中读高中时,赵锡厚老师给隔壁班代语文课,故未能亲受其教。

“我虽写过一首金缕曲”一句提到的金楼曲,写于1979年8月。

写罢,赵朴初又增页写道:

通鉴,既然有了,建议你下决心读一遍(要化两年时间,一句一句地念,不要“一目十行”,一览而过)。现代文学著作,也要多浏览(翻译的也看)。鲁迅的著作,也可多读。语文学家们的著作应当多看看。要多写散文(不要忙于找关系发表)。注意修词——如“赠我书,当常披”的句子,是该修改的。

“赠我书,当常披”,是赵锡厚写的词,“披”,应该是“披览”的意思,但把“览”字省略,就不好理解,所以大伯说“是该修改的”。

赵朴初的弟弟赵旭初1979年5月去世,享年66岁。当时,赵朴初在日本访问。弟弟不在了,侄子来信,赵朴初有做家长的义务,时时写信教育他们。

初冬的一天,赵朴初收到侄女来信,希望赵朴初就天台里房屋问题,给市政府写信。赵朴初和安庆联系不多,没有熟人可托,帮不上这个忙。

赵朴初注意到,侄女来信的住址写成“锡林街”,应该是“锡麟街”才对啊!因为此街因光复会的徐锡麟1907年在此行刺知府恩铭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