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358700000057

第57章 两人合写后汉书

国学常识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曾为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累迁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他原拟效法《汉书》来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被杀而未及完成。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卒于晋惠帝末年。

国学故事

《后汉书》中记载着一个“虞诩增灶”的故事:东汉安帝时期,地处西北的羌族举兵反叛,寇掠武都郡。邓太后因为虞诩有将帅之才,就提拔他为武都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他,赏赐了大量钱物。羌族酋长听说虞诩要到武都赴任,就率领几千人在陈仓崤谷拦截他。虞诩见有兵拦击,就命令军队停止前进,扬言要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赶到再出发。羌族酋长听到消息,便思想懈怠,分兵骚扰其他地区。虞诩趁着羌族兵力分散的机会,命令部队日夜兼程,急行军一百多里。他还下令,要每个士兵垒筑两个锅灶,每天加倍。这样一来,羌族武装力量便不敢逼进。

事后,有人问虞诩说:“孙膑当年采取减灶的方法,而您却反其意而用之,采取增灶的方法。这是什么原因呢?”虞诩听了说:“敌众我寡,行军速度路慢怕被他们追上;而行军迅速,他们则摸不到底细。敌人看我军锅灶每天都在增加,一定会认为郡中派兵来迎接我们了。他认为我们人多而且行动迅速,一定会害怕不敢追赶。孙膑减灶,为的是示弱而诱敌深入;而我增灶,是示强使敌人不敢追赶。我与孙膑所用方法不一样,是由于形势不同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