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358700000056

第56章 著作郎撰三国风云

国学常识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著作郎是执掌纂修国史的官吏)、治书待御史等职。《三国志》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国学故事

陈寿擢升为著作郎,心中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有机会遍览国家藏书,为自己著史修志提供很多的资料。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陈寿就开始撰著三国史了。为此,他不舍昼夜地大量搜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还拜读了官修的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还登门造访,借阅了鱼豢私撰的《魏略》。他不顾劳顿,常常跋山涉水,踏遍万家,四出访问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民间传闻歌谣,踏访三国名人遗迹,考核旧史所达人物姓氏年里、官爵行事等。

结果,三国的资料堆满了屋子。陈寿的妻子望着这些书,问:“你搜集这么多的资料,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陈寿说,“不仅要把他们都翻阅一遍,还要经过细致的筛选,再用笔把他们整理出来,这才是最费心的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事。”陈寿白天持卷,夜晚疾书,边看边写,累得他腰酸腿疼,四肢麻木。一个个白天一个个黑夜就在陈寿的书斋里溜过去了,他写的竹简也与日俱增。

妻子望着日夜操劳的丈夫,常常为他端茶送水,披衣送饭,并且他:“这么累,还是歇息几天吧。”陈寿说:“不能歇啊,若是贪图轻松,那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部《三国志》啊!”在他的努力之下,历经十数年的日日夜夜,大致在太康十年(290年)之前,终于编纂完成了这部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