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梦太奇:梦的品析
10358600000011

第11章 “梦里依稀慈母泪”

——品亲人之梦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无题》

正常人做梦是一个生理现象,每个人包括鲁迅都不例外。尽管梦的内容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就几率而言,梦见亲人最有可能,这是因为大家朝夕相处的缘故;在亲人里面,则是父母和儿女互相梦见的可能性最大,毕竟,这不仅是父母和子女接触最多的缘故,而且是天性使然。

据2011年1月19日的《重庆晚报》报道,黔江一位在浙江打工5年的年轻农村母亲李春凤,在半夜梦见留守老家仅6岁的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装扮成男人,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长达2000多公里回到重庆,耗时6昼夜,一路上,她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此事一经报道,全国轰动,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是“伟大的母爱、伟大的冲动,就像是一颗催泪弹……”、“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为这爱母亲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我们坚决赞成将这位英雄母亲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 ……而李春凤自己却说,她希望人们不要把她“神化”,她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就是天性。

在古代模范家庭里的关系,是严父慈母、兄弟和睦,一家人其乐融融。所以古人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孔子认为:“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些,都构成了儒家思想对人的基本要求。梦的最重要来源就是现实,自然这些伦理关系都一一反映在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直至反映在梦里。

子女梦父母

古代的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最大的治国理念就是“忠孝”二字,“忠”自不必说了,尽忠于朝廷;而提倡“孝”,则是“移孝入忠”,最终目的还是一个“忠”字,意图江山万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极其重视孝亲,认为“孝”是“仁”的基础,说过“弟子入则孝(孝顺父母),出则悌(敬爱兄长)”的名言。众所周知的“汉武帝”,其实应该叫“汉孝武帝”,这是因为倡导以孝治国的汉朝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面都加了一个“孝”字。

在古代,生前对父母孝顺,死后对父母祭祀是属于礼的重要内容,所以即便是梦中所见父母,对帝王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有的还对历史有很大的影响。如在“品避祸的梦”里,我们会说到“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始祖韩厥崛起的奇梦,就是“鞌之战”前他梦见父亲叫他不要站在战车的左右的话(罗注:删去“的话”二字),因而躲过了一场灾难。这样的故事史书里的记载不少,帝王也乐于把他们记下来,表明自己就是一个孝子。

汉明帝梦母。汉明帝刘庄是继光武帝之后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他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曾经因为梦见“金佛”而派人去天竺迎请佛法。《后汉书》里还记载了他一次梦见父母的故事:“明帝性孝爱,追慕(父母)无已。(永平)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原陵,即他的父母合葬的陵墓。他的母亲,就是鼎鼎大名的阴皇后阴丽华——当初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平民时,曾经到长安,看见执金吾威风凛凛,因此长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和近代伊藤博文曾经作过的“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回头恍一梦,踏雪归故园”一诗十分相似。看来,以前人们判断一个男人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就是大权和美人。阴丽华之所以在男权时代名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就是和此话有关,60岁的她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去世。

却说汉明帝醒后,因十分悲痛而不能再入睡,立即查皇历,一看明日就是黄道吉日,遂率百官及父母的故人上陵祭拜。这日,大概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降甘露于陵树”,他令百官采甘露后上祭。祭祀完毕后,他从灵牌前的席上伏在御床上,凝视太后镜奁里的东西,睹物伤情,感动悲涕,就叫人换掉这些化妆的装具。左右的人都低头跟着哭泣。这个故事说明,皇帝也不过是凡人而已,一样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丝毫不值得神话。

冥冥之中,似乎随时都有父母在天之灵在保佑儿女。徐羡之是南朝刘宋大臣,早年他当少傅王雄的主簿,“梦父作谓曰:‘汝从今已后,勿渡朱雀桁,当贵。’”(出《幽明录》)徐羡之相信父亲托梦之言,长期不从朱雀桥上过,可后来一次他大概忘了,走了朱雀桥的一半,突然回忆起父亲之梦,赶紧回马,后来还是被免去了主簿之职。后来,宋武帝临死,以他和其他几人托孤,果然当了宰相。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和很早就失去母爱的魏明帝一样,许多思念母亲的人都会梦见母亲。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南齐的宜都王萧铿,是齐高帝萧道成第16子,三岁丧母。等到稍微明白事理了,他问母亲在哪里?左右对他说早已亡故,萧铿便很悲痛。他不知道母亲啥模样,常常祈祷,请求在梦里一见母亲。到了六岁时,他“遂梦见一女人,云是其母”(《南史》)。萧铿醒后,悲泣地向母亲以前的左右说了她的容貌衣服,完全如她平生一样,左右无不歔欷流泪。这个显梦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缘故吧。

同时,为了实现孝道,如有的人为了满足父母对一些东西的愿望,故梦寐以求,居然会有实现了的。如北魏有个宋琼,字普贤,少即以孝行著称。他的母亲曾经生病,当时季节已是深秋,突然思瓜不已(估计应该是产于夏天的西瓜之类)。宋琼“梦想见之”,通过请求而获得了,时人都称稀奇。元朝的太平有个胡光远,因守母丧,在墓旁设了一个庐居住。一个晚上,“梦母欲食鱼”,胡光远早晨起来就向上天祈祷,希望求得鱼用来祭母。他突然看见有五尾活鱼放在母亲墓前,上面都有牙齿咬过的啮痕。邻里都很惊异,就一起围观,看见有一只水獭爬出草丛,浮水而去。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它们是水獭所献,把这个事情上报给官府,官员还对胡光远的孝行进行了表彰。这些故事未必属实,但它有一种劝善的功能,符合儒家教义,所以古代的人们津津乐道,不一而足。

父母梦子女

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在2008年5月12日的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中,曾经有这样的感人一幕:一个已经死去的年轻母亲身下,有一个活着的大概有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母亲身体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地睡着。医生在包裹他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顿时,周围的人泪流满面。

每个人,都是十月怀胎才得以面世的,几乎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春秋时,孔子曾经和弟子宰予谈话。宰予,就是白天做大梦的那个被他骂作“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问题学生”。宰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的时间太长了,“孔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批评了他一顿,等宰予退出去了,孔子又说:“宰予没有仁爱之心啊!子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守丧礼制。宰予对他的父母有三年的仁爱吗?”

孔子是个私生子,对父母感情很深。他也要求弟子们要尽孝道,“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怕父母担心啊。古代别人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的一样都是不能用来开玩笑的,甚至有时极端到了别人一提起自己父母的名字就要哭泣的地步。像破口大骂对方祖宗八代的事情也有,多半是兵戎相见的敌对方,如在三国时陈琳为袁绍写的征讨曹操的檄文里,陈琳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在孔子周游列国时,还真发生了一个关于父母的假梦: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粮食不继,曾经七日不尝一粒米。一天白天午休,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米用来煮了粥,快熟的时候,孔子望见颜回抱着甑子偷食,孔子假装没看见。一会儿,粥熟了,颜回送来给孔子进食。孔子坐起来说:“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今天梦见了先父,要我做干净的食物而后馈食于他)。”颜回回答:“不可。才有煤灰飞入甑中,因弃食不祥,我就把染灰的饭吃了。”孔子于是叹道:“人们所信的是自己的眼睛,然而眼见未必就为实;人们所依靠的是自己的心,然而心未必就足以依靠。知人本来就的非常不易的。”

子女梦见父母就是孝,父母梦见子女就是慈。这是双向的爱心,据《世说集异》记载,唐朝的“诗鬼”李贺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里呕心沥血,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创作上面,身体很差,不幸27岁就去世了。一天其母“梦(李)贺曰:上帝近迁都,于月圃构新宫,命曰‘白瑶’(传说中的仙宫名),以某(我)业(供职)于词,故召与文士数辈共为新宫(作)记。希文作凝虚殿,使其辈慕乐章,令为神仙中人,甚乐,愿夫人(对母亲的尊称)无以为忧念。”梦中,李贺怕母亲担忧,给她报告了自己的行踪,而母亲的梦分明是思念死去的儿子才做的,他们母子阴阳相隔,这该是何等的思梦!

史书里,还记载了不少父母梦见子女的故事。

蒋济妻子梦儿。蒋济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曾经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据《列异传》记载,在他任领军一职时,其妻梦见已经死去的儿子涕泣说:“我和你们死生异路了,我在世是卿相的子孙,今在地下只是一个泰山伍伯(役卒),憔悴困辱,简直没法说了。今在太庙的西边有个叫孙阿的人,被召为泰山县令,希望母亲为我说一下,请县令孙阿转我一个好地方去。”言毕,其母忽然惊醒了。次日她就告诉了蒋济。蒋济开始不信:“这只是做梦罢了,不足为怪。”

第二日晚上,妻子又梦见了儿子:“我是来迎接新县令的,住在庙下。我是趁未出发之机,暂得溜回来的。新县令明日日中就当出发了,临走多事,我不能再回来了,将于此永别。父亲不信,我难以感悟他,故自诉于母亲您,愿您再对父亲说,何不试验一下?”梦中儿子就说了这个孙阿的模样。天明后,蒋济又听了其妻所说的话,就遣人去太庙下,一问孙阿,果然有这个人,模样全如儿子之言。蒋济这下才信了,哭着说:“我差点对不起我儿!”

于是他就马上去会见了孙阿,仔细说了这件事。孙阿不怕死,反而喜得当上泰山县令,但他害怕蒋济言而无信,说:“若如您言,我也愿意。不知贤子想得到何职?”蒋济说:“随便把阴间他喜欢干的给他吧。”孙阿答应了,蒋济就厚赏了他,说完就回去了。蒋济想尽快知道结果,从领军的门至庙下,每十步就安排一个人,以传孙阿的消息。辰时(7—9点),有传报孙阿心痛,巳时(9—11点)又传孙阿的病加剧了,日中再传孙阿已死。蒋济哭着说:“虽哀痛我儿的不幸,也高兴亡者有知。”此后过了一个多月,儿子在梦中又告诉其母说:“我已转为录事了。”这个奇梦可能有点迷信色彩,但是把父母对儿女的关怀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

王导梦王悦。王导,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王家诸多人物里最有盛名者,东晋的开国元勋,“王马共天下”的主儿,他也是一个爱子心切的大名士。据《晋书?王导传》记载,他有个儿子叫王悦(字长豫),弱冠就有高名,非常孝顺,王导十分疼爱他。一次父子二人一起下棋,俗话说“棋盘无父子”,王悦争道,王导笑道:“棋互相都有牵连,哪用得着这样呢!”父子其乐融融,就是这样的欢娱。

这个王导家,算得上东晋第一门第,但他却非常俭节。可王悦比起他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导曾经有一些甘果腐败了,令人丢了,还要嘱咐说:“不要让大郎知道。”后来王悦侍讲于东宫,当过中书侍郎,可是他却死在爱子心切的父亲王导之前,谥“贞世子”。

开始,王导做了一个梦,“梦人以百万钱买(王)悦”,他就知道大事不好,悄悄地为王悦想尽一切办法祈祷求命。不久,王家掘地,得到了一百万钱,正和奇梦里的数目相符,王导心里极其讨厌它,就把它藏起来了。等到王悦病重,王导忧心如焚,接连几日不吃东西。精神恍惚中,忽见一人身材高大,披甲持刀,王导问他:“您是何人?”此人回答说:“仆是蒋侯。您的儿子不好,您为他请命,我所以就来了。您不要担忧。”蒋侯就向王导求食,吃了数升。不料,吃完后,蒋侯却突然对王导说:“中书之病,是不治之症。”言毕就不见了,王悦也马上死了。

以前王悦与王导说话,都是十分恭敬遵从。每次王导将要外出时,王悦没有不送到车后的;他又经常为母亲曹氏收拾箱箧中的衣物。人间最是不堪,白发人送黑发人,王悦死后,王导每次回府,到了以往王悦经常所送止的地方就会哭至家门,其母也不堪忍受这种打击,把箱箧永远封闭,不忍再开。舐犊之心,人皆有之,王导纵然尊贵无比,翩翩名士风度,但他和常人一样,有着对儿女的感人深情。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死而未尽。据《南史》记载,有个吴兴乌程人丘杰,14岁就遭母丧,因熟菜有味,他决意不吃。过了一年多,丘杰忽然梦见母亲对他说:“死只是暂时分别罢了,你何这样苦待自己?你吃生菜,中了虾蟆毒,灵床前有三丸药,你可以取服它。”丘杰顿时惊起,果然得到一个瓶子,瓶中有药,丘杰服了,拉肚子拉下了蝌蚪子数升——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如此魂牵梦萦!此外,在《新唐书》,有个兖州人折冲都尉伊慎,因母亲去世,将和已死的父亲合葬,但伊慎找不到其父之墓,昼夜号哭,后来,“梦寐有(人)指导焉”,在梦的启发下,伊慎这才找到了墓上旧的记号。

关于笔者梦见父母之事,序言里已经有了,相信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历代文人都会做梦,笔下的(罗注:删去“的”)记梦的诗文也不计其数,却很少有专门写梦中最容易出现的父母形象的作品,这倒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或许和其他人相比,儿子对父母只有孝顺、依恋之情,不太容易发挥这些才子们的横溢才华;或许留恋父母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传统的对男儿的要求不符;或许这和民族内敛的性格让我们羞于启齿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有关。这未免太不公平了,于是鲁迅的“梦里依稀慈母泪”等寥寥几句遂成了梦见父母的代表作。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之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也是天下最神圣最伟大的爱,它不需要回报,任何人也回报不起!

孙子梦祖母

中国传统的家庭是三世乃至五世同堂,所以祖父祖母辈和孙子一起待的时间非常多;而且由于关爱后代的人性,祖父母辈往往对孙子辈十分疼爱,有的甚至成了溺爱。孙子辈梦见祖父母也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康熙因梦复立太子允礽。有名的清朝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老二允礽是嫡长子,其母是康熙结发妻子皇后赫舍里氏,她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故康熙十分疼爱他。他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康熙对他抱以厚望。

不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允礽长大后因受宠而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起居失常,语言失节,多次被康熙批评;加上康熙长寿,允礽长期不得为帝,所以搞了一些鬼名堂,被康熙发觉,于康熙四十七年将他废除。但是这引起了众多皇子的窝里斗,康熙不胜其烦,处死了一些阿附的大臣。据《清圣祖实录》,康熙因此六天失眠,噩梦频现,夜间梦见了已故的祖母孝庄太后,远离康熙而坐,又不发言,脸色十分不乐,与平时大不相同;已故的赫舍里皇后也因皇太子被冤而出现在梦中。

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是顺治,其母就是满清前期风云一时的孝庄太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年仅24岁的顺治早逝,康熙即位。在确定康熙为继承人时,是孝庄太后因为传教士汤若望说康熙已经得过“天花”有免疫力,因而一手扶立的;即位时的康熙才八岁,由鳌拜等权臣辅政,完全托庇于孝庄太后在诸大臣里斡旋,康熙才得以在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暴里平安无事。孝庄太后对康熙管教十分严格,但是也充满柔情,锻炼出了一个杰出的皇帝。后来在孝庄太后的鼎力帮助下,他铲除了专权的鳌拜,真正号令天下,所以康熙和孝庄太后祖孙的感情十分深厚。

后来老三允祉说允礽是因为喇嘛僧人巴汉格隆的镇妖术才做出了那些事儿的。康熙信以为真,加上有这样的奇梦,以为是祖母和亡妻托梦,就于四个月后再立允礽为太子。但在三年后复废,禁锢在咸安宫内。后来康熙不再立太子,而改为秘密建储制度,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立储制度。

姐姐梦弟弟

周皇后梦周吉祥。明英宗(就是那个信任宦官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者)的贵妃周氏,就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生母,后谥“孝肃皇后”。她入宫之前,家里有个小弟弟,叫周吉祥,儿时出游,不幸丢失,家人都不知他被拐卖到了哪里,过来很久都没有找到,渐渐地周氏也淡忘了。

周氏入宫后,很是得宠。就在这“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忽然一个晚上,她“梦伽蓝神来,言(周)后弟今在某所”(《明史》)。奇怪的是,不仅她梦见了,而且明英宗也同时梦见了。一大早,明英宗就派小黄门按照梦中之言到处寻找,终于在报国寺的伽蓝殿中寻找到了。一召入见,阔别多年的姐弟这才相见,周氏又喜又泣,欲请明英宗为他封爵,但按祖制不可,英宗就厚赐并遣还了周吉祥。明宪宗上台后,还特意为周吉祥建了“大慈仁寺”,赐庄田数百顷。

弟弟梦姐姐

叔先贤梦叔先雄。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刚好排在有名的蔡文姬前面的是犍为郡(今川南乐山、宜宾一带)的孝女叔先雄(或称叔先络、先络)。她的父亲叔先泥和,汉顺帝永建初年为县功曹。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县长遣叔先泥和去拜谒巴郡太守,乘船过成湍滩时,不幸坠湍水溺死,尸体也不见了。

叔先雄告诉弟弟叔先贤及弟媳,叫他们勤觅父尸,若找不到,自己就要沉到河里去寻找。叔先贤百般求尸却还是没有找到,她因思念父亲而昼夜号泣,心里不想再活,常有自沉之意。

这时叔先雄27岁,有两个儿子一名贡,年五岁;一名贳,年三岁。她各绣了香囊一枚,盛以金珠环,系在二个儿子身上。开始,见她哀号之声不绝于口,全族悄悄地担忧她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来,家人都防范着她。过了一百来日,看管稍微松懈了些。到了十二月十五日,父尸依然没有找到,叔先雄就乘了小船,到了父亲坠水之处,哭泣数声,竟自投于水中,马上被漩流卷入河底。

这天夜里,叔先雄托梦告诉弟弟:“到了二十一日,我会与父亲一起出来。”到了这天,父女果然相扶着浮出江来,就像梦中一样。因为她的举动体现了“孝道”,所以县长、太守层层上报到朝廷尚书,有令为叔先雄立碑、画像,让大家知道她是至孝。《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当时的人都说:“符(县名)有先络。僰道(县名)张帛,求其夫,天下无有其偶者矣。”二人均是犍为郡人。

循梦找亲人

人有悲欢离合。人间常有骨肉相离的悲剧,烽火连天的乱世自然不必说了,就是在平时,这样的事情也是稀松平常。有的人为了寻找离散的骨肉,想尽了办法;其中有的依靠奇梦的指示居然成功。除了明朝的周后找到了周吉祥,清朝江苏宜兴贾锡成也是。其父贾映乾,性格严厉。贾锡成生后不久,生母吴氏以小过遇到贾映乾发怒,就离家不返。贾锡成稍微长大一些,邻家的小儿嘲笑他无母,他问得其故,十分悲痛,再大些就屡次出访其母。一次过无锡,“梦至尼庵,妪予食,甚慈爱”(罗注:红字改为楷体字)。他从梦中得到启发,就遍访诸尼庵,一天下雪,一个老尼问他故乡,问得是宜兴,老尼就说她徒弟也是宜兴的。贾锡成一见,就认得是其母。这样顺利找到的母亲的,还不算曲折,还有更曲折的。

王原寻父。明朝正德年中,文安人王原的父亲王珣因家贫,受不了重役被迫外逃。王原稍长大一些,就问父亲所在,知道原因后十分悲痛。他想到南来北往的人最多的地方就是酒店,于是就设一酒肆于交通要道,只要一遇到远方客至,则告以父亲的姓名、年貌,希望得到久无音讯的亲父踪迹。这样过了很久,却一无所得。后来他娶了媳妇仅仅月余,就跪告其母说:“儿将外出寻找父亲。”其母很伤心,说:“你父亲走了二十几年,存亡都不可知。他是隐名埋姓流亡在外,流落于何方?谁又知他的姓名?不要让你父子相继作孤魂野鬼,让我无依无靠。”王原立志要去,痛哭说:“幸有媳妇陪母亲,母亲不要以儿为念,儿找不到父亲决不回来。”号泣中,他辞母而去,遍历山东南北,前后数年,却没有半点眉目。

一日,王原渡海到了田横岛,假寐于一个神祠中,“梦至一寺,当午,炊莎和肉羹食之”(《明史》)。一个老头走来,王原就惊醒了。王原告之以梦,请他占之。老头问:“你是要找啥?”回答是:“寻父。”老头说:“‘午’,是正南位。莎根附子,肉和之,这就是‘附子脍’(父子会)。你到南方去找,父子应该相会吧?”王原听了大喜,百般感谢而去。王原向南到了辉县的带山,听说这里有个“梦觉寺”,他不由心里一动。这天雨雪交加,他非常寒冷,卧于寺门之外。天亮了,有一个僧人开门而出,突然看见这样的一团,惊骇而问:“你是何人?”王原回答说:“我是文安人,寻父而来。”僧人问:“你认得他吗?”王原回答:“不认识。”僧人把他引入禅堂,见他可怜就给他粥喝。这时,灶下有个烧火做饭的人,僧人以前就知道他是文安人,就对他说:“你的家乡有个少年来寻父,你看认得他不?”这个烧火的出去见王原,二人都不相识,烧火的问得王原父名是王珣,顿时大惊,也叫出王原的乳名,父亲果然就是他!两人相抱恸哭,寺僧莫不感动。

王原请他回故乡,王珣却说:“你回去告诉你母亲,我无颜再归故乡了。”王原坚决不干:“父亲不归,儿就只有一死了。”他牵着王珣之衣痛哭不止。寺里的僧人也力劝王珣,父子就相依而归,夫妻子母再得团圆。后来王原的子孙多为做官的。像他这样的,还有明朝的丘绪,依靠奇梦寻找到了生母,其寻母的过程更是辗转。

长幼的噩梦

人生能够成为父母和子女,已经是天大的人世机缘了。这种来之不易的关系再长,也不过一百年的光景,何况儿女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日子本来就不长,所以更应该珍惜这种感情,不要“人到晚年光阴少,孝敬父母恨时短”。

严父慈母,孝子贤孙,这是古代礼仪对家庭的基本要求。可正如“君不君,臣不臣”一样,父母和子女之间未必就是脉脉温情,反目成仇的事情也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不仅多次发生于平头百姓之间,也发生于古代帝王和母后之间,这是人性的一种悲哀。

叔孙穆子梦竖牛为逆。春秋时的鲁国大夫叔孙穆子(即叔孙豹)今天的人不大熟悉,但是他的一句话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次他出使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范宣子问他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大(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就成了古今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梦境。

贤臣叔孙豹“立言”了,他会死而不朽。可是,他肯定会死不瞑目,因为——他是被自己的儿子竖牛给害死的!

据《左传?昭公四年》:因为鲁国内乱,叔孙豹离开了宗族叔孙氏逃往齐国,途中到达庚宗,碰到一个女人,让她私下弄点东西吃了。以后又和她私通了。女人问他还要到哪里去,叔孙豹就把原因告诉她,她哭着送走了他。叔孙豹到了齐国安顿下来,在国氏那里娶了妻子,生了孟丙、仲壬。一天,他“梦天压(自)己,(自己)弗胜。顾(回头)而见人,黑而上偻(曲背),深目而豭(猪)喙(嘴)。(叔孙豹)号之曰:‘牛!助余!’乃胜之。”梦中,他得到一个叫“牛”的人的相助才得以战胜压住自己的“天”,清晨,他询问这个奇怪的人,没有找到,就说:“记住这个人!”

等到叔孙豹被立为家族族长后,那个在庚宗和他睡觉的女人忽然找上门来了,献上野鸡。叔孙豹问他子女的情况,回答说:“我儿子长大了,能够捧着野鸡跟着我了。”叔孙豹把孩子召来一看,正是梦中所见的人。叔孙豹还没有问他的名字,就喊他叫“牛”,这孩子马上回答说:“唯。”穆子把手下人都召来让他们看这个孩子,就让他做了小臣(竖)。竖牛受到宠信,大了以后就让他主管家政。

可惜这个“竖牛”(后来成了奸佞的代名词)竟然把家族给毁了。叔孙豹回到鲁国后,家产很丰厚,竖牛就想独占。不久叔孙豹在丘莸打猎的时候,染上了重病。竖牛就离间叔孙豹和孟丙、仲壬的父子关系。叔孙豹老了,经不起撺掇,就杀了孟丙、驱逐仲壬到了齐国,叔孙家就成了竖牛的天下。竖牛一手遮天,见叔孙豹又老又病,就把下人撤去,不给叔孙豹进食,没几天叔孙豹就饿死了,这样竖牛最后带着他的财产逃到了齐国。

刘子业梦母恶语。说起刘子业,这个南北朝时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的“花花皇帝”,许多人对他乱伦的大名“如雷贯耳”。他是孝武帝刘骏的长子,小字法师,这个刘家估计有家族精神病史,有一种整体性的荒淫残暴。

刘子业的累累恶行,根本不用掩饰:在孝武帝刚死他继位时,毫无悲伤之情,全无父子感情;礼部尚书蔡兴宗奉上皇帝的玺授,他全无庄重之色。蔡兴宗因此认为国家必有大乱。事情果然被他不幸言中了。

刘子业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大行淫秽,嫔妃达万人。他又大肆屠杀大臣,搞得人心惶惶,在殿上对大臣们任意加以殴捶,搞得乌烟瘴气。他对父祖也毫无尊重之心,他因在东宫时,不为孝武帝所爱,一即位就想报复,将掘其景宁陵,因太史说这样不利才停止,为了泄愤,他还是“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为“齄奴”;他又挖开其宠爱的殷贵嫔墓,赐死她所生的曾经对自己有威胁的异母弟新安王刘子鸾。一次,他去太庙,见里面只有祖宗的排位而没有画像,就马上召画工来,画了几个在他之前的皇帝画像。他再去看时,指着宋高祖刘裕的像说:“这还算个大英雄,生擒数个天子。”他又指着宋文帝的画像说:“你小子也不赖,不过老了却被儿子砍了头。”再入父亲孝武帝的宗庙,他居然指着画像说:“这家伙太好色,不择尊卑。”他又对随从说:“这小子是个酒糟鼻,你们怎么不画出来?”

他只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却坏事干绝。一次,太后病重,派人呼他,他却拒绝说:“病人的房间里有许多鬼,可怕,哪里可往!”太后大怒,对侍者说:“拿刀来,破我腹,哪得生宁馨儿(如此的儿)!”等到太后崩后数日,无情无义的刘子业“梦太后谓曰:‘汝不仁不孝,本无人君之相,子尚愚悖如此,亦非运祚所及。孝武(帝)险虐灭道,怨结人神,儿子虽多,并无天命;大命所归,应还文帝之子’(《宋书》)。”他梦见母后说他江山不保,会转到文帝之子即叔父手中,加上这时有讹言“湘中出天子”(罗注:红字改为宋体字),他就想南巡荆、湘以厌之,欲杀了几个叔父后出发。但是,这夜叔父湘东王刘彧(文帝刘义隆十一子,被刘子业叫作“猪王”)正与左右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密结刘子业的左右寿寂之、姜产之等11人,共谋废帝。因刘子业做了女子骂他的噩梦,以为经常玩耍的华林园竹堂有鬼,就和姐姐山阴公主及宫女数百人跟随群巫捕鬼,屏除了侍卫,不料被寿寂之等追杀,于是湘东王刘彧继位。

刘子业为他的不孝和残暴付出了代价。史书称他“废帝之事行著于篇。若夫(周)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昌邑王刘贺)之过,未足举其毫厘。”此人禽兽不如,却偏偏做了皇帝。

奇梦小故事 魏明帝梦母(《三国志》)

三国曹魏明帝初建宗庙时,掘地得到一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魏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祭祀宗庙。他又曾经梦见母后,于是对母后的兄弟们大加叙用,赏赐达巨万。他的母后,就是有名的甄皇后,被其父曹丕赐死。

袁粲之母梦夫(《宋书》)

袁粲之母一次昼寝,梦见其父亲容色如平生,对她说袁粲无忧,当为国家大器。但是袁粲不患不用,但恐富贵后,最终会倾灭。

母亲一直没有对袁粲说。到了袁粲地位贵重时,总怕儿子倾灭,就告以之梦,袁粲故自抑不求大官,但还是当了托孤大臣。后萧道成擅权,袁粲为刘宋死节。

周公解梦 亲人之梦解

齿自落者父母凶,齿落更生子孙兴。

剪剃头发家内凶,得金玉杯生贵子。

凤集拳上母病至,妇人见龙生贵子。

鸳鸯散去主妻凶,与人吃乳尊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