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振兴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科普读物作为通俗易懂的科学传播使者理应受到广大农民欢迎,走入千家万户。可是近几年来,科普读物却难以下乡,农村图书发行业很不景气,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每况愈下的势态。自1985年以来,农村销书点大幅度减少,平均每年减少约3500处,农村人均购书额(除中小学课本以外)不足1元,基层店普遍面临效益差,建立农村发行网点的资金严重不足,甚至上10万人的乡镇竟没有一个书刊发行网点。
科普读物难以下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社会价值论和经济大潮对农民的冲击使科普读物缺乏广阔的市场。“田土没种头,农民没当头”成了一些农民的口头禅,农业的经济低效益使许多农民弃农经商,科学种田热及发展副业热已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3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年上涨13.8%,而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却上涨14.1%,许多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却划不来,谁还研究科学种田。
第二,受农村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限制,农民对价格偏贵的科普读物不敢问津。我国农村尚有80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家庭负担重,有数千万的文盲、半文肓,阅读能力低下,从不光顾书店,花费在图书上的钱寥寥无几。
第三,科普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发行现状不佳。由于近几年经济效益牵动,科普读物写作人员相对减少,科普读物出版难。农村基层新华书店及供销社由于资金短缺,无力扩大经营规模,科普读物失去了中间桥梁,自然难以下乡。
要致富,靠技术。“科技兴农”事关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面对目前科普读物下乡难的现状,有关方面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
一是制定有关政策,确保农业战略地位,使农民从科学致富中尝到甜头进而产生对科普读物的广泛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有关部门推行的“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和“绿色证书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科普读物读者群也在不断扩大。据1992年报道,造就农民技术骨干,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证书工程”已遍及全国221个县,参加培训农民已达11.21万人。同时,近几年农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农民求知、求富、求美势头上涨,对科普读物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二是加强对科普读物编写、出版、发行的宏观指导和组织管理,充分照顾农民的需求和购买能力,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现在为农民出版的内容浅显、语言通俗、实用性强、价格合理的科普读物逐渐增多,农民用较少的钱也可获取更多的科普知识。
三是发挥基层新华书店和科普组织科技“二传手”的作用。新华书店抽取部分资金用于基层店的建设,以提高基层店的活力。各地科普组织指导和扶持地方自办科技小(墙)报和科普画刊;通过科技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科技示范户、农业技术研究会、科普文明村(户)的典型示范和传、帮、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科普图书的热心读者。
科普读物下乡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各人民团体,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都应给予关注。近儿年来,共青团组织实施的“希钽工程”、“希望书库”和“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对科普读物下乡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在社会的广泛支援下,科普读物将走进千家万户并得到广泛运用。
(吴庆)